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多点分压插管灌注、均衡灌注量与压力、高低浓度填充剂合理选择、多种铸型剂搭配使用、混合腐蚀(自然、碱、酸)结合等方法,全身整体管道铸型研制技术已日趋成熟,已由单一的全身动脉管道铸型发展到多管道全身整体铸型;由保存骨骼全身整体管道铸型[3]发展到保存骨关节全身整体管道铸型。腐蚀用时从以往自然腐蚀1年多缩减到2-3个月,碱腐蚀仅需2~3d。因高浓度碱腐蚀性强,全身整体腐蚀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极高,既是及时采取有控制性腐蚀措施,对骨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往往难以制作出高质量标本,故现多采用自然腐蚀法或混合腐蚀法。

  • 标签: 血管铸型 骨关节 全身 研制 腐蚀性 多管道
  • 简介:利用45只经墨汁与乳胶混合液灌注的大鼠标本,观测大脑中动脉的起始,行程及表面投影,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可分三段,中段较长,分支较少,表面为蝶骨大翼覆盖,著者认为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血管的最佳阻断部位是大脑中动脉中段,经蝶骨大翼行颅骨开窗可达此部位。

  • 标签: 大鼠 大脑中动脉 蝶骨大翼 脑缺血
  • 简介:目的分析养血清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脑卒中后伴发睡眠障碍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舒乐安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颗粒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 简介:作者在1例学生局解实验男性尸体上发现,左椎动脉起始于主动脉弓后壁,且在其行径中有两支异常分支,报告如下:主动脉弓发出四支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外径分别为1.55cm、0.5cm、0.35cm、0.95cm;其中头臂干和左椎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后壁,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凸缘。

  • 标签: 左椎动脉 分支异常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 男性尸体
  • 简介:目的对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共30例患者,均于伤后12h内行血管内降温治疗,体内温度控制在33℃~35℃之间,持续4~7d平均(21.5±13.7)h。患者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经6个月随访,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本组患者没有出现与血管内降温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性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管内亚低温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手术方法阻断羊心淋巴引流后,于急性期内用光,电镜观察冠状动脉主干,前室间支和心壁内小动脉的结构改变,光镜下发现动脉壁水肿,外膜及其周围组织淋巴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动脉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结果表明心淋巴引流障碍急性期内可造成冠状动脉壁病理改变。

  • 标签: 淋巴瘀滞 冠状动脉 微细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对性瘫痪患儿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颅超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EPs波幅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前N20波幅、P37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20波幅、P37波幅均较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对性瘫痪患儿躯体感觉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躯体感觉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颅超声 常规康复 脑性瘫痪 躯体感觉功能
  • 简介: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几种生物活性肽发育的初步研究姚忠祥,李泽桂,蔡文琴,孙榆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最近蔡文琴等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足月胎儿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含有心钠素mRNA和神经肽YmRNA,说明人脐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合成这类生...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发育
  • 简介:目的为临床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肺癌或中晚期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手术的综合性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察121例成年尸体的右侧肋间后动脉与右支气管动脉的共干类型、右侧支气管动脉开口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测量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结果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与支气管动脉的共干情况有四种;支气管动脉共干开口处平对T4~T6椎骨,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平均为0.78mn±0.33mm.结论根据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基础,在腋中线选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行保留导管,定期向癌区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对晚期或中晚期右侧肺癌进行综合性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腋中线 第三肋间后动脉 右侧肺癌 应用解剖学
  • 简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势在于能得到极为清晰美观的组织形态,其中修复待检测物质的抗原性(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抗原修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染色结果。用pH值6.0的枸橼酸(柠檬酸)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或高压修复目前使用最广,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实验室的首选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修复大多数物质的抗原性,得到阳性强、结果美观的图像,重复性好,颇受广大实验工作者的欢迎。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现枸橼酸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有一个比较隐蔽的缺陷:它能使某些膜受体的阳性分布区域向细胞质内扩大。比如NMDA-R2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内的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电镜显示它应当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上。但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大鼠中脑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后,阳性结果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整个胞质(图113);这与NMI)A-R2A的实际分布有明显出入。由于细胞质阳性的图像比较美观,并且这种阳性的成因也有解释的余地,因此常常被实验人员误认为是正常的。我们尝试了其它一些修复方法,综合比较后认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于NMDA-R2A这类膜受体的检测是一种更好的抗原修复液,并对其使用方法和效果探讨如下。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抗原修复液 EDTA 枸橼酸缓冲液 石蜡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动物死后脑、周围神经干和骨骼肌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降解的变化规律。方法Kar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不同动物和不同组织内AchE的灰度值从死后0h至24h逐渐递增,即酶降解加重。三种组织内死后同一时间的AchE比较,总是大脑皮质灰度值最大,坐骨神经干内次之,腓肠肌内值最小。同种动物三种组织内的AchE灰度值在动物死后同一时间与不同时间的比较,P〈0.01;不同种动物同一组织内AChE在死后同一时间上的比较,P〉0.05。结论AchE在不同动物死后的、周围神经干和骨骼肌内的降解具有死后时间依从性;骨骼肌内AchE稳定性高,降解缓慢;不同种动物同一组织内AChE在同一时间上的降解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法医学推断人死亡时间的检测指标。

  • 标签: 大脑皮质 周围神经 骨骼肌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本文用6只成年家兔的基底节,分别制取连续切片、垂直切片和各向同性均匀随机切片,估计节内毛细血管的体积分数、表面积密度和长度密度。结果显示,在不同切片厚度及不同放大倍数下的估计值有显著差异,而在同样切片厚度及同样放大倍数的条件下,用不同切片方法所得估计值之间无显著差异。本文对该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切片方法 基底节 毛细血管密度 体视学
  • 简介: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生物活性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研究蔡文琴,姚忠祥,李泽桂,孙榆等第三军医大学1.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证明在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六种生物活性肽,其分布区别于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含量明显多于脐动脉内在细胞。...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 简介:本文报告一例特殊类型的枕寰融合,仅以寰椎左横突与特大的乳突旁突相融合而左右侧块及前后弓均游离,并伴有'椎动脉管'形成和寰椎畸形等.本例不支持Hollinshed关于寰枕融合'至少包括一侧块'北的观点[1],国内文献中未见相同个例[2,3].现报告讨论如下.

  • 标签: 单横突型 寰枕融合 大乳突旁突 椎动脉管 寰椎畸形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