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办学理念,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从体验中学生活、毕业旅行和关注社会问题三个层面构建毕业课程体系,并制定了具体详细的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毕业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综合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同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在大部分重点职校虽然都已经开设,但在专业设置、师资配臵、在校人数、学生质量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服务新农村发展方面离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求等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本文对职业中学涉农专业服务新农村发展现状与改进对策做了相关探讨。
简介:〔摘要〕培育一代新型农民是农村文化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关系到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否能得到实现的大事。为此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深刻的分析,了解问题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培育农村文化市场的工作部门找到工作的重心和努力的方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简介:台湾新竹郑氏家族,历经各地转迁,明末迁至金门,于清乾隆年间(1760-1775)陆续渡台,最初落脚苗栗后龙,以农、渔维生,第四代转从商,移入竹堑。郑家子弟郑用锡主持明志书院讲席,后高中进士。其曾任京城官员、协防大安港、安定台湾漳泉粤械斗、协办团练;辅以堂兄弟积极经营商业、参与地方事务,奠定郑氏家族作为清代台湾新竹地方士绅的地位。1895年台湾割让,继承家风的郑如兰(1835-1911)、郑拱辰(1860-1923)、郑神宝(1880-1941)一面活跃于竹社,一方面持续经营各类事业,发展为兼具商业、社会与文化影响力之家族。透过台湾新竹郑家崛起与竹堑诗书画发展互动的实例,可以管窥清代至日治时期台湾地方领导阶层家族势力的维系,是在累积经济资本外,更进一步参与文化活动,其家族园林更是官、商、文交际的辐辏地,其辐辏范围包括台湾其他地方士绅、诗社和书画团体,更与闽浙地区中国文人、书画家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