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途径给止血药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肺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4例新生肺出血患儿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常规组和研究组(n=32)。常规组使用呼吸机联合静脉注射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研究组使用呼吸机联合气管内滴入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对比患者的症状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呼吸机停止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儿,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率96.88%,常规组是81.25%,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率较高(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出现2例不良反应,常规组出现3例,差距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联合气管内滴入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途径给止血药 机械通气 新生儿 肺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及早期左甲状腺素治疗情况。方法:选取 2012年 5月~ 2014年 6月于我市出生的新生 2064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新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经筛查确诊后,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给予左甲状腺素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随访,观察评价患儿身高、体重、智力发展等发育情况,同时对比治疗前后血促甲状腺素( TSH)、总 T3( TT3)、总 T4( TT4)水平。结果: 20646例检查结果中,有 42例检查结果为阳性,血 TSH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正常水平: 0.34~ 5.6mU/L),阳性率为 0.20%,最终确诊 16例,患病率为 0.07%。给予确诊患儿左甲状腺素治疗后,血液中 TSH水平降低, TT3、 TT4水平升高,且 3个月后均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定期随访,患儿的各项身体发育及智力发展情况亦符合相应年龄段水平。结论:新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早期左甲状腺素治疗可有效将机体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两种途径相结合,有利于预防控制新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筛查 左甲状腺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1月份到2020年4月份收治的新生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5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针对两组患者全部采取常规治疗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头罩吸氧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重点比较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6%,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讲,通过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故此种治疗方法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实施神经节苷脂作为治疗措施,分析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5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属于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100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则为神经节苷脂,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从 治疗 上看,观察组 新生 NBNA 评分 为( 20.3±2.5 )分,对照组为( 14.6±2.1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炎性因子水平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在 IL-18 、 IL-1β ,以及 TNF-α 指标上均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不良事件调查上,观察组发生率为 6.0% ( 3/50 ),对照组则为 16.0% ( 8/50 ),观察组安全性好。 结论: 采用 神经节苷脂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新生病情的康复,炎性因子结局更好,安全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方案用于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接受的80例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的是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护理后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胆红素水平检查结束恢复时间、黄疸彻底消失时间是6.69±0.17、5.69±0.478、3.58±0.78,数据分析可知,各项时间值短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满意率分别是95%和75%,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案例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最大程度的改善不良反应,值得借鉴实施。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抚触联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本院纳入的3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尝试分组对照干预,每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抚触联合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MDI指数、PDI指数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抚触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B超定位在新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50例新生做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体外测量技术进行盲穿,在置管成功后采用B超定位、X片及时佐证,在导管留置过程中及时采用B超监测定位,发现异常时及时采用X线定位佐证其是否异位。结果:床旁B超定位能有效监测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是否正确,能及时发现导管是否异位,本次纳入标准的450例新生,置于上腔静脉的121例患儿中,置管时和后期使用过程中的B超定位成功率均≥90%,置于下腔静脉的326例患儿,B超定位成功率均为100%。结论:应用B超进行导管尖端定位在新生PICC置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PICC置管时可以准确的协助导管尖端定位,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能及早发现有无异位,床旁B超联合X线定位更增加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利于减少置管并发症,也为导管后期使用及维护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新生儿PICC置管 B超定位 X线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抽取对象为本院收治的36例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将36例患儿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单独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则再给予固尔苏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固尔苏+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提高疗效率。

