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用光镜观察了80例人胎和4例新生儿脾。结果表明,脾发生可分两个阶段,血管网阶段:直持续到胎12周,脾原基由空充质细胞,网状纤维和小血管构成,在网状纤维间和血管内填充大量红细胞,少量晚幼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脾不具备淋巴器官结构特点,淋巴组织形成阶段:12周后随淋巴细胞聚集,脾内淋巴细胞逐渐增多,部分细胞密集成团,至14周时红髓,白髓雏形已可分辨,15-16周时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开始形成,脾索与脾血窦已能区分,18周时脾已具有淋巴器官结构特点,从19周直到出生,红白髓进步发育完善。

  • 标签: 组织发生 人胎
  • 简介:在64例成人整尸(男41女23)128侧下肢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和腓浅神经等结构在踝前位置及与邻近结构关系;测量大隐静脉、足背动脉等血管外径、隐神经等神经宽度、厚度与深度,它们与内、外踝及胫骨前肌腱等结构距离及彼此间距离.结果与结论:①大隐静脉均经内踝前外侧上行至小腿,在内踝平面位置浅表恒定,理想静脉切开部位.静脉距内踝前缘最突点1cm,距胫骨前肌腱1.5cm,关系较恒定,可用此二结构作为静脉标志,多数情况静脉经此二结构连线内侧2/5与外侧3/5交点深面;足背动脉在伸肌支持带深面且距静脉在2.5cm以上,静脉切开不会伤及动脉;且动、静脉关系恒定,动脉可以作为静脉标志.②腓浅神经均于浅筋膜内经踝关节前方下行布于足背与趾背皮肤,在踝前行于足背动脉外侧,可用动脉作为神经阻滞标志;腓浅神经多为其两条终支经踝前下降,在足背多与隐神经和腓肠神经吻合,故当其阻滞时最好从动脉搏动点进针向外踝方向注药同时阻断其两条终支并最好同时阻滞隐神经与腓肠神经.③腓深神经与腓浅神经可能存在吻合,腓浅神经阻滞时最好同时阻滞腓深神经;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伴行,动脉搏动即为其标志.④足背动脉在踝前位置恒定,恰位于两踝之中点,踝前神经阻滞时有用标志.

  • 标签: 前区 区解剖 踝前
  • 简介:脊髓损伤(SCI)修复医学界面临大难题,虽然现在还没有理想方法,但是世界各地许多学者已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以及脊髓再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动物损伤模型、评价方法和治疗措施,研究过程中有很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这几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来探求稳定性较强、能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动物脊髓损伤模型;客观、准确地评价脊髓再生、功能恢复方法;最为科学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神经电生理 运动训练 糖皮质激素 神经移植
  • 简介:探讨头部体表定位与颅内结构关联性。方法对5个颅骨外所需体表定位用红笔标识,将颅骨锯开进行预实验观察研究各项体表定位,然后对30件头部标本按不同部位要求进行开颅验证。结果所研究颅内结构经过开颅观察统计都在头部体表定位标识区域内。结论头部体表定位与颅内结构关联性测量研究,为临床提供较准确体表定位,在手术入路及体表判定颅内结构定位都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体表定位 颅内结构 关联性
  • 简介:过去常用经典Nadi反应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定位线立体存在部位,现在广泛使用DAB法.我们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如下:取Wistar大鼠心、肝、肾组织,用液氮骤冷,恒冷箱切片(厚7μm),进行以下实验:Nadi反应:切片入孵育液(N-苯基-对-苯二胺3mg、1-羟基-2-萘酸3mg溶于二甲基亚砜0.1ml,0.05M磷酸缓冲液pH7.210ml,混匀后过滤)室温30min.入Lugol碘液2min,入5%硫代硫酸钠4min,入1%醋酸钴60min,蒸馏水洗,甘油明胶封固.DAB法:切片入孵育液(0.05M磷酸缓冲液pH7.210ml,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DAB)9mg,细胞色素C15mg,混匀后过滤)室温5min.切片用缓冲液清洗,入蒸馏水,甘油明胶封固.HE染色:切片先用10%Formalin固定10min,再做常规HE染色.对照:Nadi反应和DAB法都用迭氮钠预孵育5min(10ml缓冲液中含6mM迭氮钠),再入含6mM迭氮钠孵育液中孵育,以下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同.DAB法还用不含细胞色素C孵育液做对照.实验结果:HE染色切片显示组织结构正常.Nadi反应阳性产物为黑绿色颗粒,可见弥散现象.DAB染色阳性产物为棕色颗粒,很少见有弥散现象.对照切片结果:用迭氮钠制酶活性Nadi反应有弱阳性产物,而用迭氮钠DAB法细胞色素C切片均呈阴性反应.我们认为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经典方法Nadi反应存在反应产物弥散现象,用迭氮钠抑制酶活性后仍有阳性产物出现,因而该法只能表明线粒体存在,而其定位不够准确.DAB法方法简便,反应产物不易扩散,可较准确地定位线粒体存在部位.另外,DAB沉淀物能与四氧化锇反应形成锇黑,可用于电镜观察.经以上实验观察和比较,我们认为无论从反应特异性、定位准确性,还是电镜应用性等方面看,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DAB法都优于Nadi反应.

