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改良薅管技术及其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初步应用。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3月起开始实施"薅除"拔管,在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隧道口感染的事件后,我们改良了手术方式:即拔管成功后,在隧道口行小切口,适当修剪皮肤并缝合,使隧道口闭合。结果截至2020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合计对15例患者实施改良薅管,随访期间(0~25个月),无继发感染、腹腔渗液。结论对于符合薅管指征患者,改良薅管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可降低继发感染及腹腔渗液等风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拔管 改良式薅管 导管相关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装配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及传统装配建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建筑工程中的优势,并提出了依托BIM技术的装配建筑质量管理措施。

  • 标签: 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 质量管理
  • 简介:伴随计算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的全面发展,为数据库技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移动数据库技术取得理想的成绩,且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在结合移动设备的基础上,创造出嵌入移动数据库技术,推进了数据管理机制的进步。基于此,文章将嵌入移动数据库技术作为重要研究对象,阐述其具体应用,希望有所帮助。

  • 标签: 嵌入式 移动数据库技术 研究 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现如今,BIM技术在装配建筑当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开始被大部分的施工单位所接受并且使用。尽管BIM技术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样才可以推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由此,文中通过介绍装配建筑的特点,详细分析了BIM技术的特点,进一步探究了BIM技术在装配建筑设计当中的运用。

  • 标签: 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 设计
  • 简介:摘要通过对"流式细胞术应用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的内容和设计思路进行描述,结合其在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阐述"流式细胞术应用虚拟仿真实验"与线下实验内容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并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实践 混合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Simodo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对不同年级口腔学生手部灵巧度进行训练并对结果进行定量评估,探讨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汕头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2015至2018级共118名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后,每位学生给予5个不同的手部灵巧度练习模块进行练习,每个模块有3个难度进阶,每个模块要求30 min内完成。系统自动记录每个学生的操作成绩,包括规定磨除量、底壁和侧壁磨除偏移量及误磨量,均以体积百分比为单位;同时评估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操作过程中口腔用手机位移和口镜位移(以米为单位)。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规定磨除量、底壁和侧壁磨除偏移量及误磨量,系统评估结果显示:已经经过专业课学习和仿真头模等临床前培训的学生(四年级学生)和未进入专业课学习、未经过培训的学生(一到三年级学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规定磨除量的完成情况,5个练习模块均能体现年级间差异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imodo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中圈形模块、隧道模块、甜甜圈模块和十字交叉模块具有对不同层次口腔医学学生手部灵巧度能力评估的敏感性,立体边缘模块对手部灵巧度能力评估的敏感性则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评估。Simodo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对手部灵巧度训练结果(如规定磨除量、底壁和侧壁偏移情况等)可进行定量评估,对口腔临床前教育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医学教育 Simodent虚拟仿真口腔培训系统 手部灵巧度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的影响及咬合状态对数字化全冠修复体虚拟预调的影响。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招募10名个别正常研究生志愿者(男性3名,女性7名,年龄22~26岁),通过口内扫描获得其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重咬合状态下完成数字化颌间关系转移并利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记录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下的下颌运动轨迹,标定3个下颌标志点(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及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测量两种咬合状态下相同标志点牙尖交错位时的三维距离、对刃颌位时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以及侧方运动至上下后牙颊尖顶相对(尖对尖位)时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5逆向工程软件,对左上中切牙及左下第一磨牙进行虚拟牙体预备,利用牙科设计软件通过复制法设计数字化全冠修复体,分别用轻咬合和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对修复体进行预调;分析预调后左上中切牙修复体舌面或左下第一磨牙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三维偏差(平均偏差和均方根),结果分为轻咬合组和重咬合组(每组左上中切牙和左下第一磨牙样本量均为10),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种咬合状态下牙尖交错位时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的三维距离分别为(0.217±0.135)、(0.210±0.133)和(0.237±0.101)mm,对刃颌位时上述标志点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分别为(0.204±0.133)、(0.288±0.148)和(0.292±0.136)mm;尖对尖位时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为(0.254±0.140)和(0.295±0.190)mm,以上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调结果显示,轻咬合和重咬合组左上中切牙全冠修复体舌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215±0.036)和(0.195±0.041)mm(t=3.95,P=0.004);左下第一磨牙全冠修复体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144±0.084)和(0.100±0.096)mm(t=0.84,P=0.03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均有影响,用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进行修复体虚拟预调可获得更接近预备前天然牙的舌面或面形态。

