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在行MRI检查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MRI检查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MRI检查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减少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了120例2017年1月-2017年8月阶段在我院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实施研究,以随机原则作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患者相比,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梗患者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救治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分为常规随访组和加强随访组,每组各63例,分别进行常规随访和加强随访。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依从性、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随访组比较,加强随访组随访依从性(年随访人次)、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19%vs.61.9%)及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68.3%vs.95.2%)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强随访组再发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常规随访组(9.5%vs.26.9%,P<0.05)。常规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3例,心肌梗死2例;加强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1例,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随访制度提高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改善1年预后。
简介: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8%,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55,患者基本资料可比(P>0.05)。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应用非洛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有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收缩末期内径、左心舒张末期内径,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升高,左心收缩末期内径、左心舒张末期内径均降低,且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左心收缩末期内径、左心舒张末期内径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治疗可发挥突出作用效果,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华法林在房颤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26例房颤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63例,服用拜阿司匹林抗凝)和华法林组(63例,服用华法林抗凝),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脂、不良反应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华法林组总胆固醇[(5.8±0.5)mmol/L比(5.2±0.7)mmol/L]、甘油三酯[(2.6±0.4)mmol/L比(2.4±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0.5)mmol/L比(2.4±0.3)mmol/L]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0.2)mmol/L比(1.3±0.2)mmol/L]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28.3±11.7)s比(36.9±10.4)s]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1.9±0.4)比(2.4±0.5)]明显增加(P均〈0.05)。华法林组脑梗死、外周动脉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3.17%比23.81%,P〈0.01)。并发症发生率:华法林组23.81%,阿司匹林组为26.98%,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对于房颤患者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冠心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对照组56例患者依从性较好,占74.7%,治疗效果达89.4%,观察组依从性较好者占97.3%,且临床疗效达97.3%,其治疗依从性与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分别为(47.5±4.7)、(44.7±4.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小儿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磷酸肌酸钠,n=42)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42)。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7.6%(41/42)、83.3%(35/4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两组患儿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水平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2/42)、19.0%(8/4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简介:目的对高三尖彬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方案(HAG方案)进行阐述[1],探讨HAG预激方案治疗高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2009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HAG方案化疗患者,以及20例CAG方案化疗的初次诊断MD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HAG组、CAG组,对比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HAG预激方案治疗的患者,其缓解的有效率为80%,完全缓解率为65%;经过CAG方案治疗的患者,缓解有效率为90%,完全缓解有效率仅有50%,证明HAG预激方案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接受HAG预激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有效率较高,应持续性治疗,避免早期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9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疗效结果。结果理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结果分别是66.67%以及33.33%,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痊愈率结果分别是95.56%以及86.67%,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遵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评价伽马刀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术前均经MRI确诊,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或经MRI进一步验证。伽马刀肿瘤周边照射剂量为11~16Gy,平均(14.3±1.1)Gy,45%~50%等剂量线覆盖,确保视交叉受照射剂量低于8Gy。术后第1年,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以后1次/年,患者来院进行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肿瘤体积的评价。结果35例患者随访12~77个月,平均(36±4)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视神经损伤及新的颅神经损伤。有症状患者28例(80.0%),症状改善率为96.4%(27例),其中症状改善15例(53.6%),症状消失12例(42.9%),无变化1例(3.6%),未发生症状恶化。症状改善时间为术后2~7个月,平均(3.7±0.3)个月。影像学随访显示,35例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9)cm^3比(32.6±3.6)cm^3,t=8.492,P〈0.01];肿瘤体积缩小率≤25%、26%~50%、51%~75%、≥75%分别有3(8.6%)、2(5.7%)、8(22.9%)和22(62.9%)例。结论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