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苓芍枣仁方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模型大鼠尿动力学及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托特罗定组及苓芍枣仁方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建立OAB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托特罗定组灌胃酒石酸托特罗定混悬液0.36 mg/kg,苓芍枣仁方低、高剂量组灌胃1.59、3.18 g/kg苓芍枣仁免煎颗粒,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1次/d,连续灌胃14 d。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尿失禁时膀胱容量、尿失禁时最大膀胱压力,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Piezo1蛋白表达,采用qPCR法检测膀胱组织Piezo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均明显降低(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尿路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增生,血管壁增厚,黏膜平滑肌增生,排列紊乱;膀胱组织Piezo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托特罗定组及苓芍枣仁方高剂量组大鼠体重[(244.83±6.05)g、(233.33± 11.76)g比(219.00±9.70)g]显著增加(P<0.01),托特罗定组及苓芍枣仁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膀胱容量[(0.93±0.31)ml、(1.17±0.17)ml、(1.21±0.23)ml比(0.50±0.16)ml]、最大膀胱压力[(42.00±3.03)cmH2O、(45.83±7.19)cmH2O、(46.83±8.23)cmH2O比(30.50±5.47)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升高(P<0.01);膀胱组织上皮增生及变性程度、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血管增生及黏膜平滑肌增生程度均明显减轻,托特罗定组及苓芍枣仁方低、高剂量组Piezo1 mRNA[(1.50±0.04)、(2.05±0.08)、(1.44±0.10)比(2.56±0.11)]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苓芍枣仁方可增加膀胱过度活动症大鼠逼尿肌活动过度引起的尿失禁的膀胱容量和尿失禁时最大膀胱压,其缓解尿频尿急症状可能与降低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冻干人尿中镉标准物质。方法采集正常人尿经处理后作为基质,通过加标、混匀、分装、冷冻干燥制备而成;经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后,由7家实验室采用2种方法进行合作定值,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研制的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为0.20 ml,2个水平的均匀性检验值F分别为1.69和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干标准物质在≤4 ℃下保存可稳定12个月,复溶后的标准物质溶液在4 ℃条件下可稳定7 d。2个水平的标准量值及不确定度分别为(5.34±0.34)μg/L和(15.47±0.72)μg/L(k=2)。结论研制的标准物质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可用于人尿中镉检测方法验证及相关样品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的曲张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睾丸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少弱精子症患者26例,均行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的曲张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最终获得19例(24侧)资料完整者,另7例因随访资料不完整而丢失。评估19例患者精液常规以及睾丸血流改变情况。结果19例(24侧)患者术后3、6个月时精子质量和精子活力较术前1周改善(P=0.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精子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但精子活力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441)。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比较,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P=0.160、0.180),但阻力指数(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PSV、EDV、RI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730、0.130、0.120)。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的曲张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可降低血流阻力,改善睾丸血流供应,有利于精子生成,且改善效应在术后3个月即可达峰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少症和维生素D缺乏在RA患者合并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GIO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311例RA患者和158名正常健康者,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糖皮质激素(GC)使用情况。以生物电阻抗法测四肢骨骼肌质量,化学发光法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 RA患者OP发生率33.4%(104/311)高于对照组12.7%(20/158)(χ2=23.267,P<0.01);311例RA患者GC使用率为56.6%(176/311),其中GIOP发生率40.9%(72/176)。RA患者中肌少症发生率61.7%(192/311)高于对照组9.0%(14/156)(χ2=117.310,P<0.01)。RA患者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81.7%(254/311)高于对照组38.0%(60/158)(χ2=90.415,P<0.01)。