  • 标签: 咬合力 牙修复体设计 牙冠(假体) 下颌运动轨迹
  • 作者: 王思维 叶嘉慧 刘云松 孙玉春 叶红强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口腔美学修复中,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是患者术前关注的重点,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随着口内扫描、面部扫描、数字化设计、数控切削和三维打印等技术的发展和联合应用,数字化技术逐步应用于口腔美学修复前的虚拟仿真设计,模拟修复后的美学修复效果,并用于医患、医技沟通,最后将患者满意的设计效果转移至最终修复体上,以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的满意度。本文对数字化虚拟仿真设计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不足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美学,牙科 成像,三维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修复体 义齿修复术 数字化虚拟仿真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图像对移植肾动脉显示的最适能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因肾移植术后血压升高、肌酐升高或超声疑诊移植肾动脉狭窄而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移植肾动脉成像的患者16例。重建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PI)和40~20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对120 kVp PI和VMI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客观指标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SNR、CNR与能级水平的相关性;SNR和CNR最高的VMI与其他各能级VMI及120 kVp PI间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结果VMI的SNR和CNR与能级水平呈负相关(r=-0.86、-0.88,P均<0.001)。40 keV VMI的SNR[22.80(18.57,34.16)]和CNR[35.38(25.97,39.01)]最高,显著高于120 kVp PI和50~200 keV各能级VMI的SNR和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 keV VMI和120 kVp PI的容积再现图对移植肾动脉显示情况的主观评分分别为5(5,5)和4(3,5)分,基于40 keV VMI的评分显著高于120 kVp PI(Z=-2.60,P=0.009)。40 keV VMI与50、60、70 keV VMI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1.41、-1.73,P=0.317、0.157、0.083),而基于40 keV VMI的主观评分高于80~200 keV VMI的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移植肾动脉成像的最适能级为40 keV。

  • 标签: 肾移植 肾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虚拟单能量图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对脑瘫儿童流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瘫伴流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选用HTC Vive平台营造虚拟环境,对照组则辅以常规口面肌训练(包括舌肌训练、颊唇肌训练、冰刺激、Masako吞咽训练等)。2组患儿口面肌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共治疗3周。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流涎程度频率评分(DDSS)及吞咽功能评分对2组患儿流涎程度、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儿颊肌、口轮匝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DDSS评分[分别为(3.19±1.21)分和(2.50±1.14)分]和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10.30±5.40)分和(8.82±4.7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颊肌RMS[分别为(2.81±1.91)μV和(4.16±2.01)μV]、iEMG[分别为(11.43±7.83)μV·s和(15.76±11.71)μV·s]及口轮匝肌RMS[分别为(3.33±1.73)μV和(4.58±2.60)μV]、iEMG[分别为(18.90±13.98)μV·s和(27.56±16.94)μV·s]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D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颊肌、口轮匝肌肌电RMS值及口轮匝肌iEM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状及吞咽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口面肌训练。