  • 标签: 反应比较 氧化酶法 法反应
  • 简介:肝细胞核因子6(HNF-6)属于肝细胞核因子家族中ONECUT蛋白家族,肝脏内调控基因特异性表达类转录因子,在肝脏较多表达,并含有在进化上相当保守DNA结合区,通过与各种靶基因调控区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控靶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对肝细胞分化和代谢过程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HNF-6不仅参与肝,胰发育调控过程,还参与肿瘤、组织再生等多个生理及病理过程调控。现对HNF-6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综述如下:

  • 标签: 肝细胞核因子6 器官发育 肝脏再生1
  • 简介:病理实验课包括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辨认,而镜下标本教学难点,如果学生组织学基础不扎实的话,就更是难上加难,显微投影使用帮助解决了这个难题。但如何运用好显微投影,提高实验课质量,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我们在多年使用显微投影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对提高病理实验课质量做了些尝试,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认识。

  • 标签: 病理实验课 投影 显微 质量 大体标本 组织学基础
  • 简介:Timm染色方法种能够显示组织细胞内重金属分布常用方法.苔藓纤维末端脑内含锌量最高区域,因此可以用此方法显示苔藓纤维末梢分布情况.1、材料与方法1.1样品制备在恒温冷箱切片机中制备大鼠脑海马部位连续冰冻切片,片厚30μm,吹干备用.1.2染色步骤采用改良Timm染色法配制Timm′s混合液.用30g阿拉伯胶粉剂溶于60ml蒸馏水,搅拌均匀,放置24hr,双层纱布过滤,配成50%阿拉伯胶60ml.放入10ml枸橼酸缓冲液(25.5%枸橼酸+23.5%枸橼酸钠)和30ml5.67%对苯二酚溶液,充分混合.切片依次浸入0.1%Na2S溶液(用0.1M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和3%戊二醛溶液(用0.15M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各1hr,然后再回到0.1%Na2S溶液中浸泡1hr固定.染色前,在暗室内将0.5ml17%硝酸银溶液加入上述Timm′s混合液中,充分混匀.倒入已经放好脑切片染缸中,染色40~60min,自来水冲洗10min以上,吹干、脱水、透明、封固.2、结果与讨论用此方法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划分出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等级.在操作步骤上原方法要求先动脉插管,依次注入0.1%Na2S溶液、3%戊二醛溶液、0.1%Na2S溶液以固定脑组织,然后再制备冰冻切片.本实验为了利用新鲜脑组织观察别的指标,因而将新鲜脑组织先速冻、切片,再将切片依次置入上述溶液中固定.从本实验结果看,这种改进成功,为今后将Timm染色和其他也要求新鲜脑组织研究项目同时进行研究提供了经验.

  • 标签: 出芽变化 大鼠海马 改良染色法
  • 简介: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类疾病。临床治疗肿瘤,西医般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三大疗法,疗效快捷,对肿瘤有治疗效果,但存在明显损伤和毒副作用。因此,寻找有效且无损伤和毒副作用抗癌药物,医学界重要研究课题。中药在肿瘤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将国内抗肿瘤中药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细胞调亡 中药 血管生成
  • 简介:脑血管性疾病危害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脑血管功能活动失调发病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脑血管功能活动可为预防和治疗脑血管性疾病奠定基础.迄今为此,关于脑血管功能活动的确切调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其调节机制主要有四种学说:肌源学说、代谢学说、神经源学说、内皮细胞学说[1].本文就从神经源学说角度,对脑血管神经支配形态学研究作综述.

  • 标签: 脑血管性疾病 血管神经支配 神经源学说 功能活动 形态学研究 主要疾病
  • 简介:海马和穹窿位于大脑半球内,完全被高度发展大脑皮质所覆盖,所以要完全暴露海马和穹窿以及海马旁结构有定难度。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套实用简便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标本制作 海马 穹窿 大脑半球 大脑皮质
  • 简介:心静脉回流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为了使学员能立体观察心静脉分布及回流状况,形成个立体印象,我们设计制作了心静脉透明标本,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解剖学 心静脉透明标本 制作
  • 简介:脊髓在受损后出现系列病理过程如不同程度细胞死亡、组织水肿、胶质瘢痕形成和脊髓运动功能丧失,从而造成患者瘫痪。虽然临床治疗未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实验室研究却取得了很大进展。神经科学发展改变了以往认为损伤轴突不能再生观点,细胞移植,基因工程,分子技术发展等给脊髓损伤修复带来了广阔治疗前景。

  • 标签: 脊髓损伤 移植 基因治疗 分子技术
  • 简介:目的:阐明冠状韧带下层解剖学特点,并为医学影像提供解剖学基础。材料和方法:大体解剖50例肝和30具男性成年尸体断面标本,间距为1.22CM连续横断面标本。结果:1.腹膜从肝反拆至右肾和右肾上腺,形成肝肾韧带。文献和教科书所指冠状韧带下层,实际上冠状韧带下层肝肾韧带这部份。2.肝肾韧带在肝右缘与冠状韧带上层相互移行为右三角韧带。肝肾韧带在下腔静脉右缘越过其前面达左缘后反折至膈,形成冠状韧带左层。3.冠状韧带左层沿下腔静脉左缘向上达膈顶后进入静脉韧带裂与小网膜后层相续连。4.100%冠状韧带左层与冠状韧带上层、镰状韧带和肝尾状叶在第二肝门平面同步出现;但在第肝门平面不同步消失。5.冠状韧带左层和右三角韧带出现或消失在邻近第肝门平面。在第二肝门和第肝门平面之间横断层面上观察到“冠状韧带下层”,就是冠状韧带左层,冠状韧带上层与冠状韧带左层之间为肝裸区(腹膜外间隙)。在右三角韧带出现断层,可见冠状韧带下层两个组成成份-肝肾韧带和冠状韧带左层;在右三角韧带和肝肾韧带之间肝肾隐窝,在肝肾韧带与冠状韧带下层之间肝裸区。6.本文还结合影像学讨论了冠状韧带左层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冠状韧带下层 断层解剖学 影像学诊断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