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江河志、水利志是中国特有的记载水利事业的专书。现代江河水利志编纂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为止已经完成近2000多部江河志和水利志,为我们和后人留存了20世纪以来水利事业最珍贵的资料,以其资料的权威性、序列完整性成为水利行业重要的基础数据资源。江河水利志目前正进入全面完成第一届修志任务最后阶段,部分流域和省市进入了续志或第二轮修志的准备阶段。本文基于近30年水利事业内涵的转变与扩展,讨论了已有江河志水利志在资政、存史等功能方面的长处与不足;指出正在编纂之中或规划中的江河水利志应从篇章结构到内容都应在如实地反映水利事业时代特点,从篇章结构设计到内容应当对水行政、工程管理、水灾害与灾害管理、水资源与水资源管理、水利文化与水利遗产保护等方面有所充实或完善,在如实记载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以及水利的社会与环境效益,记载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演变,记载最近20年治水方略变革等方面更加有所侧重。
简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指达-贾线,规划从雅砻江、大渡河的6条支流引水40亿m^3,工程由“六坝七洞-渠”组成。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西线工程正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因此,进一步认识、评价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实地现场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分别从水库建成后的库区淹没、坝下游的水量减少、以及施工期间的活动等方面,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是否受到调水工程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简介:在回顾干旱与旱灾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若干干旱指标、管理模式与政策法规作了简述。国际干旱管理的总趋势是由过去被动的应急抗旱和危机管理模式向主动的风险管理转变。通过归纳国际几种不同的典型干旱管理模式和部分法规细则,本文提出我国欲走科学化的干旱管理道路须制定明确的干旱管理目标与量化标准,须维持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与可持续能力,切实恢复和保护地下水、将地下水作为抗旱战略储备物资,走量化管理之路。国务院近期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草案)》为我国抗旱工作的法制化奠定了基础。国际上一些干旱管理法规的实施细则对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法规建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