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12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含量,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i)、L-甲状腺素(L-T4)、β-雌二醇(β-E2)、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组胺(HA)、γ-氨基丁酸(GABA)、睾酮(T)、孕酮(P)、皮质醇(Cor),并应用该方法研究寒性中药对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影响。方法:(1)正常大鼠血浆样品经甲醇-乙腈(1∶1)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挥干,流动相复溶,2μl进样分析;采用BEHamide(2.1mm×100mm,1.7μm)色谱柱,以含0.2%甲酸的水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ml/min、柱温35℃,并进行方法学考察。(2)正常大鼠灌胃给予寒性中药后,于0.5、1.5、2.5和4.5h分别采血,分离血浆,测定12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含量。结果:12种神经递质和激素检测的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浓度的提取回收率RSD范围为1.31%~10.96%,基质效应RSD范围为1.68%~10.70%,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99%。寒性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血浆Epi、DA、T、5-HT、Cor水平,升高GABA、P、β-E2、Ach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灵敏、快捷、准确、简便,适用于血浆中12种神经递质和激素含量的同时测定;寒性中药可诱导机体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但对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皮质功能显示抑制效应。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ricacidAreceptorandB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刺抗抑郁之机制研究作出补充,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针刺干预选取"百会"(GV20)、"印堂"(GV29)、双侧"三阴交"穴(SP6),平刺进针,深度0.5-1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8天。采用体重和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海马和额叶皮层组织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以及糖水偏爱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和糖水偏爱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上调海马中GABAAR蛋白含量及额叶皮层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海马GABAAR和额叶皮层GABAAR,GABABR含量,逆转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抑郁状态,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患者人数共计72例,参选患者诊断为脑卒中,选取时间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选择抽签法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各36例,分别为对照组(一般护理)和实验组(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前的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Fugl-Meyer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更高,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近30年来以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资料进行质量分析并总结中风病发病、证候及方药应用规律。方法收集1979-2013年在CNKI上公开发表的应用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录入设计数据库中,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于文献中病例基本资料、辨证分型和方药的使用进行分析,利用MicrosoftExcel工具对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频数分析对病例症状、舌脉、证型、常用方剂和药物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中风病的症状除了中风病本身五大主症外,大便不通、腹胀、喉中痰鸣出现频率高,头痛、烦躁、头晕、发热、呕吐呃逆、面赤、喘息气粗等症状相对出现较多。舌质以红、暗红、绛红和紫瘀为主,脉象多表现为弦脉、滑脉和数脉,脉象并见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数脉和滑数脉。主要病理因素中痰证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热证、风证、瘀证、虚证和火证。处方用药除了大量运用泻下剂,也兼顾祛风、清热、祛痰、理血、表里双解和治疡。药物使用频次以大黄、芒硝、胆南星、瓜蒌、枳实、厚朴和菖蒲应用最多。除了使用汤剂、丸剂外,还有胶囊及颗粒剂。方药服用方式包括口服、鼻饲、灌肠、静脉滴注以及浴脐。方剂大多数为4~12味药,总量50~150g之间居多。结论中风病痰热及腑实证集中出现,且在治疗中以应用泻下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为主,临床辨证时应重视痰热腑实病机对中风病各阶段的影响,灵活应用通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