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与常见炎症指标在急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中的鉴别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衰患者,所有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急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单纯心衰患者),对比降钙素原与常见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常见炎症指标在急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诊断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的意义,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9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98例脂肪肝患者(观察组)与80例健康者(对照组),对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学指标检测三酰甘油(TG)与胆固醇(TC)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ALT、AST、TG、TC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数脂肪肝患者发病期间,肝功能与血脂水平异常,故此及时进行血脂与肝功能检查,并解析其变动情况,可作为脂肪肝临床筛查的一种有效办法,也可作为辨识患者发病情况与预后的关键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术前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各类护理工作量指标。方法连续选择新近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57例,人选对象手术前接受了肺功能检查及“肺癌围术期护理工作量调查表”调查,并按手术前肺功能是否异常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全部人选对象中,29例肺癌患者手术前诊断低肺功能(%FEVI≤50%,33.33%,低肺功能组),术前肺功能基本正常者28例(%FEVI>50%对照组)。前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量指标、心理护理工作量指标、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呼吸道护理工作量指标、营养护理工作量指标、个体化护理工作量指标、康复护理工作量指标和各类护理工作总量指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l)。结论术前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各类护理工作量较大,费时较多,制定围术期护理计划时应予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HCC)肿瘤大小实验室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以利用实验室指标评估HCC的肿瘤大小和预后。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住院的HCC患者136例,精确测量肿瘤大小;分析肿瘤大小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HCC患者肿瘤大小与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联蛋白、三型前胶原蛋白、四型胶原蛋白正相关,(r=0.224、0.326、0.249,P=0.009、<0.001、0.003),与球蛋白、GGT、ALP、LDH正相关(r=0.295、0.377、0.344、0.215,P<0.001、<0.001、<0.001、0.013)。结论HCC患者肿瘤大小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检测常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可用于估计HCC患者肿瘤大小和预测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莫西林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应用及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纳入2016年2月-2017年4月68例胃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第一代组给予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第三代组则给予阿莫西林联合泮托拉唑。就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时间、胃溃疡黏膜愈合时间和疾病预后、复发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前后胃泌素-17、TNF-a、IL-6、胃蛋白酶原。结果第三代组疾病预后明显优于第一代组,P<0.05。第三代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第一代组,P<0.05。第三代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时间、胃溃疡黏膜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第一代组,P<0.05。治疗前胃泌素-17、TNF-a、IL-6、胃蛋白酶原相似,治疗后第三代组相关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应用效果肯定,可加速黏膜预后和幽门螺旋杆菌清除,降低机体炎症状态和改善胃黏膜保护机制,降低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程度慢性肝病患者的凝血参数,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作为肝细胞损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0名健康体检者和70例临床确诊的肝脏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血清学诊断、影像学及病理活检将肝病患者分为三组慢性乙型肝炎组(n=30),肝硬化组(n=30)和肝癌组(n=10)。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s)。结果肝硬化、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时间延长(P<0.05),FIB含量降低(P<0.05)。肝硬化患者PLT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慢性肝病患者D-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高,阳性率分别为10.0%、83.3%和70.0%(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障碍,PT、APTT、FIB、PLTs和D-D可用于评估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D-D水平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严重紊乱的重要标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妇生理条件下凝血4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96例健康非妊娠育龄女性为对照组,另同期选取行孕期体检的96例临产妇为观察组,检测两组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分析所得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TT、APTT及PT均值相比于对照组,均低于后者(P<0.05);观察组D-dimer、FIB均值较之对照组,均高于后者(P<0.05)。结论临产妇血液相比于健康非妊娠育龄女性,乃为高凝态,对其实施D-dimer及凝血4项检测,对防治临产妇异常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均具有十分突出的临床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遵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UAP患者,按照入院时气温分为两组在本地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3.1℃)入选的78例UAP患者为高温组,在本地最冷月份(12月,平均气温-2.8℃)入选的82例UAP患者为低温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计算表达率(%)。结果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的UAP患者的CD62p(9.8±1.4%比14.5±6.2%)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率(16.2±2.1%比48.5±5.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环境温度对UAP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明显影响,低温组明显高于高温组,因此,应注意环境温度变化,必要时可调整UAP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血清神经递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胆结石手术治疗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评分与HAMD评分变化以及术后血清中神经递质指标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血清中神经递质指标NE、DA以及5-H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神经递质指标水平,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对脑炎患儿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予MSCs治疗,观察MSC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MSCs治疗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CD20+比例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MSCs治疗后,其中15例症状改善,3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调节病毒性脑炎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90例心绞痛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单一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心绞痛发作频率指标;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心绞痛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心绞痛发作频率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心绞痛发作频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控制心绞痛发作,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冠心平”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对冠心病血管功能相关指标的作用机制。方法2015年3月~2015年12月确诊冠心病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成冠心病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和常规治疗+“冠心平”组(冠心平4粒3/日)(实验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免疫比浊法等及日本科林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血管炎症因子(Resistin、Hs-CRP、IL-6、TNF-α)水平、血管弹性功能指标PWV及ABI。结果冠心平能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但未能明显降低血管炎性因子及使血管弹性功能得到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s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病人尿蛋白24小时排泄量将14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检测148例各分期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WF、sVCAM-1、sICAM-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WF、sVCAM-1、sICAM-1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中vWF、sVCAM-1、sICAM-1与肾脏的受损程度相关,可作为动态检测糖尿病肾病病情变化发展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