  • 标签: 固尔苏 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新生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90例新生肺炎案例作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的是盐酸氨溴索以及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治疗效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6%和77.8%。对比两组案例的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治疗组的各项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新生肺炎案例实施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整体优势明显,本身具备较高的价值,效果突出,能提升整体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实施和推广。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新生儿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新生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18年1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1月,共选择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分析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新生护理能力。结果:研究组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高,P

  • 标签: 初产妇 新生儿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析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共选择了 74例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 74例患儿均来自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4月间就诊的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各 37例。对比两组患儿出生 3d、 14d的新生行为神经( NBNA)评分、患儿满 3个月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患儿满 3个月两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出生第 14d与第 3d比较两组患儿行为神经评分均明显提高( 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患儿满 3个月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评显示观察组 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 2.7%,对照组发生率为 18.9%,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可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帮助患儿健康发育,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关键词】全面护理模式;高压氧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效果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较易导致新生出现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良,甚至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1-2]。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弥散能力,迅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康复,在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十分必要。全面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护理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基于此,此次研究将选择 74例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了 74例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 74例患儿均来自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4月间接诊的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各 37例。纳入标准:①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②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③无其他脏器严重疾病。④体质量≥ 2.5kg。⑤胎龄≥ 37周。排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发育不良或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儿。对照组: 20例为男、 17例为女。胎龄: 37-42周,平均为( 38.8±4.1)周。觀察组: 21例为男、 16例为女。胎龄: 37-41周,平均为( 38.7±4.2)周。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74例患儿均进行了高压氧治疗,在为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并在日龄 3-5d后使用婴儿氧舱为患儿进行治疗,从而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弥散能力,增加机体组织的氧含量和储氧量,迅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常规护理方法: 1、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与患儿家属做好沟通,遵守高压氧安全操作规程,严格依据医嘱进行治疗、护理工作。依据患儿日龄以及体质量等适当调整高压氧压力,压力控制在 1.4-1.6ATA(绝对压)之间;治疗时间以 50-60min为宜, 1日 1次,以 10d为一个疗程,总共实施 3个疗程。高压氧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在氧舱内的治疗反应,如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色青紫或苍白、呕吐、面肌抽搐等,则要立即进行减压做好出舱准备。随时监测氧浓度,详细记录操舱记录单。出舱后要立即为患儿擦汗,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患儿受凉,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意识状态,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2、注意维护环境,适当调整病室内光线,如早上可使用窗帘遮挡刺眼阳光,晚上则可适当调整灯光亮度。保温箱要使用遮光灯,保护好新生眼睛,减少降低噪音干扰。注意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动作轻柔。监护器、呼吸仪等也要设定最小声。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儿进行全面护理模式: 1、体位的管理,部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改变,如:头后仰、角弓反张、双上肢和(或)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等。因此,要注意随时纠正患儿的不正确姿势,尽量减少患儿肌肉的紧张程度。通常采用与姿势相反的体会,如:头后仰、角弓反张、上肢后伸、下肢硬伸等异常姿势均用抱球姿势纠正。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时双手托住患儿的臀部,头、躯干竖直,使患儿背部依靠在抱者胸前,防止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侧卧位适用于所有患儿,有利于抑制全身伸肌痉挛和颈肢反射作用,改善全身痉挛状态,有利于患儿精神放松。 2、摄食吞咽的管理,个别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可引起口腔运动功能或反射减弱,导致吸吮吞咽功能障碍,进食不流畅。因此要注意患儿吞咽时喉头有无咕噜咕噜声音,有无呛咳,有无憋气。对于进食不流畅的患儿,要加强唇部、颊部的感觉训练,可用手指(戴手套)要颊部及口周轻轻抖动、轻轻按摩。 3、为患儿设计鸟巢式护理,使用柔软被褥做成鸟巢,大小要依据患儿大小合理调整。鸟巢夹层要放置高弹力棉,患儿体位可模拟子宫中体位。促使患儿有安全感。 2、开展刺激性护理干预:包括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被动运动刺激与游泳刺激。视觉刺激是在患儿清醒与安静状态下使用红、白、黄、紫等色彩显眼的小玩具在患儿眼前晃动,吸引其注意力,每日 5-6次。听觉刺激可采用播放儿歌,鼓励家属多与患儿讲话,唱儿歌等。触觉刺激是对患儿进行抚触,从头面部开始至四肢、手足、胸背等部位。抚触力度要由轻至重。患儿安静情况下进行抚触。最好选择在喂奶前 30min或喂奶后 90min。抚触时间由 5min开始逐渐延长抚触时间, 1日 2次。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抚触前要温暖双手。被动运动刺激可采用婴儿被动体操、日光浴、大小便后行扩胸、伸展肘关节、伸曲上肢,股关节运动等,每日 1-2次。患儿病情稳定后可给予游泳水刺激,配合音乐让患儿在水中手舞足蹈,自由游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措施在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施以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情况、家长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危重症专职护理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抚触护理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睡眠质量及心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2018年 3-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医院产科出生的 7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抚触组( n=40)、对照组( n=30),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配合基础护理,前者另给予抚触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抚触组治疗依從性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干预第 1天胆红素、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 3、 6天均显著改善,但抚触组第 3、 6天胆红素低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干预前 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评分均明显升高,但抚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抚触护理可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并改善睡眠质量及心理运动功能。     