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单线圈和双线圈除颤电极临床疗效的区别。方法从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VIP,CNKI数据库收集与所有与单线圈和双线圈除颤电极临床效果比较有关的文献,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相关限定条件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项临床研究627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有6项是随机对照试验,其余为非随机对照试验。阈值测试结果提示单线圈组除颤阈值高于双线圈组(95%CI0.2~1.29;P=0.007)且单线圈组高除颤阈值发生率高于双线圈组(95%CI1.29~5.08;P=0.007),单、双线圈组室速/室颤时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一次除颤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95%CI0.96~1.05;P=0.81),单线圈组总病死率略高于双线圈组,但是差异不显著(95%CI0.75~1.26;P=0.85),单、双线圈组电极故障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95%CI0.48~18.44;P=0.24)。结论单线圈除颤电极在阈值测试中的除颤阈值高于双线圈电极,同时单线圈除颤电极高阈值的发生比率高于双线圈组,两者在室速/室颤时一次除颤成功率、总病死率、电极故障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有6项为非随机对照试验,仍需一定量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简介:目的应用双线悬吊法行兔输精管吻合术,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Ⅰ组在剪断输精管后即刻行双线悬吊法输精管吻合术,即以10-0无创伤缝合线行输精管全层缝合两针,牵引缝线使两侧输精管断端无张力、无扭曲对合,牵引线缝出皮肤,打结固定于切口,10天后抽出牵引线。Ⅱ组和Ⅲ组分别在输精管结扎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行此双线悬吊法输精管吻合术。通过吻合术后雄兔精液情况、雌兔受孕情况评估该输精管吻合术式的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出现术后出血、刀口不愈合等并发症。Ⅰ组输精管复通率为100%,致孕率为90%,Ⅱ组复通率为100%,致孕率为90%,Ⅲ组复通率为90%,致孕率为80%。结论双线悬吊法输精管吻合术效果确切,步骤简单,无需特殊手术设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的输精管吻合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烤瓷冠修复牙体缺损中实施双线排龈法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选取2020.2~2021-1期间收治的烤瓷冠修复牙体缺损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5,给予单线排龈法治疗)和观察组(n=55,给予双线排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24周烤瓷修复体边缘隐蔽性和牙周组织情况。结果:修复后24周烤瓷修复体边缘隐蔽性0级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高,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组织正常率对照组,观察组略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烤瓷冠修复牙体缺损采用双线排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提升了烤瓷修复体边缘隐蔽性,并改善了牙周组织情况,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在高职院校中,食品营养与健康是食品检验检测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同时,也因其涉及的范畴较广,而具有较高的综合性。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程主要涉及内容包括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机体生长或者维持正常状态所需要的营养素,以及合理膳食的原因和做法。开设该课程不仅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营养知识,知道如何进行合理膳食,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技能的提升。为此,本文主要基于“课证一体•双线融合”这一教学理念,对高职院校中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将该理念运用到该课程的讲授中进行研究,以期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双线十字缝合错位打结加压法在腱鞘囊肿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和分析了57例双线十字缝合错位打结加压法治疗腱鞘囊肿病人的方法、机理及疗效。结果57例病人拆线后,56例囊肿消失,一例囊肿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大小,继续加压包扎一周,囊肿消失,随访一到两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双线十字缝合错位打结加压法治疗腱鞘囊肿具有治疗简单、损伤小、费用低廉、疗效好等特点,病人容易接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端对端肌腱修复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其他常用缝合技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0只成年白猪后足共40束肌腱,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应用不同的肌腱修复技术,分别为: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改良双线Kessler法、Tsuge法和Tang法。评价指标包括2毫米裂隙抗张强度、断裂抗张强度和肌腱韧度。结果: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断裂抗张强度(150.25 ± 10.50 N)、2毫米裂隙抗张强度(100.30 ± 8.20 N)以及肌腱韧度(12.55 ± 1.25 N/mm)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种缝合法。结论:改良双线Kessler连续缝合法在肌腱抗张力和韧度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尤其适合于需要早期肌腱活动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23年5月~2024年5月以“胸痛”原因呼叫120的患者采取“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模式”进行救治,从中随机选择住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与2020年5月~2022年5月采取传统“单线”救治模式进行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二组间在急救反应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急诊溶栓或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成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及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缩短,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满意,预期达到优化急救流程、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Objective):探讨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护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Methods):选取2024年7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门-球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Results):实验组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8),6个月生存率、再住院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0);结论(Conclusions):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AMI患者的救护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