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方式进行,共纳入2016—2017年期间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并以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产妇在临床确诊之后即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因个人因素均为得到及时的确诊和护理,仅在孕晚期入院后给予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妊高症、早产、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病早期及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分娩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防治糖尿病足发展的效果观察。方法将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入即进行院早期护理干预,包括评估病情,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足部病情发展情况。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28%。经统计学处理表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足部病情发展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防止糖尿病患者足部病情继续发展,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应,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04例胃癌伴糖尿病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血糖情况得到了良好控制。清蛋白和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提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术后营养补给方式,在术后早期实施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能够全面改善患者营养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伴糖尿病患者疏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阶段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胃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患者共计68例,调研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1月,基于护理干预分组,常规指导的34例为对照组,护理干预的34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分析组间调研数据差异。结果:干预组满意度占比较之对照组高,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数据差异更低(P<0.05)。结论:胃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阶段,全面护理措施的落实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优化整体的生理状态康复效率,提升预后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19年3月、结束时间2021年3月,从在我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按照随机取数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早期护理干预)各24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2例妊娠期高血压、1例产后出血、1例羊水过多,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的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临床中可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早期综合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2023年7月于我中心就诊的糖尿病病足患者68例以分层随机法分34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外34例为观察组则增加早期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ESCA自护意识以及护理行为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ESCA自护意识,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早期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可引起患者对糖尿病足的重视,利于其自护意识提高和依从性提高,可发挥综合管理糖尿病足的护理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64例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时,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μmol/L时予光疗;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中重度黄疸2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98.5±48.6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重度黄疸14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9.6±86.3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清肌酐及血压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含量、血清肌酐含量、SBP及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含量、SBP、DB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和血清肌酐含量,具有较好的肾功能保护作用,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依帕司他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价值进行深入探析,期待可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期限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样本选取院内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通过均衡可比原则进行组间划分,每组归入(n=35),分别定义为参照组与比对组,前者实施常规治疗策略,后者实施依帕司他治疗策略,而后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予以比对。结果:两组患者在糖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方面表现,差异显著,比对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早期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的横向选择中,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策略更具实施性,即显著降低患者炎性指标水平,改善糖代谢能力,还可使糖尿病肾病进展得到有效控制,增进治疗效果,其应用价值卓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剂治疗,保证了治疗效果,缓解了患者血糖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控制病情的发展,因此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剂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脑血管病人在早期使用肠内营养后的效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3-2016.3收入104例重症脑血管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52例采用肠内营养(EN)作为观察组,另52例采用全肠外营养(TPN)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治疗对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在TG、PA、ALB、ALT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t=0.423、0.432、1.442、0.350,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TG、PA、ALB上比对照组显著降低(t=-1.955、-8.000、-3.314,P<0.05),在ALT上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t=28.564,P<0.05)。结论采用EN对重症脑血管病人展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生化指标,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推拿手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多项尿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6例DN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干化学法检测的尿蛋白定性结果将其进一步分为弱阳性(±)DN组(9例),阳性(+)DN组(9例),强阳性(++)DN组(30例),超强阳性(+++)DN组(28例);同时选择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以及免疫球蛋白G(IgG)项目;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24h尿蛋白(UTP)项目;采用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尿蛋白定性项目,并比较两组各项尿蛋白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Alb、IgG及TRF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3.43,Z=-2.61,Z=-3.51;P〈0.01)。UTP项目尿蛋白弱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5);尿蛋白阳性、强阳性及超强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2.66,Z=-2.89,Z=-4.03;P〈0.01)。α1-MG和β2-MG两项:尿蛋白弱阳性DN组和尿蛋白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尿蛋白强阳性DN组和尿蛋白超强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3.89,Z=-5.37,Z=-2.64,Z=-3.71;P〈0.01)。结论:多项尿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早期DN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mAlb、IgG及TRF三项对DN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更适合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8例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单一性的神经传导检测技术,观察组使用皮肤交感反应技术联合神经传导检测技术,将两组患者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皮肤交感反应技术联合神经传导检测技术的诊断方式,确诊率较单一神经传导检测技术的确诊率有显著性的优势,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皮肤交感反应技术联合神经传导检测技术的诊断方式,是较为适合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