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正>一、法律的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在法律实践和法制建设过程中,要不要引入价值因素和价值判断?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在法学界存在争论的复杂问题。自然法学派与分析实证主义的一个主要对立和分歧就在于:在法的创制和法的实现中,是否存在"价值中立"?法价值观能否成为法的要素?自然法学派认为,人定法必须要有自己的价值倾向,必须要以既定的价值为归宿,自然法——"整个人类

  • 标签: 价值理想 教育法律 工具合理性 教育立法 法制现代化 形式合理性
  • 简介:<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关头,产权革命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角度,探索产权同商品经济的根本关系。一、明确的财产关系现代股份制,以其法人所有权和股东所有权的结合与分离为前提,创造和发明了二重所有权运动形式。一方面,原始资金所有者把自己的资金投资给企业以后,从企业领取了资金所有权的凭证——股票,而丧失了对原有资金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企业接受

  • 标签: 企业家阶层 股东所有权 股份制企业 股票市场 财产关系 产权革命
  • 简介: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主要分歧在于,对语义范围的不同厘定,形式解释结论多接近词语的核心意思,而实质解释结论多在语义最大范围的边界徘徊。罪刑法定以保障人权为宗旨,保证人们的预测可能性是其根本所在。分析预测性可能性的工具是常识、常情、常理,由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获知。形式解释论立足于常识,人们凭借生活经验较易直观感知,而实质解释论的权威性源自抽象的逻辑推理,建基于个人的价值判断之上,较难达成一致共识,不利于保证一般人的预测可能性。

  • 标签: 罪刑法定 形式解释 实质解释 预测可能性
  • 简介:<正>基于"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正在成为我国刑法学派之争的一个方面"或者"我国刑法学界围绕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展开了争论"的学术背景,《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本期聚焦"栏目推出两篇力作,即陈兴良教授的《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以下简称"陈文")和张明楷教授的《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以下简称"张文")。读

  • 标签: 解释论 违法性 陈兴良教授 犯罪论体系 罪刑法定原则 张明楷教授
  • 简介: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外在表现,是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一般认为,仲裁协议应当通过书面形式来体现。如果仲裁协议未能满足此形式要件,以仲裁协议为基础的仲裁裁决就不可能得到法院的承认和执行。实际上,在仲裁程序的实务中,书面形式的认定出现了诸多难题。这方面较常见的问题是,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未签字的往来电传或传真是否构成“书面协议”,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 书面形式 《纽约公约》 示范法 联合国 当事人
  • 简介:隐性超期羁押在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其表现为"形式合法而实质非法",出现该现象与司法人员执法观念偏差、现行法律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司法资源匮乏、分配不合理有一定联系。只有建立科学执法理念、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机制、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才能从防范机制上遏制隐性超期羁押。

  • 标签: 隐性超期 人权 取保候审 宽严相济 司法审查
  • 简介:预算法定的内涵可以从形式与实质两个层面加以认知。形式意义的预算法定强调支出必须且只能在预算规定范围内进行;实质意义的预算法定强调拓宽预算事前授权的范围,同时将规制重心从预算执行者具体支配资金的行为转移至预算资金使用的重大变动、预算执行过程以及影响预算执行的外部因素上。在预算法的制度框架之下,形式意义的预算法定面临失灵的困境,预算对支出失去约束效力。实质意义的预算法定,有助于使预算效力重新得以实现。我国《预算法》的修订应当以实质意义的预算法定为方向,扩大预算授权范围,确立预算变更的多元可控机制,规定绩效预算的基本框架,制定宏观总额控制规则。

  • 标签: 预算法定 形式意义 实质意义 预算约束 预算支出 《预算法》修订
  • 简介:目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推行的人力资本出资形式,是贯彻党和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据笔者调查,推行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不少法律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促使人力资本出资形式顺利推行,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拟就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征,推行人力资本出资形式意义及其制度构建,推行人力资本出资形式需要研究的几个法律问题等作一探讨。

  • 标签: 人力资本 出资形式 法律问题 推行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人才强国”战略
  • 简介:<正>腾讯与奇虎360的恶性竞争事件已经告一段落,这是继微软黑屏事件之后引起最为广泛影响的互联网事件。该事件的教训是,在生死攸关的利益面前,互联网公司完全可以以牺牲用户的利益为代价大打出手,尽管是打着"保护用户不被劫持"的旗号。

