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壮骨止痛胶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1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PVP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加用壮骨止痛胶囊治疗,连续用药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时间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BG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肿时间、淤斑消失时间、止痛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NTXⅠ、TRACP-5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OVCF患者给予壮骨止痛胶囊联合PVP治疗,可有效缩短术后时间,改善骨代谢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顽固性腹泻治疗中自拟运脾止泻汤的效果。方法:顽固性腹泻患儿随机取样91例(我院2019.05-2020.11收治),等差数列法分组,行常规西药治疗(n=46,对照组)和西药+自拟运脾止泻汤治疗(n=45,试验组),对比总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经治疗,试验组有40.00%好转,55.56%治愈,合计占比95.56%,比对照组80.43%总有效率高,P<0.05。两组LTT指标相近,P>0.05,试验组LgG、LgA指标为(9.46±2.38)g/L、(1456.82±351.79)mg/L,免疫功能更优,P<0.05。结论:小儿顽固性腹泻治疗中自拟运脾止泻汤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体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体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体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体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体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体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体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体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体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工作中,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两个科室,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展开研究,对其麻醉药物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对比。将A科室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以人工管理模式展开麻醉药品管理工作,将B科室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以智能化管理模式展开麻醉药品管理工作。统计两组科室的麻醉药品管理情况,而后统计并对比两组科室在研究开展期间的麻醉药品处方修改情况、登记漏记情况。结果:对照组科室、观察组科室麻醉药品支数分别为600支、580支,实际人次均为400人,记录人次分别为380、400,处方数均为400,处方修改数分别为25次、0次。对照组科室的麻醉药品处方修改率、登记漏记率分别为5.00%、6.25%,观察组科室分别为0.00%、0.00%,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药品的管理工作中,以智能化管理模式展开相关工作,可以降低处方修改以及登记漏记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麻醉药品的临床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果,进一步保障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本院门诊导诊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运用对门诊导诊员采用规范化管理方式,配合相应的培训手段增强门诊导诊员的综合能力。方法:确定研究开展的时间段为2022年8月至2022年10月,纳入这一时间段内在本院入职且已转正的10名门诊导诊员作为研究样本。对全体研究样本落实规范化管理,包括强化导诊员责任感、合理弹性排班、质量检查和监督强化,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样本参与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礼仪注意事项与沟通技巧培训、心理素质强化训练。培训前后分别对研究对象的分诊预诊知识、沟通技巧、急救技巧进行考核,并将培训前后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收集患者对导诊员接受培训前后所提供的导诊服务认可度,按照非常认可、认可、不认可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对比认可度。对比结果显示P<0.05,表明对比结果具有差异性,对比结果显示P<0.05,说明对比结果不存在差异性。结果:0门诊导诊员在规范化管理与培训的影响下,考核成绩、患者认可度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开展规范化管理与培训,可以提升门诊导诊员的分诊预诊知识、沟通技巧、急救技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导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