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纳入2010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科明确诊断为AAV伴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的抗体滴度、伯明翰血管炎评分,记录并发症,统计免疫吸附治疗后1月的脱离透析率。结果11例患者均为重症AAV患者,治疗后1月,脱离透析率为63.6%,MPO-ANCA水平明显下降(p值=0.015),BVAS评分明显下降(p值=0.001)。结论重症AAV患者通过免疫吸附治疗也可以获得较高的脱离透析率,在血浆缺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总结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测的76例受检者检验结果,根据是否健康分组,健康组40例,DIC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APTT、FIB、PT、TT凝血指标。结果DIC组的PT、TT、APTT、IN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择期手术患者,需要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防止术中出现大出血意外,导致患者死亡。结论通过检测患者凝血治疗,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减少术中大出血意外,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老龄化加重,罹患认知障碍患者数量不断上升。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是血管性痴呆(VD)前期,其发展具有可逆性,目前中医药治疗痴呆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关注,本文从VCIND的中医病因病机、常见中医药治疗进行概述。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联合中药方剂治疗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6例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病患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将这66例病患分为甲组以及乙组,甲组33例,乙组33例,对甲组实施针灸治疗,对乙组实施针灸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头痛发作次数比甲组更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甲组更短,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病患实施针灸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具有一定效果,能够有效减少病患发病次数,缩短病患每次发病持续时间,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ELVO筛查量表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我院发病24小时内来诊的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使用改良ELVO筛查量表进行进行评分,并将改良ELVO筛查量评分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改良ELVO筛查量表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改良ELVO筛查表预测LVO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PPV)、阴性预测率(NPV)和准确度分别为87.32%、73.4%、55.36%、93.88%和77.22%。结论 改良ELVO筛查表是能正确筛查出存在LVO卒中患者的简单、快速、可靠的评估量表,将有助于减少目标患者错失EVT治疗的机会。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2例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的分析,比较其康复情况,以便于总结出一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完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该类疾病患者32例进行临床研究,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日常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逸的修养环境。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更细致的护理工作的实行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明显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通过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行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达到98.33%,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临床治疗上可以对此进行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中采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将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分组,病例选取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康复治疗),每组包含患者3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比较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对比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能够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极为显著,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3年8月到2024年3月期间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管理,包括建立个性化护理档案、定期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及举办健康讲座等。结果:实验组在药物依从性(83.5±0.3)、自我管理能力(85.2±0.4)和生活质量评估(85.2±0.8)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药物依从性72.1±0.8、自我管理能力76.3±0.5、生活质量评估74.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管理在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的药物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采集我院放射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60例参与研究调查,而360例患者开展MRA检查和CT动脉血管成像(CTA)进行检查,针对两项成像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并在7小时内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将此结果当做参考标准。结果:3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将DSA的检查结果当做表换,MAR的检查结果中检测出来的烟雾病与动脉瘤的例数偏多,而脑动脉狭窄检测而出更多的则是CT动脉血管成像,CT动脉血管成像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测而出的结果偏差较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的脑动脉狭窄检测结果,其敏感度和假阳性率较弱,而特异性明显高出CT动脉血管成像,两项检查技术在脑动脉狭窄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动脉瘤的检查结果中MRA检查具有很高的持续性,而假阳性率较高的就是CT动脉血管成像的检查,这两项检查技术在动脉瘤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具备的差异性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