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有机磷中毒患者M样症状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我院全程护理推行时间将受试患者分成研究组(A组,n=42)和对照组(B组,n=42)两组。B组仅予以常规急救护理措施,A组则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比对两组患者M样症状消失时间、肠道清洁耗时、阿托品化时间、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记录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①A组患者M样症状消失时间、肠道清洁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②A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4.3%和7.1%,均显著低于B组的35.7%和21.4%(P〈0.05)。结论对有机磷中毒患者予以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节省治疗时间、促进病情转归、降低死亡风险,于患者预后提升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品不同给药方法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例资料,将患者分成三组。第一组:翻倍加量给药96例,轻度中毒阿托品首次剂量2mg,中度5mg,重度10mg,5min后如未见阿托品反应则每隔15min以翻倍量给药(最大单次剂量不超过20mg),直至阿托品化后逐渐改为维持量。第二组:大剂量间断给药78例,轻度中毒首次剂量5mg,中度20mg,重度40mg,5min后如未见阿托品反应则每隔15min以相同刺量给药,直至阿托品化后逐渐改为维持量。第三组:小剂量间断给药24例,阿托品首次剂量1~5mg,5rain后如未见阿托品反应则每隔15min以相同剂量给药,直至阿托品化后逐渐改为维持量。结果第一组96例中抢救成功93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6.88%;未出现阿托品中毒表现。第二组78例中抢救成功75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6.15%;抢救过程中有9例出现程度不同的阿托品中毒表现,占11.54%。第三组24例中抢救成功18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75.00%,未出现阿托品中毒表现。结论阿托品翻倍加量给药既可迅速达到阿托品化,提高抢救成功率,又能较快地了解患者对阿托品的耐受情况,避免阿托品过量中毒。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中毒患儿(中毒组)入院后第1、3、5、10天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并做心电图。120例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中毒组,分别为24例、69例、27例;同时测定门诊健康查体儿童40例血清心肌酶作对照组。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迅速升高,第3天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中毒组与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毒程度越重,血清酶升高越明显,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以心脏为主的组织损害越重。结论血清心肌酶测定可作为判断急性有机磷中毒程度、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的一项临床有效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旨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应用于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治疗的观察分析。方法:择2020.1-2021.12期间在我院急诊中心接受抢救的5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主体,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两个组别,观察分析二组病人的抢救治疗效果、并发症出现状况和各项指标等数据。结果:对二组病人进行抢救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效果均高于参考组,其余各项指数均低于参考组。结论:在救治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过程中,采用血液灌流结合血透处理的方式能够快速高效的挽救病人生命,从而降低中毒后并发症,在临床使用疗效显著,很值得推荐。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分娩前后外周血中几种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水平及意义。方法检测60例妊娠高血压病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病组,又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12例,子痫前期轻度组18例,子痫前期重度组30例)及35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分娩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活性,α2抗纤溶酶(α2-AP)及D-二聚体水平,并以35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作对照。结果与正常非孕组比较,正常妊娠组与妊娠高血压病组血浆t-PA活性显著下降(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非孕组、正常妊娠组及妊娠高血压病组各组间血浆PAI-1活性、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呈逐渐升高趋势,妊娠高血压病组血浆α2-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正常妊娠组与正常非孕组(P〈0.01),而两对照组之间α2-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纤溶系统功能减低,纤溶活性受抑制,检测血浆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发现其血栓前状态,预防血栓检塞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 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分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瞬时外向钾电流(Ito)、L型钙电流(ICaL)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IK1、Ito、ICaL和APD。结果 1和10μmol·L-1环维黄杨星D明显延长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APD50和APD90,10μmol·L-1可明显降低静息膜电位(RP)。环维黄杨星D对IK1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当指令电压为-100mV时,1和10μmol·L-1环维黄杨星D分别使IK1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8.0±1.1)pApF降至(-4.1±0.7)pApF和(-3.4±0.8)pApF;当指令电压-30mV时,分别使IK1电流密度从(1.10±0.24)pApF降至(0.61±0.18)pApF和(0.36±0.11)pApF;在钳制电位从0到+60mV之间,环维黄杨星D明显抑制Ito,当指令电压40mV时,1和10μmol·L-1环维黄杨星D分别使Ito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8.9±2.0)pApF降至(5.5±1.2)pApF和(4.9±0.9)pApF。环维黄杨星D浓度依赖性抑制ICaL,在指令电压为10mV时,1和10μmol·L-1分别使ICaL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9.9±1.8)pApF降至(-6.4±1.4)pApF和(-4.2±0.6)pApF。结论 环更多还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计98例。通过抽签方式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n=49)持有蓝色签,治疗仅使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n=49)持有红色签,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CO2均低于对照组,P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SV以及CO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干预,可使其血气指标与心功能等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肝衰竭患者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1例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病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及时准确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根据病程进展,更改相应护理措施,并保证护理措施落实的有效性。结果 实施上述有效的护理,患者顺利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治疗后患者胆红素较前下降,精神明显好转,皮肤黄染较前改善。结论 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保证血浆置换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才能够有效的缓解不良症状,最终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1年10月10日~2022年8月30日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和实验组(常规药物+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并制定治疗有效率标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肌酐(CRE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治疗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效果。方法:2023年6月-2024年6月,择取病原微生物检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提供两份样本,分别进行常规性逆转录 PCR 法检验(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 PCR 法检验(观察组),比较两组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检验阳性率、检验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发挥显著作用,其中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 PCR 法的检验价值大于常规性逆转录 PCR 法。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抢救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 2014年 1月 ~2014年 12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 50例,并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应用数字分组法将 5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 25例。观察组采用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过滤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后的死亡和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 2例,死亡率是 8%,对照组死亡 8例,死亡率是 32%,对比两组的死亡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清醒时间及 ICU停留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及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急诊抢救中给予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过滤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患者 ICU治疗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提前协助患者清醒,减少其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