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并发尿储留的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 15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合并尿储留的孕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有无分娩经历、排尿姿势、破膜后第一次排尿时间、破膜至临产时间是足月胎膜早破并发尿潴留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无分娩经历、排尿姿势、破膜后第一次排尿时间、破膜至临产时间是足月胎膜早破并发尿潴留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督促孕妇及时排尿,并适当调整排尿姿势可以有效地减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并发尿潴留的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晚期 胎膜早破母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医院产科在 2016 年 1 月 -12 月 收治的给予产科护理干预的 50 例 晚期 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 ,将 2015 年 1 月 -12 月实施常规护理的 50 例 晚期 胎膜早破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 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 P< 0.05),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晚期 胎膜早破产妇实施产科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 阴道自然分娩率,同时降低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及 新生儿窒息率,进一步降低 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胎膜早破 产科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如果胎膜在产妇临产前自然破膜,我们就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胎膜早破。感染、胎膜发育不良、子宫张力过度增加等都会导致产妇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会增加早产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增加产褥感染率和产妇感染率,同时增加剖宫产率 [1 ], 所以在围产期对产妇进行必要的健康护理及指导,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产妇及胎儿出现不良结局。笔者选取我院在 2016 年 1 月— 12 月收治的晚期胎膜早破患者 50 例及 2015 年 1 月 -12 月 50 例晚期胎膜早破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护理措施在晚期胎膜早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降低 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危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产科 2016 年 1 月— 12 月收治的晚期胎膜早破患者 50 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在 20~39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8 .2 ±2.6 )岁,孕周在 27 -36 周之间,平均为( 33 .4 ± 1.2 )周,初产妇 33 例,经产妇 17 例;选取 2015 年 1 月 -12 月 50 例晚期胎膜早破患者为对照组 ,产妇年龄 21 ~ 38 岁,平均年龄( 27 .6±1.3 )岁;初产妇 35 例,经产妇 15 例;孕周 28~ 36周,平均孕周( 35.6 ±0.4)周。两组患者 在年龄、孕周、孕次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产妇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50 例 产妇在医护人员的严密观察下 严格遵医嘱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完成孕产妇入院、待产、治疗、分娩等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引产患者使用欣普贝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 60例胎膜早破引产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30例)与观察组( 30例)。对照组用催产素进行引产,观察组使用欣普贝生治疗,分析两组采用不同药物前后宫颈 Bishop 评分情况、 引产所需时间、疼痛级别评分、宫内感染发生率以及引产失败率,分析欣普贝生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用药 12h 后,观察组 宫颈 Bishop 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用药至临产所需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级别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宫内感染总发生率、引产总失败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胎膜早破引产患者使用欣普贝生治疗,既能够缩短患者引产所需的时间,又能够降低宫内感染发生率以及引产失败率。
简介:摘要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对未足月胎膜早破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影响着分娩结局。本文对抗生素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的应用作了分析,为改善产妇与新生儿结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2014年 3月~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的 7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将 70例孕妇分成两组,将先入院的 35例孕妇应用常规检查护理操作为对照组,后入院的 35例孕妇应用期待治疗法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此帮助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此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与对照组对比,分别为 71.43%与 48.57%,其中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更高( 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出血量更少( P< 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对比,分别为 5.71%与 20%,其中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更低( P< 0.05);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与对照组对比,分别为 0%与 8.57%,其中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更低,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应用期待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孕妇分娩结局,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母婴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86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进行分析结果在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方面,羊水正常组和羊水过少组之间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方面,三组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羊水正常组和羊水偏少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的多少与妊娠结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残余羊水量越少对胎儿的影响越大,越不利于生产,剖宫产几率明显增加。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破膜联合地西泮在产程活跃早期运用的效果观察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所收治的120例符合条件的初产妇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产程活跃早期给予人工破膜联合地西泮,对照组不采取医疗干预措施等其自然破膜,给予分娩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宫颈平均扩张、先露下降速度以及第三产程结束时间均比对照组快(P〈0.05);且两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破膜联合地西泮在产程活跃早期运用的效果显著,对减少初产妇分娩的痛苦有很好的帮助,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已知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内分泌、遗传因素等。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病机制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性及分化失衡所导致的骨代谢失衡。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研究领域涉及激素靶向、药物靶向、分子靶向治疗等。但当前靶向治疗方法尚未完全成熟,所导致的临床不良反应限制其应用进展,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主要对骨质疏松症与激素调节、骨基质代谢、破骨细胞的关系以及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与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析以及探究胎膜早破产妇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110例胎膜早破产妇纳入研究,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11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给予综合护理方案。结果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别包括前置胎盘、多胎妊娠、胎盘早剥、胎位异常、早产史或流产史、妊娠期高血糖、妇科炎症。实验组产妇产褥期感染1例,新生儿窒息1例,宫内感染1例;对照组产妇产褥期感染9例,新生儿窒息11例,宫内感染8例。两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孕周,降低其发生母婴并发症的几率,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采用期待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5月治疗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期待疗法患者一共38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期待疗法效果。结果对本次实验研究的3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给予期待疗法,胎龄平均延长(1.67±0.65)周;30例患者自然分娩,8例患者剖宫产;新生儿37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率为97.36%,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36±0.85)kg、Apgar评分(9.1±0.7)分。结论期待治疗能改善PPROM妊娠结局,但实施前必须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如发生明显异常者则应随时终止妊娠。
简介:破骨细胞起源于骨髓的多潜能干细胞,破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决定了关节破坏与骨丢失的严重程度,而炎症本身并不介导关节破坏和骨丢失。炎症性关节的滑膜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这些炎症因子不仅诱发炎症反应,而且通过促进核因子KB受体激活子配体,间接或直接增加破骨细胞的生成,并促进其功能,从而将炎症反应与局部骨丢失及损坏联系在一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TNF.d、IL-1及破骨细胞靶疗法在破骨细胞介导的炎症性骨丢失过程中的研究进展。TNF-α通过促进外周血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直接影响关节局部成熟破骨细胞的最终数目,而IL-1主要通过延长成骨细胞的寿命及调控破骨细胞骨架的重组来增加其骨吸收能力。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及功能的破骨细胞靶疗法在治疗炎症性骨丢失和关节损伤等方面日益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