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中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对其影响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随机性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功能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障碍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针对肩手综合征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变化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F-36量表各项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对促进病人整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再联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测定、SAS和SD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5.57±1.34)mmol/L、餐后2h血糖(6.18±1.42)mmol/L、SAS评分为(36.45±6.32)分、SDS评分为(35.62±7.84)分,以上4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不良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l5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的患者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有氧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有氧运动)。在有氧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心理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有氧运动能够缓解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癫痫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其焦虑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施以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对其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3月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对脑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对应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康复护理以及分期康复护理;最终对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其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上下肢肌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极为显著(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表现出的疾病恢复特点加以明确后,合理施以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此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最终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进行显著改善,有效体现出分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使用针刺治疗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门诊针灸科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80例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针刺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2.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疾病治疗时,使用针刺治疗方案相对与常规治疗方案来说,效果更加明显,治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动疗法配合黄藤素序贯用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诊断为盆腔炎的患者136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运动疗法配合黄藤素序贯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未经治疗前血清学炎症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学炎症指标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黄藤素序贯用药治疗盆腔炎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炎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大学生成才需要健康的心理,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颇多,本文探讨通过太极拳运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推广太极拳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患者。急性期给予两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为69.2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和比较,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改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颈动脉超声结合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比较60名冠心病患者分别经过颈动脉超声结合运动平板试验检查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造影后的阳性率对比。结果60例患者经过颈动脉超声结合运动平板试验检查,在累及1条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造影阳性率大体相当;而在累及2条及以上患者阳性率较低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造影阳性率,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超声结合运动平板试验可以用作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科学性筛选的评价依据,从而有利于对于冠心病等诊断的前移,在注重治疗的同时注重预防,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7年1月份到2018年4月份入院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患者共20例;实验组同时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患者共20例。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分值。结果实验组的NIHSS分值、MRS分值、BI分值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MOCA分值、MMSE分值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丹参多酚酸注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案例与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自2014年5月~2015年7月随机抽取2014级护理系的102名护理生,将其分为对照组51名(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和观察组51名(采取案例与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两组,对两组护理生的教学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生,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与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且通过案例与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升护理生的综合素质,为日后临床护理中培养更加优质的护理人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PBL教学法和PBL与LBL整合教学法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我省某大学2015级5年制临床1班(95名学生)和2班(96名学生)的医学生纳入到讨论中,区分脊柱外科临床教学方式,1班接受PBL教学法,2班接受PBL和LBL整合教学法教学,考核比较2班学生成绩。结果2班学生的主观题、客观题得分均高于1班学生,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2班学生对此次教学模式的评价状况优于1班学生对此次教学模式的评价,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可采用PBL与LBL整合教学法,可提升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应用意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