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间”,在过去的历史叙事中,所处的地位是边缘的。1942年以后,作家“走向民间”成为一种潮流,并在民间完成了中国红色文学的话语转换。但这个“民间”已不具有原初的空间意义,它是被想象并经过“改造”的。90年代以后,这个概念又重新活跃起来,陈思和曾有较系统和完备的阐释;在诗歌论争中,亦有人强调和坚持“民间立场”,但这其间是否有联系或差异,大概也是值得讨论的。王光东考察了一概念在90年代被使用的情况,并厘清了它的不同内涵。“写真实”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颇具争议性的一个词语。80年代之前,它几乎是当代文艺学的核心问题,即便是今天.真实性仍在各种批评文章中不时地被提出,可见这个概念的重要。吴义勤系统地梳理了有关讨论的各种看法,以及这个概念提出时所隐含的复杂内容。因为是非争论性的文字,因此他的平和、客观和学理态度,有助于我们对“写真实”的进一步认识。
简介:2015年3月2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46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平凡的世界》:历史与现实”。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杂志社郝庆军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何吉贤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30余名青年学者出席了本期论坛。论坛以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为契机,比较了电视剧和小说的差异,并结合当前的社会文化语境,对新时期以来文学观念的变化、当前文学史写作的困境以及当代青年的个人奋斗和成功的途径等问题做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当下文学创作应重建一种有理想的现实主义。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简介:朱熹与王阳明作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两大代表人物,始终居于宋明理学的中心地位。宋明理学在从朱学向王学的逻辑演进中,元代理学值得关注。本文试图比较元代吴澄与明代王阳明的心性论思想异同,探求理学演变的历史轨迹。元代吴澄为心学正名,纳心学入道统。明代王阳明亦以道为其思想主题及致思目标。二人均以救时弊自任而力倡心学。吴澄于心、性分别言说。以"太极之心"与"剧贼之心"言心、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言性,既以"理"为心、性之内容,又赋予心、性以"迹"与"气"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并更为重视个体性方面的表现。王阳明言心性则先验地、内在地包含个体性与普遍性之同一,并更为强调心、性作为普遍性内容的重要性。王阳明之所以更为强调心、性先验的普遍性意义以及心、性作为本体地位的重要性,是要对治朱门后学支离之病,以使学人专心致志于心上用功。由此观照程朱与陆王之异同,或可促进某些理论问题的思考。
简介:一、相识在五七干校的牛棚中从上小学开始,谢添老师的银幕形象就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新儿女英雄传》中又狠又痞的张金龙让我恨得直咬牙;《林家铺子》的林老板让我同情又无奈;《洪湖赤卫队》里又靓又帅的张副官又叫我崇敬着迷。进电影学院以后,又得知这位明星还是个导演,《小铃铛》、《花儿朵朵》、《锦上添花》那么棒的影片都是他导的,在我这个初涉电影的学生心中,谢添真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明亮却又那么遥远!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命运的安排竟然超过了精彩的电影,我到北影不久,就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七斗八斗,居然把我和谢导都打成了“反革命”。凑巧的是,在1971年,又被同分在大兴县天堂河农场的北影五七干校第四连队隔离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