②在不考虑是否使用GC的情况下,无肌少症RA患者OP发生率17.6%(21/119)低于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43.2%(83/192)(χ2=21.601,P<0.01)。在未服用GC的RA中,无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9.8%(6/61)低于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35.1%(26/74)(χ2=11.834,P<0.01);在使用GC的RA中,无肌少症RA患者OP发生率25.9%(15/58)低于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48.3%(57/118)(χ2=8.103,P<0.01)。③不考虑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情况下,未服用GC患者OP发生率23.7%(32/135)低于服用GC患者GIOP发生率40.9%(72/176)(χ2=10.161,P<0.01)。在维生素D不缺乏RA中,未服用GC患者OP发生率21.4%(6/28)与服用GC患者GIOP发生率31.0%(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8,P>0.05);在维生素D缺乏的RA中,未服用GC患者OP发生率24.3%(24/107)低于服用GC患者GIOP发生率42.9%(63/147)(χ2=9.370 2,P<0.01)。④在服用GC的RA中,与不发生GIOP组比,发生GIOP组患者的年龄(t=5.313,P<0.01)和Sharp评分(Z=2.999,P<0.01)更高、病程(Z=2.141,P<0.05)和GC使用时间(Z=2.460,P<0.05)更长,而ESR(Z=2.262,P<0.05)、CRP(Z=2.551,P<0.05)和BMI(t=2.425,P<0.05)更低,X线分期构成比更差(χ2=12.484,P<0.01)。⑤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OR(95%CI)=14.240(3.878,52.288),P<0.01]、年龄[OR(95%CI)=1.079(1.042,1.118),P<0.01]、肌少症[OR(95%CI)=1.079(1.192,5.120),P<0.05]是RA患者发生GIOP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服用GC比例约60%,GIOP发生率高达40.9%,与肌少症和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尿管拔除时间对中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管拔除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研究,1项临床对照试验,共1 5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 d拔除尿管和术后4~7 d拔除尿管相比,在尿路感染方面,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I(0.20~0.58),P<0.01],但在继发性出血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95%CI(0.44~1.66)P>0.05]。术后≤24 h与术后2~3 d拔除尿管的重新留置尿管发生率、继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2,95%CI(0.57~3.06),P>0.05;OR=3.18,95%CI(0.32~31.56),P>0.05]。结论术后早期(≤3 d)拔除尿管对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有明显优势;术后24 h内拔除尿管相比于24 h后并不会增加重新置管、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前及术后监测降钙素原对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尿源性脓毒血症预防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22例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行PCNL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将感染组根据不同感染程度及不同SOFA评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的炎症指标。根据ROC曲线分析PCT及CRP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感染组PCT、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及非感染组术后水平(P<0.05)。不同感染程度患者治疗前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PC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不同感染程度患者治疗后及脓毒症组治疗后的血清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OFA评分,术后各组间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评分>9分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RP(P<0.05)。结论患者血清PCT水平与PCNL术后感染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动态监测PCT变化对术后早期诊断尿脓毒血症及准确判断其进展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参数与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眼底筛查的T2DM患者100例100只眼(T2DM组)和同期健康对照者27名27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受检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和散瞳后眼底、标准7视野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白蛋白、尿肌酐和UACR检查。测量受检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T2DM组患者均经散瞳眼底检查及标准7视野眼底彩色照相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UACR将T2DM组患者再分为A1组(UACR<30 mg/g)、A2组(UACR 30~300 mg/g)、A3组(UACR>300 mg/g),分别为38例38只眼、40例40只眼、22例22只眼。采用OCTA仪对受检眼右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其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凹区,1~3 mm的旁中心凹区,3~6 mm的中心凹周围区。