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Bard补片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24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经验。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66.2min,平均术后恢复时间7.3d,平均总住院时间9.7d。术后早期切口轻度疼痛,腹股沟区异物感2例(0.8%),切口感染1例(0.4%),尿潴留11例(4.5%),阴囊积液17例(7.4%),228例获随访时间4~22个月,1例有腹股沟区异物感,无1例复发。结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正确认识、手术规范操作和术前术后合理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4-8周内)行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手术中情况(皮瓣游离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是否比常规时期(3-6个月内)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共计70例。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不同时期分为早期组(4-8周)和常规组(3-6个月)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皮瓣分离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出现的相应并发症情况,并通过GOS评分、NIHSS评分和KP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神经功能以及颅骨修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缩短,头皮剥离时间较常规修补组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远期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GOS、NIHSS和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颅骨修补术可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4-8周内进行,其在皮瓣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总的手术时间上面和常规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早期组患者在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上面较常规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中晚期特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蛋白尿,是全球妊娠孕产妇和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活化释放的网状DNA结构,最近研究表明NETs可能在子痫前期相关的血管病变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就NETs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需输血治疗的 398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 A组与 B组,两组各有患者 199例, A组应用微柱凝胶法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 B组应用凝聚胺法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 90.45%,不相合率是 9.55%; B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 83.42%,不相合率是 16.5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交叉配血中应用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要相对好于凝聚胺法,值得优先选用或是联合应用。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科交叉配血不符病例的根本原因与处置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出现交叉配血不符的病例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集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史、输血史、女性妊娠史、药物过敏史、血液相关疾病史、相关血制品应用情况等与本次研究有关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交叉配血不符的根本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在50例交叉配血不符的患者中,ABO亚型有12例,占比为24%;自身冷抗体有9例,占比为18%;抗原减弱有11例,占比为22%;抗体减弱有10例,占比为20%;不规则抗体有9例,占比为18%。影响造成原因的还与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有关。结论:造成交叉配血不符的因素有多个,其中包括ABO亚型、自身冷抗体、抗原和抗体减弱、不规则抗体等等多种因素,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应该要根据具体原因来在选择相应的配血方法,以确保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及处理。方法:选择2019年06月至2020年12月ABO血型鉴定正反型不一致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筛选出用谱细胞鉴定为抗-M抗体阳性的标本,分析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并提出处理办法。结果:(1)30例患者中,分析血型,9例A型,7例B型,12例O型,2例AB型;30例RhD阳性。(2)免疫球蛋白类型检测显示,28例IgM型,2例IgG型;效价检测显示,抗M抗体阳性者IgM型抗体效价为1:1有6例,效价1:2有6例,效价1:4有8例,效价1:8有4例,效价1:16有2例,效价1:32有2例;IgG型抗体效价2例均为1:32。(3)4℃MM型与MN型检出性率100%,室温MM型检出性率100%,MN型漏检例数有4例,漏检率13.3%,37℃MM型漏检例数为10例,漏检率33.3%,MN型漏检例数为22例,漏检率73.3%。结论:抗-M抗体影响正反定定型不相符,主要是反定型细胞中存在有M抗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反定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凝集;交叉配血不合时,在4℃条件反应能有效避免漏检,37℃反应MN型杂合子易漏检。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高效价自身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挑选8例于2019年2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7例患者均为高效价自身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者,通过抗人球蛋白试验、ABO血型鉴定、血清抗体筛查、凝血聚胺与微柱背胶交叉配血、搞人球蛋白试验等检测找出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备困难的具体因素,同时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结果:在6例高效价自身冷抗体引发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困难患者中,其冷抗体效价均在128-256之间,在经过37℃水浴后,血型鉴定无论是正定型还是反定型均为一致,交叉配血相合。剩下的1例患者冷抗体效价为1024,在对此病例于37℃加热洗涤与4℃冷吸收后展开血清学试验,血型鉴定下定型与反定型相同,交叉配血相合。结论:高效价自身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时,可针对患者自身冷抗体将从是高低与冷凝集强度来选择37℃加热洗涤或37℃水浴,以及4℃冷吸收等不同鉴别方式来加以排除,从而完成正常的血型鉴定,并达到有效的交叉配血,确保临床输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静脉配置中心混合调配药物环节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22例通过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作为观察组,然后再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通过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在此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药品调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2%(118/12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4.48%(98/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品调配合格率为98.36%(120/122),对照组患者的药品调配合格率为88.79%(10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配置中心混合调配药物环节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药品调配合格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