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品格证据是我国法律证据体系中空缺的内容,虽然在我国现有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中有涉及对少年品格证据收集的内容,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取证主体不统一、采信标准不统一、内容形式不明确等、本文对品格证据在中国的立法现状及应用进行梳理,探讨品格证据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完善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存在的问题,以便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未成年人品格证据 立法现状 司法实践 建议
  • 简介:针对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运行初期显现的赔付效率较低问题,为推动其高效运作,提出了借鉴国际油污基金成熟经验,与油污保险人开展深层次合作的建议;围绕合作客观条件的构建问题,着重分析了应从制度上改变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和船东/油污保险人赔付范围不一致的现状,剖析了如能在赔偿范围和项目上相一致,将更符合立法本意和实际需求,也能为二者深入合作铺平道路。

  • 标签: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油污保险赔付范围
  • 简介:<正>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竞争经济,强调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遵守平等、自愿与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经济利益。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渗透效益优先理念的合理、有效竞争而不是缺乏规制的、无序泛化竞争,市场经济对竞争的强调是为了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运作机制。尽管竞争中的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佳方式,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难免出现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盲

  • 标签: 利润最大化 效益优先 竞争经济 经济活动 市场运作机制 诚实信用原则
  • 简介:传统中国本土文化中虽然没有出现独立而成文之智慧财产法律规范,但在习惯法领域,智慧财产与其他财产性权利一样,仍然得到充分重视。从权利主体层面发掘传统智慧财产权利生成路径及其识别功能,可以发现,国家化、家族化、行业化构成了传统智慧财产的基本特征。

  • 标签: 传统智慧财产 国家化 家族化 行业化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社团革命”促成了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空前发展。通过非政府组织对体育公共物品的供给,来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文章通过对非政府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的缘起和发展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并借鉴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对我国体育非政府组织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优化体育非政府组织的治理模式,强化其承接体育公共服务专业化能力,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体育公共服务 公民社会 国家治理
  • 简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治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受制于整个国家的法治环境提升;上海法治环境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地方金融立法权限、金融监管权限、金融法律服务以及金融法律教育和研究等方面。解决这些困境应当基于我国的政治和法律体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是国家,上海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扮演积极的推动者角色。

  • 标签: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法治环境 完善路径
  • 简介:犯罪未完成形态处罚范围的判断依据并非普遍处罚原则以及罪质轻重程度,而是构成要件。中国刑法中没有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处罚范围的专门规定,普遍处罚原则是旧刑法时代类推制度的产物,不应继续存在。德日刑法须以有关犯罪未完成形态处罚范围的规定为依据定型构成要件,中国刑法则须先完成构成要件的定型才能判断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范围。犯罪未完成形态的不法来源是犯罪预备与未既遂实行,如果适用以构成要件为中心的规范判断路径,则中国刑法仅处罚极少数犯罪的犯罪预备以及部分犯罪的未既遂实行,在立法层面没有滥罚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嫌疑。

  • 标签: 犯罪未完成形态 普遍处罚原则 构成要件认知 规范判断
  • 简介:“公民个人信息”概念出现在刑法中始于《刑法修正案(七)》,之后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九)》及司法解释构成了现有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框架。从条文本身和司法实践考察,我国目前的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在立法层面构建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体系,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明确相关标准,从而遏制日益增长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 标签: 公民个人信息 刑法保护 司法实践 完善路径
  • 简介:《立法法》第25、44、58条对法律公布的规定存在若干缺陷.人们主要对“公布”是“签署”(法律性概念),还是“刊登”社会通用性概念)表见不一,而这两者本质上都是拟制的.法律公布是一种拟制,一种制度性事实,应受到物质生活条件和价值观的制约.法律公布的成功运作要综合民主动力、限度认识、效益衡量、程序安排、媒介选择等因素.在法律的纸面时代,将报纸刊登而不是长官签署、网络转载视为公布更合理.《立法法》对法律公布的规定应区分签署与刊登,明确法定载体,明确接收者,精确用语.

  • 标签: 《立法法》法律公布 签署 刊登 法律拟制 制度完善
  • 简介:从研究立场上可以把当下中国民法学的知识类型分为民法政策学、民法技术学及民法文化学。不同的立场决定了民法研究者采取不同的论证进路。随着中国大规模立法时代的结束,中国民法学的主导知识类型将会从民法政策学转向民法技术学。民法文化学作为一种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在中国的民法学研究中不会成为主要的知识类型。

  • 标签: 知识类型 民法政策学 民法技术学 民法文化学
  • 简介: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具有诸多相似性,实务界对二者的适用十分审慎。通过对我国相关法律条款的解读,情势变更主要包括"事由-原因-程序-理念-效力"五大要素;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事由-原因-效力-补充规定"四大要素,这些要素在实务中应当进行前后相继的评判,"事由"是其中最根本和首先被评判的内容,其根本特性是不可控制性。"事由"是客观事实,客观事实的评判仍然依赖个体差异的评价,其实质是合同当事人应对"事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

