简介:摘要:本论文以“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背景,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迫切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名为“疗心舱”的集成式心理治疗辅助设备。该设备结合多种技术,并采用科技感的外形设计、全封闭式舱体以及注重情感价值的元素,以打破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提供私密性和安全感,拉近使用者与设备的情感距离。设备内部设置了放松解压模式、心理咨询模式和自我检测模式,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和一对一交流,帮助使用者放松身心、获取专业心理援助和了解自身心理状态。通过该设备的推广和使用,研究团队期望能够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心理教育工作的发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并为构建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贡献力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黄斑结构改善的关系。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wAMD患者110例(110眼),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或贝伐单抗)治疗,收集患者房水,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房水中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房水中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VEGF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wAMD患者中心黄斑厚度(CMT)的相关性。结果纳入110例wAMD患者,男68例,女42例,年龄(68.7±7.6)岁。与治疗前比较,wAMD患者注药1针和注药2针后房水中NLRP3(1.65±0.27、1.34±0.19比1.97±0.23,均P<0.017)、Caspase-1(1.47±0.15、1.29±0.17比1.53±0.18,均P<0.017)、ASC(1.33±0.14、1.21±0.18比1.47±0.12,均P<0.017)、IL-1β(1.78±0.21、1.46±0.17比2.21±0.24,均P<0.017)mRNA水平及IL-1β[(26.9±5.7)、(20.3±4.6)比(33.6±8.3)ng/L,均P<0.017]、IL-18[(32.7±7.6)、(23.3±6.9)比(46.4±9.4)ng/L,均P<0.017]、TNF-α[(39.4±6.6)、(21.7±6.3)比(52.9±9.1)ng/L,均P<0.017]、VEGF[(35.7±10.2)、(23.4±6.7)比(65.4±19.3)ng/L,均P<0.017]水平均降低,且注药2针后上述指标均低于注药1针后(均P<0.01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注药后NLRP3 mRNA(注药1针β=53.750,P<0.001;注药2针β=94.648,P<0.001)、IL-1β(注药1针β=1.356,P=0.021;注药2针β=2.008,P=0.003)、IL-18(注药1针β=1.984,P<0.001;注药2针β=1.251,P=0.003)及VEGF(注药1针β=1.875,P<0.001;注药2针β=2.119,P<0.001)水平与CMT呈线性关系。结论房水中NLRP3炎症小体及其产物表达降低可能与wAMD患者抗VEGF治疗后黄斑结构的改善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部及上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颈部及上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1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脉冲射频组(A组,n=68)和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组(B组,n=42)。A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71.9±9.9)岁;B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66.3±16.9)岁。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前(T0)及术后 1 d(T1)、3 d(T2)、1周(T3)、1个月(T4)、2个月(T5)及3个月(T6)时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辅助性使用加巴喷丁的剂量、有临床意义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在T0、T1、T2、T3、T4、T5、T6各时间点的NRS评分M(Q1,Q3)分别为6(6,6)、2(2,2)、3(3,4)、3(2,3)、2(2,3)、2(1,3)、1(0,2)分,B组患者分别为6(6,6)、2(1,2)、3(3,4)、3(2,3)、2(2,3)、2(1,3)、1(0,2)分;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A组相比,B组在T3、T4、T5、T6时间点的NRS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在T0、T4、T5、T6各时间点的加巴喷丁服用剂量M(Q1,Q3)分别为0.6(0.6,0.6)、0.3(0.3,0.6)、0.3(0.0,0.3)、0.0(0.0,0.3)mg/d,B组患者分别为0.6(0.6,0.6)、0.3(0.2,0.3)、0.0(0.0,0.3)、0.0(0.0,0.0)mg/d;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加巴喷丁服用剂量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A组相比,B组在T4、T5、T6时间点的加巴喷丁服用剂量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有临床意义的PHN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7/68)和7.1%(3/4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气胸、脊髓损伤、血肿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部及上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更加安全有效,可降低有临床意义的PHN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球囊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以及压迫系数(即球囊容积/Meckel′s腔体积比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行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其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62±1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测量Meckel′s腔体积,在术中记录球囊容积,并计算压迫系数。在术前(T0)以及术后1 d(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通过门诊或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量表(BNI-P)评分、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面部麻木(BNI-N)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不同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n=48):患者疼痛未复发,且面部麻木程度轻;B组(n=19):患者疼痛未复发,但面部麻木严重;C组(n=5):患者疼痛复发。比较3组患者球囊容积、Meckel′s腔体积、压迫系数的差异,各组患者球囊容积与Meckel′s腔体积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为93.1%(67/72)。T0~T4时间点,患者BNI-P评分M(Q1,Q3)分别为4.5(4.0,5.0)、1.0(1.0,1.0)、1.0(1.0,1.0)、1.0(1.0,1.0)和1.0(1.0,1.0)分,BNI-N评分M(Q1,Q3)分别为1.0(1.0,1.0)、4.0(3.0,4.0)、3.0(3.0,4.0)、3.0(2.0,4.0)和2.0(2.0,3.0)分;与T0时比较,患者在T1~T4时BNI-P评分降低(均P<0.05),BNI-N评分增高(均P<0.05)。在总人群、A组、B组和C组中,患者球囊容积分别为(0.65±0.15)、(0.67±0.15)、(0.59±0.15)、(0.67±0.17)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eckel′s腔体积分别为(0.42±0.12)、(0.44±0.11)、(0.32±0.07)、(0.57±0.1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球囊容积与Meckel′s腔体积均呈线性正相关(r=0.852、0.924、0.937、0.969,均P<0.05)。A、B、C组患者压迫系数分别为(1.54±0.14)、(1.84±0.18)、(1.1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未出现死亡、复视、动静脉瘘、脑脊液漏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球囊容积与患者Meckel′s腔体积呈线性正相关,不同预后患者的压迫系数不同,压迫系数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