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由于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问题规定得过于原则,因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对它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探索,有助于正确理解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 标签: 民事诉讼 举证责任 认识误区
  • 简介:福建省龙海市人民检察院林志标认为:“督促起诉”,指督促有起诉权的单位起诉。近年来,一些拖欠土地出让金、电力欠款、财政扶贫贷款等损害国有资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实践中,故意不起诉构成渎职犯罪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只占少数,相当一部分单位没有起诉是出于工作上的疏忽或地方保护主义。因此,有必要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督促起诉权。司法实践中,一些检察院也进行了这方面尝试,

  • 标签: 检察机关 行政检察 起诉权 督促 民事 国有资产流失
  • 简介:国际民事诉讼中“不方便法院”原则论刘卫翔郑自文所谓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不方便法院”(forumnonconvenience)原则,是指一国法院根据其国内法或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对国际民事案件有管辖权,但从当事人与诉因的关系以及当事人、证人、律师或法院的...

  • 标签: “不方便法院”原则 不方便法院理论 国际民事诉讼 地区法院 管辖权 当事人
  • 简介:诉的利益是客观存在的,民事诉讼申诉的利益更明显。作为人的活动,同其他活动一样.总是为得到某种利益而行动。但是,是否有必要或者如何区分诉的利益和实体权利利益(民法界称之为“法益”),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实际上它还关系到民法上起诉权和胜诉权以及是否应当有“有告必理”的法律原则的问题。西方很多国家的民法或民诉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以免法官任意以法无明文规定不予受理来拒绝民众的诉求,和避免公民动辄要求法院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滥诉行为。本文从正面论证了这些法律原则在我国现实中的重大价值。

  • 标签: 诉的利益 权利生成 司法保障权利
  • 简介:我国现行诉讼程序在总体框架上呈现结构分立而功能交汇的特征,立案程序在司法行政管理体系上独立于审判程序而在功能上与审判程序混为一体,在当下“大调解”模式下更与诉外解纷程序之间混沌不清。本文以区分司法的社会责任与职业责任为基础,强调立案程序在区分咨询性质的起诉与起诉意向明确的起诉时不同态度,同时确立了我国诉讼要件审查标准,即须有争议存在,且争议具有民事性(平等主体之间)和法律性,从而为转型时期的中国将非典型案件逐步转化为具有可诉性的案件提供可资参考的抽象标准。

  • 标签: 立案 立案程序 民事诉讼 民事司法
  • 简介:浅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刘德良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涵义及其特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犯罪行为所产生的民事权利义务纠纷,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并受法院裁判或调解协议拘束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理解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时...

  • 标签: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犯罪行为 合法民事权益 刑事被害人 刑事被告人 其他组织
  • 简介:一、证券承销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分析(一)责任构成的基础和性质责任构成的基础是承销商违反法定审查义务,并给投资者造成损害。公开发行文件无虚假陈述是证券市场公开原则的基本要求。各国证券法一般均要求承销商应当确保发行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就承销商应当尽合理审查义务而言,即承销商应从自身的专门知识、经验出发,对文件进行合理审查,

  • 标签: 证券承销商 虚拟陈述 民事责任 证券法 合理审查
  • 简介:<正>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有关附带民事诉讼的内容,是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54条和我国刑法第31条的规定进行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制的日臻完善,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刑事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的内容也明显增多。由于上述法条仅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的—般范围和处理的一般原则,远远不能适应已出现的实际情况的需要,并且在有的情况下已直接影响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因此,急待于立法、司法解释的补充和完善。现试就以下六个问题发表如下意见与同行们共同商讨。

  • 标签: 附带民事诉讼 被告人 被害人 原告人 刑事案件 刑事诉讼法
  • 简介: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证据制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完善我国证据制度提出了如下建议:借鉴英美证据法的排除规则,对收集证据的非法手段和合法方式予以明确界定;强调和保证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完善举证时效制度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制度;重新认识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关系,确定“高度盖然性”的证明原则,合理地运用自由心证主义

  • 标签: 民事诉讼 审判方式 证据制度 举证责任
  • 简介:经济犯罪民事责任是基于经济犯罪行为而派生或者或然产生的法律责任形式。它因违反私法义务规范的经济犯罪行为而引起,具有其不同于一般民事责任的特性。经济犯罪民事责任对于恢复或者救济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独特的作用。基于此,在惩罚和打击经济犯罪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形成对经济犯罪民事责任的正确认识,并应不断强化经济犯罪民事责任的功能,防止片面强调对经济犯罪分子的惩罚而忽视对经济犯罪的被害人所受损害的补偿和救济的倾向,以全面实现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 标签: 经济犯罪 民事责任 界定 强化
  • 简介:人人生而平等的命题产生在菲尔麦与经院哲学家贝拉尔米诺和苏亚雷斯的论战中,对西方的公法和私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在私法领域,它却不能涵盖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的关系。形成权理论形成后,人们认识到的私法不平等领域越来越多,继从属劳动关系的屈从性被发现之后,又有房屋租赁关系、附随意条件的合同关系、附随合同关系等加入这类关系的行列,甚至有欺压关系之概念的产生,它们催生了一套调整这种强弱不均衡关系的法律制度,质疑民法调整平等主体间关系的之传统说明的真理性。屈从关系具有保护性,所以,屈从并不等于屈辱。

