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的患者,实施外耳道成形术重建外耳道改善听力。对新外耳道的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对影响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外耳道畸形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案制定与决策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文收集07年9月—10年9月期间资料完整的73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行外耳道成形术者。入选标准依据Jahrsdoerfer的中耳评分法;术前伴难以控制的外耳道感染、胆脂瘤破坏鼓室者除外;平均随访时间22.0月、平均手术年龄12.8岁。治疗方法采用耳甲切口、上鼓室入路,常规替尔氏皮片外耳道植皮。新鼓膜采用颞肌筋膜或乳突骨膜外覆盖部分裂厚皮片,或小外耳道皮肤转位与小鼓膜形成新鼓膜;凡士林抗生素纱条紧密填塞固定外耳道植皮,如无感染发生3-4周后取出,取出后常规膨胀海绵或消毒棉球扩张。结果狭窄组19例(95.0%)达实用听力(ABG〈30dB),且长期结果稳定,外耳道并发症少。其中4例(20.0%)术后气骨导差小于10dB。新外耳道感染及耳甲腔耳周皮肤湿疹和鼓膜外移钝角化少见。闭锁组仅27例(50.9%)获实用听力(ABG〈30dB),并发症多。两组之间在听力改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闭锁组的效果较差。结论新外耳道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与是否伴有小鼓膜和正常外耳道皮肤密切相关,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对完全闭锁者再造外耳道需要更慎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定镇痛剂辅助麻醉在耳鼻咽喉头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耳鼻咽喉头颈手术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术后疼痛及镇静评分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6小时,V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鼻咽喉头颈手术中应用安定镇痛剂进行辅助麻醉,有助于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术后疼痛感受,提升术后镇静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CP)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硬核白内障患者(90只眼),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CP手术进行治疗,随访的时间为0.5年,针对手术后不同阶段视力和屈光情况分析,并观察患者角膜内皮和并发症状况。结果手术前,所有患者视力均低于0.01;但手术后30d、90d,患者视力均在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球镜、散光情况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通过CP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开关门次数、手术人数与空气洁净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4月的21例不同手术,均在万级层流手术间,记录手术期间的手术人数与开关门次数,采用平板暴露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洁净手术室万级手术间手术过程中进行空气监测,细菌采样,监测手术人数及开关门次数对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手术间人数,大于10人组与小于10人组比较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间总开门次数,大于50次组与小于50次组比较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万级手术间手术人数对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没有影响;手术室总开门次数大于50次,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明显上升。
简介:目的评价无创通气对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血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本院收治患有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手段,观察组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以及血氧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状态、脑利钠肽以及心率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的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系数,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简介:听性脑干反应(ABR)由于其客观性、无创、不需受试者主动配合、不受镇定剂影响等优点.已被作为一种可靠的听力检测工具.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及特殊人群的听力评估。然而人们大多进行气导ABR测试来获取大概的气导听力.但其结果不能区分听力损失的类型。尤其对于那些不能很好配合纯音测听的人群,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和中耳炎的患儿、智力缺陷人群.确定其听力损失类型一直存在一些阻碍。因此,骨导ABR的检测对于这部分人群就显得尤其重要,但其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就骨导ABR的机制、方法和应用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