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很多时候坐在剧场里,我都会想这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坐在这里?我在看什么?我们要承认,在艺术领域,所有话语只有在言说之时才具有生命,已经说过的东西无需再说。同一种表现方式不能重复地用两次;照搬前人使用过的形式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样的,对于剧场而言,演员的动作、表情、与观众的互动在每时每刻都呈现着不同,所以剧场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它的“唯一性”。正如导演赖声川所说,“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在剧场短暂的那一刹那中,演员和观众同时知道,他们彼此经历的共同经验是唯一的。灯暗、幕落,即使是同一个剧团,同一个剧本,同一个演员阵容,这一场演出永远再也不会重现。”
简介:HansUlrichObrist(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访谈问:请具体地谈一谈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理念——关于“实验室”计划的详细情况?答:从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实验室”是西方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美术馆、大学、剧场或其它一些可以利用的地方都被视作一种实验室,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展示作品的地方来对待。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传统得以进一步强化。“实验室”不是简单的形式表现,而是渗透到生活之中的观念和行动的结合,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形式,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日常性。这决定了过程的重要性。展览实际上就是一个实验室活动的阶段性展现。这样的话,展览就不光是一个展示的地方,它会引起很多新的活动,使各种事情发生进入到一个运动状态,并激发其他的事件。展览会引发很多艺术家的会面、交流、沟通,促使他们进一步合作,使其活动持续开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展览成为一个多学科活动的混合体,其中凝聚着很多能量,这种能量使得合作的创新行为更具有活力。展览本身不光是一个展示,更是一种动力,像机器一样能够自我运转和更新。
简介:正如宋代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歌咏柳永的词一样,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的小说。金庸出生在“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海宁查家。他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江泽民总书记曾同他进行过长达100分钟的交谈,并送给他17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