测量黄斑区6 mm范围内整体及不同分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对黄斑区血流密度、FAZ与UACR的相关性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A1组、A2组、A3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区SCP和DCP整体(F=13.722、5.644)、中心凹区(F=4.607、4.719)、旁中心凹区(H=23.142,F=2.904)、中心凹周围区(F=12.292,H=10.946)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UACR增加,SCP和DCP各区域血流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SCP整体、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血流密度与UACR呈负相关(r=-0.376、-0.240、-0.364、-0.347,P<0.05);空腹血糖、HbAlc与UACR无相关性(r=0.179、0.085,P>0.05)。BMI、SCP中心凹区、DCP各区域血流密度与UACR不具有相关性(|r|<0.3,P>0.05)。结论T2DM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SCP整体、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血流密度与UACR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培养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低,本研究旨在提高留置导尿管患者尿培养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泌尿科2019年1月至12月665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两组均取晨尿。参考组男176例、女156例,年龄(54.23±5.18)岁;试验组男189例、女144例,年龄(55.18±5.24)岁。参考组采取传统尿培养采集方法,夹闭导尿管1~2 h后分离导尿管和尿袋留取标本;试验组采取改良尿培养采集的方法,留取尿培养前延长导尿管夹闭时间、集尿袋增加采集胶塞、改变尿袋夹闭阀位置、严格无菌操作、于采集胶塞处采集标本。比较两组的尿培养一次采集成功率、标本污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参考组尿培养标本的成功率、合格率分别为64.7%(215/332)、73.8%(245/332),试验组分别为90.1%(300/333)、94.9%(316/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参考组患者满意度为83.7%(278/33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9%(30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1,P=0.001)。污染标本菌谱分析,参考组46例污染标本中大肠埃希菌21例、白假丝酵母菌8例、热带假丝酵母菌9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粪肠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试验组3例污染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菌1例。结论改良留置导尿管患者尿培养采集方法后,提高了标本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不仅降低了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 h蛋白尿标本留取与保存的护理规范及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方法得出初步证据并形成建议,制订24 h蛋白尿标本留取与保存护理规范,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进而在临床实施,比较室温使用硼酸、甲苯防腐与冰箱冷藏保存条件下,24 h后尿微量总蛋白的差异。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保存24 h尿蛋白标本,使用硼酸和甲苯作为防腐剂保存24 h后,尿微量总蛋白(M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硼酸与冰箱冷藏保存24 h后,尿微量总蛋白(M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实践方法,探索使用硼酸作为防腐剂保存24 h蛋白尿标本,既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可减少潜在安全风险,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神经磁刺激(SMS)对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15例。实验一,刺激组第1天在膀胱容量为100 ml时给予1次SMS,第2天在膀胱容量为200 ml时给予1次SMS,第3天在膀胱容量为300 ml时给予1次SMS。SMS参数:刺激频率为15 Hz,刺激时间10 s,间歇时间30 s,共1500次脉冲。假刺激组SMS参数与刺激组相同,但将磁刺激线圈旋转90°;2组患者在100、200和300 ml膀胱容量下,在每次SMS刺激前和刺激后即刻检测最大逼尿肌压力(MDP)。实验二,从第4天开始,刺激组接受SMS治疗,假刺激组接受假刺激,均为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膀胱容量为0、100、200和300 ml时的MDP。结果实验一,SMS刺激后即刻,刺激组在膀胱容量为200和300 ml时的MDP均较刺激前明显增加(P<0.05),且均较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明显增加(P<0.05),而在膀胱容量为100 ml时,刺激前与刺激后即刻MDP未见明显变化(P>0.05)。实验二,治疗4周后刺激组患者在膀胱容量为100、200和300 ml时的MDP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明显优于同时间点假刺激组(P<0.05)。结论SMS治疗对逼尿肌无力有效,但有效性可能与膀胱容量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尿砷质控样品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尿样,浓缩后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冻干,对冻干后的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砷含量测定。并从均匀性、稳定性、不同检测方法测定、尿砷含量定值等对冻干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尿样冻干后砷含量的变异系数均< 5%。均匀性检验结果显示,低、高浓度样品瓶内和瓶间砷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09、1.53,P均> 0.05),样品均匀性良好。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高、低浓度的冻干样品保存时间≤360 d的│下降率│均≤10%。