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择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15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术中冷冻切片分析)和对照组(常规石蜡切片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正确率。结果:研究组的正确率和对照组基本相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中冰冻病理分析检查方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 术中 ; 冰冻病理分析 ; 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所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2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冰冻切片有 200例( 92.6%)确诊 ,比石蜡切片中的 216例( 100%)的准确率要低。结论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非常重要,但需要临床医师必须规范切片制作的取材方式,对冰冻制片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也应掌握熟练,再仔细辨别图像。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冰冻病理 临床诊断
  • 简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其组织学来源尚不明确。由于其局部切除后预后良好,因此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SPTP的术前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并复习了相关文献,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进而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三期增强扫描 局部切除 预后良好 pancreas 实性成分
  • 简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在保留胸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oss术式)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合病例,行进一步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除手术,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共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22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 简介:目的了解铜仁市城区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类型,为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获二代法对城区年龄在30~60岁的1855例已婚妇女进行宫颈刮片并对结果进行HPV的DNA检测以确定受检者HPV类型。结果1855例受检者中检测出HPV感染者650例,占总人数的35.04%,650例感染者中,高危型HPV415例,占HPV感染总人数的63.85%,其中41~50岁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30~40岁组和51~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型HPV感染131例,占总感染人数的20.1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较高,必须加强对广大已婚妇女HPV筛查力度,制订科学的干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捕获二代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利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微乳头尿路上皮癌肿瘤生长方式呈微乳头状,通过光镜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和巢状,细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细胞核具异型性,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K20、CK7阳性,p53高表达,p63、EMA、E-cadherin阳性。结论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是一种低分化癌,易发生血道和淋巴道转移,预后差,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膀胱肿瘤 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 病理特点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家族性PTMC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9—13个月,平均10.8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未发现远处转移。8例患者中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其中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且病理证实为癌转移1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但病理证实为癌转移1例,均转移至同侧,均发生在颈深上组淋巴结。腺叶多发结节2例均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单发结节6例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结论PTMC多数在良性结节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家族性发病罕见。术前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中探查及冰冻切片对提高PTMC的诊断非常重要。对甲状腺肿瘤高发区患者的亲属进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患侧腺叶切除术作为常规术式以避免二次手术。应根据PTMC的临床特征,选择不同术式。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微小癌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MRI表现(包括肿块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信号特点)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8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另外4例接受MRI平扫(包括T1WI,T2WI,DWI)及T1WI增强检查。结果12例病变均为单发,男1例,女11例。肿块边缘光整,最长径约4-15cm,位于胰头5例(41.7%),胰体部2例(16.7%),胰体尾部2例(16.7%),胰尾部3例(16.7%)。7例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其中囊成分为主2例,实性成分为主1例,囊实相间型4例,1例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囊性肿块,其内见多发分隔,4例肿块包膜见蛋壳样及弧形钙化,瘤内分隔见散在高密度钙化灶。4例MRI平扫均为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在T1WI及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影;实性成分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稍高信号,其中1例囊性灶内见出血,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另3例囊性灶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包膜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各期均低于正常胰腺强化值,囊性部分未见强化,肿块包膜及瘤内分隔见轻中度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年轻女性,结合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对术前诊断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thepancreas,SPTP)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22例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SPT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包括21例女性及1例男性,平均年龄为23.4岁。首诊原因多为查体发现胰腺包块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另可伴有腹痛、腹胀。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腔内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病变,CT强化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改变。手术方式包括局部肿瘤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6例,胰尾部肿瘤切除合并保留脾脏4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1例,1例发生肝脏转移者行肿瘤局部切除联合肝脏转移瘤切除。术中发现肿瘤分界清楚。除1例发生肝转移外,余患者肿瘤未发现周围器官、血管明显浸润。术后随访无复发及转移。结论:SPTP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尽量首选肿瘤局部切除术,以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头缺陷产妇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乳头缺陷产妇3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数字表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17例实施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其人工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表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实验组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乳头缺陷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借鉴和采纳价值。

  • 标签: 母乳喂养 乳头缺陷 护理干预
  • 简介:细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espirationbiopsyFNAB)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1995-2004年共行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580例,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68例,本文选取其中有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60例(88.2%),就其针吸细胞学特点结合组织学做一分析探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病理学 细针吸细胞学检查 砂粒体 核内包涵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间乳头溢液患者36例,分别进行乳腺导管造影。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16例,导管癌9例,导管扩张11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诊断价值高。

  • 标签: 乳腺导管造影 乳头溢液 价值高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近来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HPV高度相关。HPV按照致癌得危险程度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主要导致疣类病变和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高危型主要导致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HPV感染致宫颈癌可通过多种途径,其中之一使E6、E7基因表达异常而导致细胞生长失控;另外新的研究证明,HPV还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致病。目前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协同因子的存在有关。可能的协同因子主要有免疫抑制、雌激素等。宫颈癌的检测一般采用三阶梯准则。HPV疫苗的研制成功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可能性,在过去几年中,关于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疫苗研究进展令人非常鼓舞,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 标签: HPV 宫颈癌 HPV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通过对母乳喂养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护理,使其达到预防乳头皲裂的效果。方法:研究过程中,主要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份之间出现的符合研究条件的产妇108例,在对其进行筛选时,主要选择产后使用母乳喂养方式的患者。为了更加直观的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此次主要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首先,将选取的108例分为两组,其中的一组为一般护理和引导的模式,人数为54例,命名为A组;剩余的54例患者为B组,主要采用正确的引导以及护理模式。并将研究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观察和分析。结果:通过使用以上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对产后进行母乳喂养的患者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护理,其预防皲裂的效果会更明显。且两组患者的最终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以上的研究结果上来看,对产后进行母乳喂养的患者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乳头皲裂,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在哺乳过程中的痛苦,减少患者在哺乳过程中对乳房的伤害。并且在正确引导以及护理的方式下使用母乳喂养的方式,更利于产妇本身的恢复及婴儿营养的全面性。因此,该种指导以及护理方式应再母乳喂养的群体中大力推荐,进而提升母乳喂养的效果。

  • 标签: 母乳喂养 乳头皲裂 指导及护理方式 研究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40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治疗,观察组使用预成纤维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每颗纤维桩所需平均时间为(111.3±10.5)min,观察组每颗纤维桩所需平均时间为(61.3±1.6)min,两组患者纤维桩所需时间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操作时间、成功率、治疗满意度,均显示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P<0.05)。结论口腔修复治疗中,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均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相对而言预成纤维桩临床操作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修复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接诊的口腔修复患者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150例采用金属桩口腔修复的为A组,150例采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口腔修复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B患者的口腔修复成功率为94.67%,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率为94.67%;明显分别高于A组的82.00%和81.33%。以(x2=11.6767,P=0.0006<0.05)和(x2=12.6263,P=0.0004<0.05)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应用在口腔修复中,能够有效提高修复的成功率及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程度,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金属桩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可塑纤维桩和预成纤维桩的口腔修复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4例口腔修复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7例。给予参照组可塑纤维桩,给予实验组预成纤维桩,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比修复成功率和满意度情况,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口腔修复当中,预成纤维桩的修复效果更为良好,可以提升修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可塑纤维桩 预成纤维桩
  • 简介: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和调节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在人类和小鼠,产生干扰素(IFN—α)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能在体外调节同种T细胞免疫应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DC也能在体内调节免疫反应,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这些细胞也许能介导负免疫应答,从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器官移植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免疫调节 移植免疫 Ⅰ型干扰素 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