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 要:随着当今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产品以及副产品对当今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工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当今我国粮食的质量,粮食的污染状况成为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粮食污染物的检测工作开展。只有保证粮食安全,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够放心购买粮食产品,本文将对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仔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将会详细重点介绍检测技术应用。 关键词:粮食污染物 ;检测技术 ;脱除技术 1 真菌污染 1.1 真菌污染概述 在粮食种植和粮食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污染物就是真菌。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带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尤其是在农作物收获前期和储藏期,真菌毒素会大量污染粮食,同样也会污染粮食产品,不仅会导致粮食产量降低,品质也会有所下降,在人们和动物食用过程中也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在我国发现的真菌毒素有 300多种 [1],而在粮食生产和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一般为黄曲霉毒素。 1.2 我国黄曲霉毒素污染现况与食品限量标准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毒素,人们在食用黄曲霉毒素过程当中会对人们的肝脏造成相应的危害,而且该种毒素毒性较大,其毒性是氢化钾的 20倍,是砒霜的 70倍 [2]。如果人體过量摄入,可引发中毒,导致肝炎、肝硬化、肝坏死、急性肝功能衰竭等症,甚至诱发肝癌。 黄曲霉毒素目前主要污染的是我国的粮油以及副产品,尤其是我国现如今的农作物花生和玉米受污染最为严重,而且黄曲霉是目前粮油产品上最常见的一种毒素,经常在玉米、水稻、花生以及水果上进行繁殖与生长。而我国对于上述产品的副产品经常会应用到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就导致人们在使用酒类,酱油或者是豆浆过程当中会将相应的黄曲霉毒素摄入体内,不仅会对人们自身的健康造成危害,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黄曲霉毒素的积累能够引发癌变。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我国食品中所含有的黄曲霉毒素不能够超过 20 mg·kg-1,玉米、花生、豆油、豆酱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够超过 20 mg·kg-1[4],可见,黄曲霉素依然存在于我国当今农作物种植与产品制造过程中,政府对各种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设定了最高允许量表。另外,国家应该重视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黄曲霉毒素危害十分巨大,甚至能够经过长期使用引发人们的肝细胞发生癌变使部分人群获得癌症,虽然国家在政策上进行了整体规定含量的超标限制,但是国家的有关部门还是要开展相应检测工作是食品,粮食内部的黄曲霉毒素含量降低。 2 重金属污染 2.1 重金属污染现状 由于我国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的发展,我国目前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业土地面积约为 2 600万 hm2,而且,粮食由于受到重金属的影响使得农业产量大大下降,尤其是当今的大米,在种植过程当中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地区更为广泛。 2.2 重金属污染危害 重金属已经污染了当今我国很大部分的农业土地,因此,农业土地所生产的粮食在人们食用过程中会是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在日本由于人们长期食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很多人开始出现骨痛病,而且就我国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我国目前部分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大米镉严重超标,镉中毒不仅会影响人体的肾功能,也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骨骼正常生长以及消化系统的功能。 2.3 重金属污染检测方法 2.3.1 干法灰化法 该方法的主要工作原理实际上就是将有机物在高温条件下灼烧,有机物内部的氧化物质分解为无机物,然后工作人员对无机物进行检查与测定。该种方法虽然能够检测出粮食内部的金属含量,但在应用过程中,使用周期长,而且消耗能源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在检测过程中会使粮食内部的有益元素和金属挥发损失一定营养价值,目前,我国对粮食的重金属污染检测过程中并不支持运用改方法。 2.3.2 湿法消解法 湿法消解法实际上就是利用化学物质在高温条件下对样品进行试验,产生化学反应进行氧化分解,使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全部转化为离子状态,目前该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而且该种方法的应用过程当中,使用周期短,仪器简单,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大批量样品。 2.3.3 微波消解法 微波消解法是近年来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不仅有效具备了干式灰化法和湿式消解法的优点,同样也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种方法在应用过程当中使用周期短,并且检测速度快。在粮食检测过程当中使用的化学药剂较少,而且还能够保证粮食检测过程中,内部的有益物质不会被损害和挥发,国家支持该方法的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该方法的應用设备费用较高。因此支持使用但不进行推广。 3 结语 本文详细论述了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整体分析过程中,分别介绍了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标准。我国的粮食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受到金属污染物以及真菌毒素的污染,因此,在粮食质量检查过程中,一定要利用科学的分析检测方法,检测出粮食内部的毒素分布情况,然后利用科学技术有效剔除粮食内部的毒素。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粮食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文珺,叶 金,孙双艳,等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 9( 21): 5552-5558. [2]张少波,张文生,李文辉,等 .粮食污染物残留免疫分析技术研究与示范 [J].粮食储藏, 2017, 46( 4): 5-14. [3]王 林 .济南市售粮食中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检测分析 [D].济南:山东大学, 2016.
简介:摘 要:目的:较深入地分析产科病房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方法:收集 50例分娩产妇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将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采取风险管理护理方法,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产妇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在各项指标上,观察组比常规组效果明显。护理后在产妇满意度方面,常规组产妇满意度为 76%,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 92%,两组产妇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产科病房中,可针对突发事件及时制定紧急预案,使顺产率明显提高,产妇术后减少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进而使产妇和胎儿确保安全。
简介:摘要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在此首先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及其临床表现展开论述,其次提出应该如何有效的防治消化性溃疡,从而减少患者的发病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鸣患者的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入住医院治疗的70例耳鸣患者为试验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耳鸣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遗传因素或基因突变、听神经自发性的放电活动、人体中枢、螺旋神经节或毛细胞缺氧、高血压及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为耳鸣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护理后的满意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耳鸣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后,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降低耳鸣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以及管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的西药药剂处方1000张,统计药剂使用情况,并对西药药剂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需要实施的临床监督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在落实药剂管理后,再次随机抽取2020年 7月至2121年1月期间的西药处方2000张,分析对比管理前后的处方用药情况。结果:加强西药药剂监督管理后,临床西药合理用药率(90%)相较于管理之前(72%)明显提升。 结论:对于西药药剂的应用与管理来说,必须要建立合理的用药制度,并定期做好临床医师用药培训工作,加强需要用药监督与管理,以此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西药合理用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