  • 标签: 情势变更 不可抗力 不可控制 努力程度
  • 简介:随着公益诉讼工作的全面开展,检察机关对在行政公益诉讼过程中如何强化调查核实权的保障措施具有强烈需求.实践中,行政公益诉讼中的检察调查核实权存在采取的调查核实手段单一、缺乏保障措施等问题,导致检察机关在案件事实认定及制发检察建议对象的认定上存在一定障碍因而,有必要通过强化人员配置、完善保障措施等方式强化行政公益诉讼中调查核实权的行使,从而为及时充分保护公共利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标签: 行政公益诉讼 调查核实权 保障措施
  • 简介:真正的执行难是指有执行条件而因种种原因致使执行行为不能依法正常进行、债权人的权益不能通过执行程序及时实现的现象。人民法院内部对执行活动的阻力和障碍一定程度上在于执行权配置中缺乏有效的权力分立和监督。在执行权力相互分立和制约的进一步改革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的执行权力优化配置改革应重在执行监督权的有效确立和实现。

  • 标签: 执行难 执行权优化配置 执行监督权
  • 简介:在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三种戒毒方式中,强制隔离戒毒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主要作用。但由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阶段,加上原有戒毒工作仍在继续执行存在一定的短板,造成目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戒毒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笔者通过深入学习《禁毒法》,结合当前场所面临的工作问题提出对策。

  • 标签: 强制隔离 戒毒管理工作 实施现状 改革措施
  • 简介:探究刑事政策与规范刑法之间关系的历史发展与自身逻辑,需要将刑事政策作为规范刑法外的顶层设计,并将规范刑法视为刑事政策外的微观治理看待。随着当代社会日益成为风险社会,作为规范刑法最活跃部分的刑法司法解释日益成为规范刑法工具理性延伸的领域,刑事政策需要能动发挥目的理性,化解体系性困境。刑事政策进入社会治理的微观路径日益依赖占据主要比例的刑法司法解释,刑法司法解释具有联系刑法立法与司法适用的位阶特质、扬弃立法解释与个案解释的属性特质、完善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化的结构特质,将在刑事政策与规范刑法之间发挥现实的实践纽带作用。

  • 标签: 刑事政策 刑法解释 司法解释
  • 简介:"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在法官已成为法院、法律缩影的时代,如何让百姓相信法院、信仰法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法官的认同与尊重。法官不被认同和尊重的多重因素就直观因素来讲,表现为:一是"执行难"问题。不少群众认为法院执行不力,法官暗箱操作,或想吃拿卡要,将判决书贬称"法律白条",甚至"打折出让判决书",认为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司法不如不要。二是人为放大冤假错案。

  • 标签: 法官地位 司法公信 法律需要 路径 权威 人民群众
  • 简介: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多民族国家,如何提升族际政治整合能力,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深入考察中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可以发现,纵向上各层级政府的职责同构,横向上政府各部门的职责碎片化,影响了中国政府族际政治整合能力的提升。提升族际政治整合能力的路径选择是:合理划分各层级政府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职责,在横向上整合相关政府机构的力量,形成治理的协同效应。

  • 标签: 族际政治整合 环节分工 协同治理 民族事务治理
  • 简介:“四个中心”建设法治环境配套的重点有立法和执法两个层面。立法的重点在于完善中央层级的金融立法、创新航运领域的地方立法;中央侧重于完善立法,上海市侧重于制度创新,如创新金融产品等。执法层面,上海市需要在实现行政监管的协调,提高行政服务的效能和透明度,建立健全国内金融、航运仲裁机构等方面有所作为。此外,要重视法治环境配套建设中的区域协调问题。通过建立区域立法协调机构和区域执法协调机制,解决区域在立法和执法中的可能冲突,形成“四个中心”建设所需的良好法治环境。

  • 标签: “四个中心”建设 法治环境 实现路径 上海
  • 简介:“示范诉讼”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前司法审判中化解群体性纠纷的一项重要路径,很大程度上是其与“代表人诉讼”制度实践博弈的客观结果。但事实上,作为“示范诉讼”应用价值核心的裁判张力,却往往因个案社会结构的“非均质化”、涉诉群体参与途径锁闭、审理信息“公开对称”机制缺位等原因,无法自然地获得延伸,实现“涉案利益群体”自主“认同息诉”的应然社会效果。而以司法公信力塑造为基轴,通过有机引入法社会学领域中的“法律合作社团”,释放公开程序场域效应,建构契合“示范诉讼”审判运行规律的程序性机制,引导涉案群体适度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体意志”下的个体权益回归,或将成为破解“示范诉讼”困局的必由之路径

  • 标签: 示范诉讼 代表人诉讼 司法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