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会阴无保护分娩与传统会阴保护分娩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与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为传统会阴保护分娩,观察组产妇为会阴无保护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与康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96.88%)优于对照组(68.7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康复治疗效果(95.56%)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在进行阴道自然分娩时,采用会阴无保护分娩,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盆底肌力的损伤程度,还提高了产后康复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上段食管癌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从本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上段食管癌患者中,随机抽取名52患者,将其分为适形组与调强组,均26例。适形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组患者接受调强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后的效果以及大体肿瘤区域靶区剂量分布情况。结果调强放疗组放疗后总有效率高于三维适形放疗组(p<0.05);大体肿瘤区域下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Dmean、D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强放疗D95、D99高于三维适形放疗(p<0.05);V105和HI均低于三维适形放疗(p<0.05)。结论调强放疗对于上段食管癌的疗效显著,而且具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与开放術治疗直肠癌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以及对干扰素、白介素体内水平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采取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中择取43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腹腔镜组,另择取43例开放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开放组中,统计两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检测两组术后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以及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98%,开放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3.26%;两组感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腹腔镜组低于开放组(P<0.05)。开放组共检出致病菌株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分布占比为66.67%,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3.33%;腹腔镜组共检出致病菌株1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分布占比为63.64%,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6.36%;腹腔镜组检出致病菌株数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IL-2、IL-10、IFN-γ的水平均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具有降低术后致病菌感染概率的优势,对于自身免疫功能的损伤较轻,有利于术后尽早恢复,与传统开放术相比优势更加明显,值得在直肠癌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对我院1998-02~2006—12腰椎管探查术后692例的观察与护理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21例,女271例,年龄32~69(平均52)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7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336例,腰椎骨折并截瘫81例。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CT与MRI诊断后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7年2月当中收治的74例脊柱外伤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患者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CT扫描诊断,改良组患者则需要接受MRI扫描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诊断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的检出例数多与常规组,但是骨折线的检出例数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脊髓损伤与椎弓骨折的检出情况对比无差异存在。结论在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CT与MRI在实际中各具优势,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以让患者同时接受两种方式同时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产科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3-2017年接收的1500例产妇,对其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并统计了产科医院感染位置、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实验中,出现产科医院感染的患者有50例,产科医院感染概率为3.33%;产科医院感染位置主要有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会阴切口、手术位置、生殖道、皮肤;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是否存在侵入性操作、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探视人数,与患者分娩方式无关。结论为了降低产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医护人员需要控制好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对每日探视人数进行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