  • 标签: 脑性瘫痪 流涎 虚拟现实技术 动作观察疗法 口面肌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虚拟养老院"设立对老年人群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清湖社区的老年居民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居家养老模式,观察组实施"虚拟养老院"养老模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精神状态、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等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虚拟养老院"设立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群的居家自理能力,改善老年人群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虚拟养老院 日常生活能力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作者: 刘希会 董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临沂 27600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递增腹膜透析(incremental peritoneal dialysis)从理论上讲更符合生理,是个体化透析的一种范例。这种透析模式是根据个体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及其变化而给定动态变化的透析剂量,以维持残余肾和透析总溶质清除达到一恒定量的需求。与标准腹膜透析相比,它更可能保护残余肾功能,带来生存获益。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替代疗法 残余肾功能 溶质清除
  • 简介:文章对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开始逐渐兴起的装配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传统建筑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装配建筑在保障房项目建设中的优势,并以实际保障房项目建设中所达到的绿色施工的效果进行阐述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装配式技术 保障房项目 绿色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虚拟游戏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平衡功能的即刻及短期影响。方法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rua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选取2020年9-12月华北理工大学FAI受试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5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平衡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虚拟游戏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干预4周后采用Tecnobody平衡仪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静态平衡能力,采用星状平衡偏移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EBT)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记录比较两组受试者CAIT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后即刻,观察组SEBT 8个方向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前:(69.06±7.57)%与(63.69±8.05)%、前外:(61.14±6.68)%与(55.77±7.39)%、外:(67.71±7.99)%与(62.93±7.56)%、后外:(76.43±6.98)%与(71.31±7.86)%、后:(75.45±6.78)%与(68.72±6.65)%、后内:(79.13±8.09)%与(72.72±9.03)%、内:(72.67±7.43)%与(65.67±8.16)%、前内:(67.75±8.30)%与(63.18±8.95)%(t值分别为8.03、11.88、9.72、6.43、19.53、9.36、11.06、6.46,均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即刻SEBT 8个方向评分分别为(63.24±6.72)%、(55.41±7.74)%、(61.49±8.37)%、(70.02±6.81)%、(69.06±9.46)%、(72.41±7.20)%、(66.37±6.57)%和(62.15±6.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4、2.97、2.84、3.47、2.90、3.28、3.36、2.75,P值分别为0.004、0.004、0.006、0.001、0.005、0.002、0.001、0.008)。干预4周后,观察组睁眼及闭眼状态下各项静态平衡指标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睁眼:前后方向速度:(24.68±6.85)mm/s与(27.57±7.15)mm/s、左右方向速度(26.25±6.20)mm/s与(30.61±6.99)mm/s、运动椭圆面积(915.75±356.08)mm与(1 286.54±530.05)mm、运动长度(823.82±173.80)mm与(1 142.89±297.03)mm(t值分别为4.02、3.09、4.89、6.74,均P<0.001);闭眼:前后方向速度(66.82±15.02)mm/s与(73.71±11.12)mm/s、左右方向速度(76.93±13.36)mm/s与(84.39±10.05)mm/s、运动椭圆面积(3 318.54±958.75)mm与(4 174.21±1 310.54)mm、运动长度(2 156.96±665.80)mm与(2 817.75±528.22)mm(t值分别为3.23、3.29、4.95、5.02,P值分别为0.003、0.003、<0.001、<0.001)],其中观察组左右方向速度[睁眼:(26.25±6.20)mm/s]、运动椭圆面积[睁眼:(915.75±356.08)mm;闭眼:(3 318.54±958.75)mm]和运动长度[睁眼:(823.82±173.80)mm;闭眼:(2 156.96±665.80)mm]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68±9.81)mm/s、(1 137.25±423.27)mm、(3 973.36±1 306.61)mm、(1 038.79±242.90)mm、(2 603.43±703.81)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2.12、2.14、3.81、2.44,P值分别为0.049、0.039、0.037、<0.001、0.018);干预4周后,两组受试者SEBT 8个方向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前:观察组(72.84±6.76)%与(63.69±8.05)%,对照组(69.05±6.16)%与(62.96±6.56)%。前外:观察组(65.24±7.68)%与(55.77±7.39)%,对照组(60.65±8.11)%与(54.65±8.98)%。外:观察组(73.97±8.80)%与(62.93±7.56)%,对照组(68.34±9.14)%与(61.24±9.42)%。后外:观察组(81.68±6.69)%与(71.31±7.86)%,对照组(76.39±6.78)%与(69.74±8.11)%。后:观察组(81.41±7.86)%与(68.72±6.65)%,对照组(75.21±8.48)%与(68.45±9.96)%。后内:观察组(82.77±8.69)%与(72.72±9.03)%,对照组(78.38±6.84)%与(72.36±7.34)%。内:观察组(77.47±7.85)%与(65.67±8.16)%,对照组(72.66±6.93)%与(65.95±7.09)%。前内:观察组(73.33±8.91)%与(63.18±8.95)%,对照组(68.35±6.53)%与(61.66±6.80)%(t值分别为14.19、10.17、12.71、12.35、12.32、8.99、11.38、6.95、12.66、7.94、9.54、11.53、11.89、12.87、11.69、12.53,均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2.18、2.35、2.94、2.84、2.10、2.43、2.38,P值分别为0.033、0.034、0.023、0.005、0.006、0.040、0.018、0.021);干预4周后,两组受试者CAIT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观察组(18.89±3.62)分与(14.93±4.09)分,对照组(16.96±3.18)分与(15.25±3.81)分(t值分别为10.54、5.65,均P<0.001),且观察组CAI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39)。结论虚拟游戏能即刻改善FAI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结合常规平衡训练干预4周后显著改善FAI受试者的静动态平衡能力及踝关节稳定性。

