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2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国产封堵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2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26例患者治疗成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反应。讨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国产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成本低,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国产封堵器 先天性心脏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心脏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手段,对于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心脏超声在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所有数据均测量三次,取平均值。结果:1. 心脏结构变化: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55.3±8.2)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37.1±6.8)mm,均较正常值有所增大,表明左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和室间隔厚度(IVS)分别为(11.2±1.5)mm和(10.8±1.3)mm,较正常值增厚,提示心肌肥厚。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为10%,表现为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增快,主动脉瓣瓣膜回声增强。2. 心脏功能变化: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60.5±8.1)%,较正常值略有降低,表明左心室收缩功能稍有减退。结论:心脏超声在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测量心脏各房室大小、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从而了解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脏结构变化,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高血压 心脏功能 心脏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介入治疗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组)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30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室间隔缺损(VSD)15例,并与同期行外科治疗的8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外科组)的临床资料相比较。结果PDA介入组在全麻、住院时间和动脉导管直径等方面明显优于外科组,但其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D介入组在全麻、CPB、输血、住院时间和缺损直径等方面明显优于外科组,但其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介入组在全麻、CPB、输血、住院时间和缺损直径等方面明显优于外科组,其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与外科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采用全麻的比例小、无需输血和体外循环、恢复快等特点,但其费用较高。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主动(螺旋)电极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被动电极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安置永久性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RVOTS(主动电极组),20例用被动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比较两组近期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各参数比较主动电极组QRS波时限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试验均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RVOTS起搏心室激动的电同步性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改善患者近期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 起搏 心室电同步性 近期心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半世纪以来,由于起搏的临床应用,心血管相关疾病患者受益匪浅,特别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分支和宽QRS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虽然,起搏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传统起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导致的非生理性起搏的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也因此,生理性起搏的研究越来越丰富。本文主要通过对生理性起搏的必要性分析,以及对目前主要生理性起搏方式的阐述来浅谈生理性起搏

  • 标签: 生理性起搏 CRT 希氏束起搏 RVOT RV-Bi
  • 简介:目的评价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30例有心脏起搏适应证患者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间隔部起搏(主动固定电极组),另回顾性选择2006~2007年30例应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起搏(被动固定电极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电极置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心电图QRS波宽度,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等情况。结果主动固定电极组的置入时间长于被动固定电极组,但无统计学意义,X线曝光时间长于被动固定电极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的QRS波时限较被动固定电极组短,P<0.01有统计学意义。起搏阈值、感知、阻抗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均无明显变化,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是可行和安全的。

  • 标签: 心脏起搏 主动固定 螺旋电极 右室间隔部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脏肿瘤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良性心脏肿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脏肿瘤 治疗
  • 简介:高原病是指正常人由平原进入高原(通常为3000m以上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时,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综合征,通常又称高山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2]。高原心脏病(highaltitudeheartdisease,HAHD)是慢性高原病的一种,指平原地区正常人移居高原后,在长期持续低压、缺氧环境作用下,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所致的心肌损害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可表现出紫绀、胸闷、呼吸困难及水肿等,并出现相关辅助检查的改变。

  • 标签: 高原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 简介:超过54岁的美国人,患心脏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自1919年以来,它居每年疾病死亡率之首,你应该积极而有效地预防。

  • 标签: 心脏疾病 健康 疾病死亡率 美国人
  • 简介:在儿科门诊,常见一些父母担心而又紧张地问医生,孩子的脉搏为何会跳跳停停?是不是孩子有什么大病?应该怎么办?现针对这些问题简单介绍如下。医生听诊发现孩子心跳不规则,在两次较近距离的心搏之后有较长的间歇,这就是心脏的早搏现象。

  • 标签: 心脏早搏 心搏 抗心律失常药物 过早搏动 抗心率失常药物 期前收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所选择50例心脏黏液瘤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术前均给予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对超声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胸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全部50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右房黏液瘤患者9例,左房黏液瘤患者41例;心脏黏液瘤均处于房间隔近卵圆窝处。50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均存在特征性。结论在对心脏黏液瘤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对黏液瘤发生部位进行有效检测,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胸心脏超声 检查诊断 心脏黏液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老年人伴有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8~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心脏病人。将其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心脏病患者术前进行相应的降血压、降血糖和抗心律失常等治疗,手术麻醉处理方法正确。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均恢复良好,无麻醉死亡。结论对于老年心脏病患者术前应全面了解身体情况,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治疗并发症,合理选择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管理和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以降低手术麻醉风险。

  • 标签: 老年病人 非心脏病手术 麻醉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行心脏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其中66例患者,随机分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脏康复护理模式,从健康状况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能够帮助进行心脏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改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健康状况。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介入术 心脏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