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使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至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5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增加舒适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来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是97.2%,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是70.2%。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临床中接受舒适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一般护理而言,患者的满意度也要高一些。

  • 标签: 老年患者 舒适护理 心血管介入治疗 护理措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办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患有颅内动脉瘤130例,1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颅内动脉瘤破损导致再次出血。临床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其原因既防治手段。结果收缩压上升至220mmHg后,5例颅内动脉瘤破损时间为1例瞳孔出现放大时、2例导丝随导管导入时、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时、1例弹簧圈掉落时;术后死亡1例,在良好的状态下恢复1-4患者预后,为期一年的随访,4例DSA复查,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动脉瘤的治疗。结论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的操作及适当的致密填塞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并发症,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心脑血管病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观察采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在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的73.17%,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情况后,制定正确护理方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轻了焦虑情绪,加速疾病康复。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期治疗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96例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期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康复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对照组,其中参照组进行中医药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痊愈人数为15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痊愈人数为5例,总有效率为72.92%,治疗后参照组Barthel指数为(78.5±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4±5.8),两组相比,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期患者实施中医药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药 心脑血管疾病 康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浅表血管瘤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5例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周围浅表血管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总结超声检查特点,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不同类型的周围浅表血管瘤患者有着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8.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周围浅表血管瘤的有效途径,诊断符合率较高,且可较为准确的对肿瘤进一步分型,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周围浅表血管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病患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人性化组20例,参考组实行常规护理,人性化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病患护理效果。结果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51±4.33)天,人性化组为(13.32±3.71)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推广价值高。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心血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A随访检查CABG术后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经双源CTA检查CABG术后200例,并对桥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行分析。结果双源CTA检查CABG术后200例,桥血管461支,内乳动脉桥血管298支(占64.6%),大隐静脉桥血管163支(占35.4%);桥血管狭窄69支(15.0%),闭塞60支(13.0%),通畅332(72.0%);桥血管狭窄或闭塞129支(28.0%)。结论双源CTA随访检查CABG术后桥血管狭窄闭塞优于CAG,是目前最佳的随访检查手段。

  • 标签: 双源CTA,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人,其中对照组只进行最常规基础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让患者服用缬沙坦,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治疗后,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的研究组仅有3例复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3.33%,只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共有15例患者复发,发病率为16.67%,由此可见,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有效地对血管扩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缬沙坦 心血管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01月-2016年12月收治288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40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为对照组,另148例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氯吡格雷片。将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绞痛再发次数、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长对照。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2%,对照组86.43%。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再发次数、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而言,在心血管内科基础治疗之上,联用氯吡格雷,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再发次数与持续时间,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效果理想。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的社区综合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年观察期内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控制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相关健康行为改善情况、服药依从性等方面较管理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管理糖尿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并努力达标,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策略。

  • 标签: 糖尿病 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 综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时间2013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26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13)和实验组(n=13),对照组给予常规MR扫描检查,实验组则给予手术病理组织活检,对比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颈动脉内侧以及颈动脉外侧病变部位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其中对照组误诊脑膜瘤2例以及垂体腺瘤4例,P<0.05,并且对MR扫描检查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论针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应用MR检查对典型影像学特征的敏感性较高,但对于不典型疾病特征的诊断准确度较差,需辅助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严格掌握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以便进行疾病鉴别诊断,降低误诊发生率。

  • 标签: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MR影像特点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致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诊断期间分别使用智能量表以及CT检查、MRI检查判断并诊断患者的病情状况,总结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响学特点;通过对80例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判断血管性患者的致病高危因素。结果头部影像学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底节区病变情况比较明显,80例患者中有25%(20/80)的患者存在着基底节区梗死;另外有41.25%(33/80)的患者出现了脑白质疏松以及脑沟变深的现象;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变因素较为复杂,一般与年龄、合并病史、不良生活习惯、遗传性因素等有关。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血管性痴呆患者尽早确诊,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另外在生活中,需要明确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并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头部影像学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对VSMCs的细胞周期进行调控,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值,日益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中药对VSMCs细胞周期调控的相关研究。

  • 标签: 中药,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间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心、肾功能损害、肠胃功能障碍以及HI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 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治疗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痛/血液 P物质/血液 血管活性肠肽/血液 人类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麻醉前患者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从最大氧耗、代谢当量、其他评估指标上分析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式,得出具体的结论。结果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围麻醉期,运动承受能力是一个独立性预测因素,目前,临床中常常根据患者自述运动频度和强度来评估患者的体能,该种方式简单易行,可以与其他相关因素一起评估患者手术安危情况,这可以采用代谢当量水平评估法与Duke活动状态指数评估法。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体能评估已经在临床麻醉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在周围心血管疾病、指导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麻醉中寻求简便、优质的评估方式是近年来术前体内评估的发展趋势,体能评估简单、便捷,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麻醉 体能评估 围麻醉期 心血管事件 预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法舒地尔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45例脑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23例采用法舒地尔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解痉用时更短,治疗后MRS评分与NFDS评分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血压异常、头痛心悸以及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可快速缓解脑血管痉挛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其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脑血管痉挛 法舒地尔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其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10%>84.49%)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率(91.38%>77.59%)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相仿(P>0.05)。结论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当中,配合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 标签: 老年周围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