  • 标签: 虚拟游戏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新型评价体系在机能学实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至2020学年学生学习数据,对比分析在新型教学评价标准下,使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问卷调查学生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评价。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使用新型评价标准的学生虚拟学习成绩优秀比率为75.49%(308/408),而未使用学生的成绩优秀率仅为32.22%(135/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虚拟仿真项目数为4、11、14,对应的学生虚拟仿真系统成绩优秀率分别是99.19%(246/248)、93.14%(380/408)、84.72%(488/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3.8%(348/371)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系统的学习可帮助提高实验成功率,93.26%(346/37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实验课上分析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结论基于虚拟仿真系统构建的新型评价体系可促进机能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形成性评价 机能学 自主学习
  • 简介:文章对热电厂信息化建设中所应用的服务器虚拟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以某热电厂为例,介绍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采用VMwarevSphere软件及其相应硬件进行信息管理系统构造以及虚拟技术部署的应用情况,并对服务器虚拟技术应用之后的效果进行介绍。

  • 标签: 服务器虚拟化 热电厂 信息化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虚拟仿真模拟教学平台在我国高校麻醉学科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虚拟仿真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来自全国39所高校参加"第十六期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麻醉学师资培训"培训班的55名麻醉学教师进行了虚拟仿真课程培训,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调查,因个别老师缺席致前后分别收到问卷52份(94.5%)和50份(90.9%)。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资料、虚拟仿真教学在高校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教师对虚拟仿真教学方法的了解程度、虚拟仿真培训前后教师对教授虚拟仿真课程的意愿和培训后教师开展虚拟仿真教学的能力。结果27名(51.9%)教师所在高校在麻醉学教学中应用了虚拟仿真教学方法;在开展虚拟仿真教学的高校中,20名(74.1%)教师所在高校的培训对象有住院医师。35名(67.3%)教师了解虚拟仿真教学。40名(76.9%)教师表示在实际教学中未采用过虚拟仿真教学。经过虚拟仿真课程培训后,教师对虚拟仿真教学重要性的认知提升,对教授虚拟仿真课程的意愿增加,对虚拟仿真教学的优势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同时提升了开展虚拟仿真教学的能力。结论我国虚拟仿真模拟教学平台在麻醉学科住院医师培养中应用普及不够,麻醉学师资对应用虚拟仿真教学方式的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虚拟仿真教学培训对提高麻醉学师资团队的岗位胜任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加强麻醉学师资队伍中虚拟仿真教学的培训、增加虚拟仿真课程设置和技术支持等有可能推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麻醉学科住院医师培养的普及和均质化。

  • 标签: 虚拟仿真模拟教学平台 麻醉学 住院医师 培养 师资 内涵建设
  • 简介:摘要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具有开放共享程度高、克服资源限制、教学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普通外科学教学中,学生能够突破教材的束缚,通过在线观看实验操作视频、模拟虚拟仪器和实验材料等途径,在网络上进行身临其境的实际操作,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 标签: 虚拟仿真 医学教育 普通外科学 实践探讨
  • 简介:摘要本科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该宗旨的实现依赖于创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结合基础实践、专业实践、职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四大模块,改进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3+1"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期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医学检验技术 实践教学 基础实践 专业实践 职业技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