  • 标签: 菲尔麦命题 屈从关系 亲子关系 从属劳动关系
  • 简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除具有证据保全功能外,还具有确定事实、证据开示、促成裁判外纠纷解决等功能。该制度为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增加内容,但其立法简陋,可操作性差,司法实践效果不佳。根据立法考察和实践调研,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存在保全主体单一、保全效力未定、当事人程序保障缺失等七个方面的问题,极大制约了该制度功能的实现。域外关于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立法理念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我国立法仍停留在相对初始的阶段,该制度有修改的必要。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应在扩充诉前证据保全的启动条件、引导利害关系人达成和解协议等七方面予以完善。

  • 标签: 民事诉讼 诉前 证据保全 保全制度
  • 简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作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有效救济措施,已获得广泛认同。但由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诉讼目的、诉讼主体、诉讼功能、责任形式等方面与普通的民事诉讼具有明显的不同,因而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在立法路径、立法模式、立法体例等方面作出选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原告资格、诉讼形式、滥诉限制、诉讼费用、证据规则、责任形式、判决执行等具体制度上进行不同于普通民事诉讼的创新设计。

  • 标签: 公益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制度创新
  • 简介:<正>一种意见认为确定民事赔偿范围应适用刑法第31条,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具体数额由审判人员依据具体情况确定;第2种意见则认为应适用民法通则规定,解决附带民事赔偿问题。笔者同意第2种意见。具体理由是:(一)附带民事诉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法上的损害赔偿之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遭受经济损失而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的附带处理民事赔偿的诉讼。由此可以看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际上是两个诉:一个是由于解决惩罚犯罪问题的刑事诉讼,一个是用于解决民事损害赔偿问题的民事诉讼。两个诉讼都基于同一犯罪事实,并由此产生两个危害结果:一方面侵害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对社会造成了危害,构成刑事犯罪;另一方面又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造

  • 标签: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民法通则 刑事案件 被害人 犯罪行为 被告人
  • 简介:<正>近年来,民事案件立案而未处理的数量之多,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的一个严峻问题。特别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民法通则》的施行,过去从未有过的一些新的类型的民事案件大量涌向法院,使民事案件积压数的箭头再次向正上方向升高,而且可以预料,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由于民事案件的积压数增大,办案周期延长,使群众本来怨气颇大的"告状难"情绪更加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民法院曾采取过一系列措施,诸如强调把严收案关,缩短办案周期,实行岗位责任制等等,但是这些似乎都无济于事,一些当事人

  • 标签: 民事案件 审判人员 人民法院 当事人 离婚案件 积压
  • 简介:民事判决书是民事审判活动的最终体现.目前,大多数民事判决书都能做到合乎规范,但是叙事缺乏证据印证、论证说理不到位、制作不规范等问题也还普遍存在.本文拟就如何提高民事判决书的质量谈几点意见.

  • 标签: 民事判决书 司法文书 中国 民事诉讼 判决理由
  • 简介: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仅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且在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中也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我国民法通则和有关司法解释却允许受害人对民事侵权行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上述部门法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从应然的角度来说,法学界对附带民事诉讼中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存在否定说、肯定说和折中说三种意见。本文对上述三种意见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将其纳入动态的法制化进程中作了一个模式化的展望。

  • 标签: 精神损害赔偿 附带民事诉讼 取消
  • 简介:诉讼时效制度的正当化理由仅在于保护不应再履行义务的债务人。这本是德国民法早已解决的问题,但在我国却总结出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方便案件审理、利于物尽其用四大理由。有学者更夸张地列出减少纠纷、保护一般债务人、保护债权人、保护第三人、进行市场调节等项理由,并牵强地与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相联系。诉讼时效制度正当化理由的原理还包括其必然性根源和负面性影响等内容。这些原理对审判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民法 诉讼时效 理由
  • 简介:分析我国现行的立法现状,透视实际发生的案例,完善有关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制度势在必行,尤其是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更好地惩戒违法者,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标签: 中国 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证券市场 立法 民事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