【关键词】 抚触护理 ; 高胆红素血症 ; 新生 ; 睡眠质量 ; 心理运动功能     新生疾病以高胆红素血症最为多见,由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所致,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高浓度的未结合胆红素进入血脑屏障对新生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已得到证实,尤其是胆红素脑损伤,严重时可遗留新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听视力障碍、脑性瘫痪、椎体外系运动障碍及神经行为异常等 [1]。蓝光照射简单、安全,是高胆红素血症的常用疗法,但实际临床中治疗效果常受到新生的不适应、哭闹、睡眠质量等影响 [2]。基于此,笔者所在医院参考现代临床经验,对新生实施抚触护理,发现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母婴同室新生床旁护理中共同参与式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的不同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母婴同室的84例产妇作为实验样本,时间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参照双色球法分为甲组和乙组,产妇例数各为42例,运用的分别是传统常规护理、共同参与式护理,对比2组不同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甲、乙组产妇经过护理后,其紧张情绪评分比护理前低,乙组比甲组低;对新生护理技能评分比护理前高,乙组比甲组高,均为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常规护理,母婴同室新生床旁护理中开展共同参与式护理对缓解产妇负性情绪,提高其新生护理技能成效显著,值得优先进行推广。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床旁 传统常规护理 共同参与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新生败血症的治疗效果,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败血症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新生败血症(观察组)和细菌性肺炎(对照组)患儿中各抽取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及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PCT 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护理干预在新生黄疸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抽取 2018.9-2019.9期间收治的新生黄疸 180例,随机分成 2组,各组 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和母乳喂养率。结果:对照组护理 1周、 2周、 3周满意度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比较有意义。对照组母乳喂养率 80%,较低于研究组 92.2%( P< 0.05)。对照组有效率 85.5%,低于研究组 97.7%,组间差异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新生黄疸护理中,科学应用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和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行为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 护理效果 母乳喂养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对缺血缺氧性脑子在新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近两年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共 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加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控制状况以及并发症控制效果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与 MDA(丙二醛)分均变化更为明显。症状改善方面,对照组总改善率为 88%,观察组总改善率为 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方面,实施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颅内高压、呕吐、低血糖、惊厥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 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护理干预;并发症    缺血缺氧性脑病在新生阶段出现主要是由于新生或胎儿由于脑血流减少或各种因素造成的脑缺氧状况而导致的疾病,属于造成新生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原因 [1]。临床上除了积极治疗之外,还需在护理方面加强干预,避免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出现影响到疾病控制效果 [2]。该文主要采用对比的方式研究了加强护理干预对新生疾病控制状况以及并发症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共 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 50例。对照组中男患 23例,女患 27例;剖宫产 18例,顺产 32例;症状程度: 24例为轻度, 19例为中度, 7例为重度; Apgar评分: 11例 3分以下, 39例 4~ 7分。观察组中男患 22例,女患 28例;剖宫产 19例,顺产 31例;症状程度: 22例为轻度, 20例为中度, 8例为重度; Apgar评分: 13例 3分以下, 37例 4~ 7分。两组患者在性别、症状程度、 Apgar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用药实施基础护理,护理期间注意无菌操作以及消毒隔离。每日为患者清洁病房并采用灭菌灯照射方式消毒 [3]。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小儿惊厥的护理 患儿在病床上需确保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可采用侧卧位,将其病服解开,必要时可给予吸氧。镇静剂的使用需快速而准确,将患者每日发生惊厥的时间、次数以及程度详细记录,当患儿抽搐不止、持续性惊厥时需做好复苏操作,避免由于外界刺激加重惊厥程度,影响其疾病控制效果。     1.2.2 加强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须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状态、心率以及体征,采用呼吸自救仪监护其心电状况及呼吸状况,若发现其呼吸节律异常,应注意对呼吸道的观察,确保呼吸畅通。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容易发生抽搐,在抽搐时需警惕患者无意识活动咬到舌头 [4]。仔细观察抽搐前兆,发现抽搐前兆后及时处理,对患儿尖叫、烦躁、上下肢抽动、眼球偏斜等症状加强预防性观察,若患儿在抽搐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程度加重、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紊乱状况时需警惕脑水肿,应立即监测颅脑内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与 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败血症新生,在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跟踪研究,为研究组;选取50例无感染的新生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均进行了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将两组新生在治疗前的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数据指标进行记录,同时对两组新生治疗后的数据指标也进行记录。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相比均明显升高,对以上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新生红臀的预防中,采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作为对象,等比例将新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新生的红臀发生率、红臀消退时间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  红臀发生率和红臀消退时间观察组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满意度观察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新生红臀的预防中,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明显降低新生红臀的发生率,缩短红臀消退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红臀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