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畏惧症在儿童口腔预防中防治效果分析王小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牙科畏惧症在儿童口腔预防中防治效果分析王小杰

王小杰李敏瑜蒋梅艳肖亦芳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川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牙科畏惧症在儿童口腔预防中防治措施。方法针对儿童牙科畏惧产生旳原因制定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防治措施。对1512例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预防前牙科畏惧症(DF)儿童防治。结果1512例儿童中有1489例儿童进行了口腔预防,配合率达到98.4%。结论适宜的牙科畏惧症防治措施,是获得口腔预防时取得积极配合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牙科畏惧症;儿童口腔预防;防治措施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easuresfordentalfearinChildren'sDentalPrevention.MethodsThestudywascarriedoutwith1512childreninkindergartenwhowerepidedintothreegroupsaccordingtoage,andweretakenappropriat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fordifferentcausesofdentalfear.Usingtheratesofthecooperativechildrentoevaluatetheeffect.Results1489childrenwerecooperativeinoralhealthcare.Theaveragerateofcooperativechildrenwas98.4%.ConclusionAppropriat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measuresfordentalfeararetheimportantmeansofgettingchildrencooperativeinChildren'sDentalPrevention.

【Keywords】dentalfear;Children'sDentalPrevention;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45(2016)-08-072-01

1、资料与方法

牙科畏惧症(DF)是指对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力降低,甚抗拒至治疗的现象,在儿童牙科中较为常见。我科针对儿童牙科畏惧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适宜的心理诱导,使儿童能够配合。现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从2007年下半年我院口腔科对28所进行口腔预防的幼儿园中随机抽取4所幼儿园,3个不同的年龄组2.5-3.5岁为一组,3.5-5.5岁,5.5-7岁为一组。其中男孩790人、女孩722人,健康状况良好(生病未到园的除外)共1512名儿童进行牙科畏惧症防治。口腔专业人员根据儿童牙科畏惧产生旳原因:一对疼痈或假想疼痈的畏惧,二对即将发生的事不确定,三由不良牙科体验引起,四从他人了解牙科焦虑,五由不良信息引起,而制定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防治措施。

1.2方法

1.2.1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在每一个班预防开始之前医务人员可先讲解操作步骤,请主动要求第一个开始进行口腔预防的儿童示范。从而有利于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和蔼地主动交流至关重要,到园的医护人员主动和幼儿打招呼,问其姓名班级个人爱好等。使儿童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减轻心理压力,放松情绪,从而配合预防工作。

1.2.3行为管理;消除儿童对未知事物的畏惧;使用1TSD技术、2适应法、3榜样法、4分散注意力放松等方法。医务人员采用儿童熟悉的语言对器械及操作进行解释,可先让其马上站到旁边观察勇敢的同学是怎样做的;请老师来帮助和鼓励儿童接受预防;利的同学是怎样做的;请老师来帮助和鼓励儿童接受预防;也可以先用钝头的滴管在医务人员的手背上示范一下表示不疼,再让小朋友在手背上也体验到不疼、不会流血的感觉。对于大、中班的具有”治牙疼痛、怕打针和拔牙”等不良经验的儿童所表现出的不合作行为,对这类儿童要抓住他们害怕疼痛的心理进行诱导,使其认识到预防基本上是无痛的,从而接受预防。让儿童预知每一个步骤和动作,减少恐惧感。不使用命令式语言。对小班的幼儿可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使其对预防感兴趣,儿童经过以上心理诱导后,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合作,可以完成口腔预防。

根据不同班级情况进行宣教,对于大中班的儿童可让其先在旁边多待一会儿,持续暴露在紧张、焦虑情绪中一段时间,有利于”心理脱敏”,再让其模仿同学就相对容易一些;对较小的幼儿,老师的陪伴可提供安全感,有利于配合预防工作。在各种方式不起作用时,幼儿不愿张口的情况下要慎重采取强迫或按压等强制手段,因为这样会给儿童的心理留下阴影,导致儿童在今后的预防和治疗中合作困难。

1.2.4无痛预防;在整个预防中医务人尽量动作轻微,小心针头碰在儿童口腔皮肤、粘膜、牙龈。对一些哭闹情绪不稳的儿童老师和医务人员可抱着儿童完成整个操作。

2、结果

3、讨论

3.1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好儿童的行为管理和无痛预防是防治儿童牙科畏惧症关键①儿童经历过牙痛或者经历过致痛的治疗如开髓、针疗、拔牙等造成恐惧心理;②以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和蔼的态度或粗暴的操作;③医务人员的着装,特殊的器械设备、声音及气味;④家长或老师经常用打针、输液等语言对儿童进行威胁和恐吓所形成的不良刺激,造成过分紧张、焦虑的情绪产生,加重了他们对医院的恐惧;⑤5.5—7岁是儿童乳牙患龋齿的高发阶段,口腔内龋齿过多,由于觉得难看不愿意张嘴

3.2

通过对氟保护漆的作用和机制的解释,熟悉并充分应用儿童心理学知识,使用儿童能听懂的语言:加强对刷牙、漱口等儿童口腔保健常用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预防和检查治疗,减少龋齿对儿童口腔正常状况的损害,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对减少和减轻DF以及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4、结论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有着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对口腔预防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对此,医务人员应掌握儿童的心理,具体分析和处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我科在幼儿园进行口腔预防中根据儿童牙科畏惧产生旳原因而制定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防治措施。,取得到儿童的合作,顺利完成口腔预防工作。所以有效防治措施和心理引导是获得口腔预防时取得积极配合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忠,陈耀俊儿童牙科畏惧症调查研究[J].口腔医学,2005,25(2):111—113.

[2]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2—129.

[3]袁益屏.牙科就诊患儿心理障碍及治疗对策[J].口腔医学,2003,23(3):190.

[4]程希兰.760例口腔科就诊儿童的心理行为分析[J].Elan学,2003,23(5):315-316.

[5]吴新,卓建.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心理治疗探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