以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高、低浓度冻干尿样中的砷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14个省级及86个地市县级单位的尿砷含量定值结果,低浓度为(0.028 ± 0.002)mg/L,高浓度为(0.113 ± 0.008)mg/L。结论该制备方法冻干尿砷质控样品,冻干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能够满足于地方病防治监测中实验室的外部质量控制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炉工人尿酚水平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4至5月,选取某焦化厂771名在岗工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从事苯及苯系物作业,分为苯接触组(402例)和对照组(369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习惯、职业史、个人疾病及家族遗传史等信息。用气相色谱-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法检测尿酚浓度;用罗氏全自动血生化仪测定血生化指标。采用协方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酚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771名研究对象中,男性719名(93.3%),平均年龄(42.3±8.2)岁,平均工龄(20.6±8.2)年。与对照组比较,苯接触组的年龄、工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接触组工人尿酚浓度为6.00(0.00,33.00)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苯接触组工人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明显降低,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和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对数转化后的尿酚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血尿酸和胆固醇水平分别增加9.82(96%CI:2.18~17.47)μmol/L、0.10(95%CI:0.00~0.20)mmol/L。对数转换后的苯累积暴露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总胆固醇水平增加0.09(95%CI:0.01~0.17)mmol/L。结论职业性苯暴露可能与焦炉工人体内的嘌呤和总胆固醇代谢改变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诊疗经验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3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19例,女4例。中位年龄53(34~84)岁。初发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20例,其他症状包括尿中有黏液排出2例,尿频、尿急4例,下腹痛1例;无症状者2例,均为体检发现腹部肿物。23例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3例存在钙化,肿物中位最大径为3.5(2.0~7.0)cm。23例术前膀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前壁或顶壁肿物。手术方式:膀胱部分切除术+脐尿管切除(不包括脐)17例,膀胱部分切除术+脐尿管全切(包括脐)5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12例术中同期清扫盆腔淋巴结(清扫组)。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脐尿管腺癌21例,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2例。病理Sheldon分期Ⅱ期2例,Ⅲ期20例,Ⅳ期1例。淋巴结清扫组Sheldon分期为Ⅲ期11例、Ⅳ期1例;未清扫组为Ⅱ期2例、Ⅲ期9例。淋巴结转移1例。切缘阴性22例,可疑阳性1例。术后5例接受辅助治疗,其中1例应用5-氟尿嘧啶(5-FU)+顺铂,2例应用吉西他滨+顺铂,1例应用吉西他滨+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例单纯接受盆腔局部放疗,5例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2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8(2~68)个月。3例随访中出现远处转移并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术后15、40、49个月,均为肿瘤转移所致。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13个月出现复发,复发后随访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25个月,均存活。生存分析结果显示23例的2、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4.1%和74.9%。清扫组死亡2例、肿瘤进展3例;未清扫组死亡1例,肿瘤进展2例。清扫组总生存时间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1.73±3.85)个月和(50.91±5.61)个月,未清扫组分别为(47.00±7.16)个月和(48.88±5.73)个月。结论脐尿管癌早期诊断困难,加强体检时对脐尿管局部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对于局限性脐尿管癌可以达到良好的肿瘤控制效果。通过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强病理精确分期、强化术后早期辅助治疗可能改善脐尿管癌患者的预后。
