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作为对象,采用抓阄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通过评估,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并不显著(P>0.05),通过护理,再评估,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比对照组低,经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4%,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配合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心血管内科治疗时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研究中,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8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具体时间节点为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之后相关负责人员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并将其平均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实际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又增加了心血管内科整体护理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Barthel指数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由于P<0.05,所以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Barthel指数上,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因为P<0.05,所以结论同样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施加心血管内科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和Barthel指数,所以要注意做好这类护理措施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的可行性。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6年8月,结束时间为2017年8月。研究对象则是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全部的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n=24例)以及优质护理组(n=24例)。前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干预,后者则接受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观察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临床各项观察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以使患者更快的恢复,缩短患者的持续卧床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从而使患者对护理更加认可,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简介:目的:提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将单纯性CLBBB患者的心电图与CLBBB合并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比,分析CLBBB合并AMI的ECG特征性改变。结果:CLBBB合并AMI的ECG改变表现为QRS波群及ST-T改变:Ⅰ、avL、V5、V6导联的QRS波群出现异常Q波时,则常常是合并广泛的间壁梗塞所致;当心前导联的R波高度明显降低而V5、V6有明显的S波时,则常合并前壁或侧壁梗塞所致;Ⅱ、Ⅲ、avF有异常Q波时,则考虑合并下壁心肌梗塞。左侧心前导联ST段抬高,右侧心前导联ST段抬高0.80mV以上,或超过同导联T波高度的一半,且J点不易识别,尤其是有动态变化的规律时,即可诊断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结论:CLBBB心电图中异常Q波及ST-T的特征性改变对诊断CLBBB合并AMI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采用早期静脉溶栓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的78例患者,将7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实验组(n=39例)与参照组(n=39例),对实验组患者予以早期静脉溶栓,对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静脉溶栓,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h、12h血管再通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h、12h血管再通率指标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相比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塞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控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心肌梗塞部位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并予以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相应的护理监护。结果63例患者中,前臂、侧壁和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有37例,其中有23例患者出现快速型心律失常;下壁、后壁与右室心肌梗塞患者共有26例,其中有9例患者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结论在对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率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监测时,需以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心律失常特点和表现为参照,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急性心肌梗塞40例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当中选取了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在其中挑选出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展开研究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20例,对比组20例,然后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和病情控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组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实施对比,研究组明显少于对比组;组间患者的病情控制进行对比,研究组的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比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给予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治疗,可以很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病情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荐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血清肌红蛋白的检验价值。方法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84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抽取两组3mL空腹静脉血,并进行Myo、hsCRP 及cTnI指标检验,分析比较其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Myo、hsCRP 及cTnI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cTnI及 hsCRP水平在4-24 h,逐渐递增,24h-3d,逐渐降低,Myo在4-12h,逐渐递增,12 h-3d,逐渐降低。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血清肌红蛋白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将其用于疾病及预后判定,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云梦县中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限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PCI术治疗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心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经PCI术治疗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提高(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2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干预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几率为15.00%;观察组发生几率为5.0%,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中采取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50例冠状动脉造影已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对其二维、M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结果 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