简介:目的:本文观察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于2021年10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肾病分组,对照组(纳入单一糖尿病患者)、实验组(纳入糖尿病肾病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晨尿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差异及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定量检测预测糖尿病肾病价值。结果:实验组24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以<2.67为界值,诊断符合率91.67%、灵敏度90.48%、特异度92.86%、AUC值0.892;24h尿蛋白定量以>5.12g为界值,诊断符合率88.10%、灵敏度88.10%、特异度88.10%%、AUC值0.705。结论:糖尿病肾病分析中,可以观察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辅助糖尿病肾病诊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PE)蛋白尿孕妇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及α1-微球蛋白(α1-MG)的妊娠期界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210例,其中PE孕妇92例(43.8%),正常孕妇118例(56.2%)。按照诊断性试验评价方法分析非妊娠期尿mAlb、TRF及α1-MG界值对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并通过对不同种类尿蛋白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确定妊娠期尿mAlb、TRF及α1-MG的最佳切点值。结果(1)非妊娠期成人尿mAlb、TRF及α1-MG界值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诊断性研究:当尿mAlb、TRF、α1-MG分别以30.0、2.5、12.5 mg/L为界值时,三者对应的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1%(89/101)、88.2%(90/102)、78.9%(75/9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106/109)、98.1%(106/108)、85.2%(98/115),准确率分别为92.9%(195/210)、93.3%(196/210)、82.4%(173/210)。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金标准”,尿mAlb、TRF分别以30.0、2.5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分别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α1-MG以12.5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与“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尿mAlb、TRF及α1-MG值对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ROC曲线及最佳切点值: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判定标准,尿mAlb、TRF和α1-MG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0.984和0.907。尿mAlb、TRF、α1-MG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86.5 mg/L(Youden指数=0.927)、5.5 mg/L(Youden指数=0.923)、15.4 mg/L(Youden指数=0.687)。(3)尿mAlb、TRF及α1-MG最佳切点值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诊断性研究:尿mAlb、TRF、α1-MG分别以86.5、5.5、15.4 mg/L为界值时,三者对应的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9%(86/87)、95.7%(88/92)、87.7%(71/81),其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117/123)、96.6%(114/118)、83.7%(108/129),其准确率分别为96.7%(203/210)、96.2%(202/210)、85.2%(179/210),均高于非妊娠期界值的准确率。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金标准”,尿mAlb、TRF、α1-MG以86.5、5.5、15.4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分别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推荐将尿mAlb、TRF、α1-MG的妊娠期界值分别定义为86.5 mg/L、5.5 mg/L、15.4 mg/L。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末端尿苷基转移酶(TUT4)通过影响miR132/212簇的尿苷化作用影响食管上皮细胞(HEEC)的放射敏感性。方法本研究通过PCR的方法检测0、2、4、6和8 Gy X射线照射后0、6、18、24和48 h HEEC中TUT4的表达。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下调TUT4表达组(shTUT4组)、单纯6 Gy照射组(6 Gy组)、6 Gy照射+下调TUT4表达组(6 Gy+shTUT4组)分别检测TUT4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线粒体损伤、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通过PCR检测下调TUT4表达对miR132/212尿苷化的影响;克隆形成和增殖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32/212及miR132/212+UUU(末端添加3个尿嘧啶的miR132/212)时HEEC的放射敏感性;增殖实验检测在下调TUT4表达且过表达miR132/212及尿苷化miR132/212时HEEC的增殖情况。结果PCR结果显示,2、4、6和8 Gy X射线照射后TUT4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62.06、27.86、32.43,P<0.05)。下调TUT4表达可增加HEEC的放射敏感性,D0、Dq、SF2值分别为0.79、1.61、0.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85、7.31,P<0.05),放射增敏比(SERD0)为1.41;且经6 Gy照射后,低表达TUT4组细胞增殖减少(t=7.12、13.63,P<0.05)、S期细胞增加(t=11.98,P<0.05)、线粒体损伤增加(t=11.98,P<0.05)、氧自由基产生增加(t=15.65,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下调TUT4表达可使miR132/212表达增加,miR132/212+UUU表达减少(t=27.90、60.99,P<0.05);而过表达miR132/212和miR132/212+UUU也可影响HEEC的放射敏感性,SERD0分别为1.20、0.71。双重转染实验证明,TUT4低表达且miR132/212过表达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单纯TUT4低表达时更弱(t=4.76、7.65,P<0.05);同时TUT4低表达且过表达miR132/212+UUU时细胞增殖能力较单纯TUT4低表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P<0.05)。结论X射线可增加HEEC中TUT4的表达,TUT4可降低HEEC放射敏感性、减轻放射损伤,其机制与miR132/212的尿苷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