  • 标签: 网络效应 腾讯 微软黑屏 权力形式 应用软件设计 垄断法
  • 简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的要求。人民法院传统的执行模式已难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面临极大的挑战。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的指引下,司法执行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引来了新的契机,司法执行制度的改革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为此,本刊特设立“司法执行制度改革的挑战与应对”专题,其主要内容:以执行财产全国联网查控为契机,顺应大数据时代法院执行发展趋势;我国参与分配制度一直扮演着准破产制度的功能,有必要使参与分配制度回归破解执行竞合的功能,并对参与分配制度申请条件做相应调整;基于我国国情,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和解形式了结,然而现行法律对执行和解并未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有必要深入分析执行和解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今后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非金钱给付义务案件的执行,当事人异议大,法院手段缺乏,实际执结率低,有必要完善迟延履行金制度;随着20I3年《公司法》的修订,造成了实务中如何实现对股东的追加执行,面临一定的困境,应当从规范股东追加执行的适用条件等诸方面入手,完善股东追加执行制度;为避免网络司法拍卖可能存在的缺陷和负面影响,应当对网络司法拍卖的信息管理和程序运行规则进行正确、合理的设置。这些文章的探讨,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司法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 标签: 法院执行 联网查控 参与分配制度 执行竞合 执行和解 股东追加
  • 简介:<正>一、导言在某种意义上,一门学科的发达程度往往取决于这门学科中概念的精细程度。民法以及其他许多部门法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形成林林总总的既有概念,如物权与债权、所有权与他物权等,法学家正是运用这些概念分析现实中的法律关系。尽管

  • 标签: 法律关系 法律主体 分析法学 所有权人 法学方法论 无权利
  • 简介:由于血液的特殊性,所以法律对于血液的采与供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制.但是基于成文法本身可能具有的局限性,所以血液规制的法律尽管可能体现了形式理性,但是在实质理性上可能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对于个案的适用显得生硬与僵化.所以在具体的案件中,非灵活的执行法律,可能损害个案的实质正义.

  • 标签: 血液 合理性 形式理性 实质理性
  • 简介:<正>引言形式理性是合同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与空洞的论述,本文主要以缔约过失制度为个案,展开对合同法形式理性的研究。当然,解决合同法,特别是我国合同法面临的相关问题也是本文的目标之一。推崇形式理性的法哲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把形式理性推向极端

  • 标签: 缔约过失 形式理性 内田贵 信赖利益 制度构造 合同成立
  • 简介:判例作为法律适用经验的原初形态,既是法律实践的直接经验来源,也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德国成熟的判例文本之形式构成和实质内容进行定位分析,能为我们厘清判例这种"混合物"的不同成分,进而明确这些"成分"在法律实践中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依据德国法的特点,这些成分可以以"法教义学"为标准划分为"法教义学成分"与"非法教义学成分"。一方面弄清判例中的"法教义学成分"是我们应该着力的重点,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非法教义学成分"。因为这些"非法教义学成分"有可能通过"教义学化"而被转化为法教义学因素。比如"法政策"因素,它在公法判例中的积极作用随处可见。所以对判例的成分分析需要根据不同的法律适用情景来具体讨论,从而规整出经验性的有效的分析范式。

  • 标签: 判例 法教义学 法政策学 成分分析
  • 简介:<正>晚近以来,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正在成为刑法解释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陈兴良教授与张明楷教授分别发表的《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与《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更是使两种解释论之间的对峙进一步加剧。然而,本文却试图说明,这一对峙是虚构的,这两种解释论,无论是从解释结论看,还是从定罪思路看,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差别。人们在一些具体案件上的争议来源于他们在信念体系与价值观念上的实质性分歧,而与解释立场并无关系。从而,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不过是一种学术姿态上的分歧,或者说,是一种口号之争。此外,本文还将揭示,这种口号

  • 标签: 刑法解释学 解释论 陈兴良教授 违法性 张明楷教授 刑法条文
  • 简介:<正>一、"类型"作为独立的讨论客体在今日的科学研究中,类型方法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从最初的生物学与医学(特别是精神病学),到当今之心理学(特别是人格心理学)与模型论,"类型"几乎在所有自然科学的领域,都获得了渗透式的发展。不仅如此,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如历史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也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类型思维的极度倚重。这其中,最可注意者,乃是MaxWeber首倡的"理想类型"之方法。

  • 标签: 吴从周 法学方法 模型论 行为论 人格心理学 生活事实
  • 简介:<正>众所周知,审查判断证据,是指司法人员对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查证核实,找出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性,确定其证明力,并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对整个案件事实的客观真相作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活动。换句话说,就是对所收集的证据,根据其固有的本质属性(客观性、关联性),结合具体的案情,通过大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

  • 标签: 审查判断 形式逻辑 证据材料 案件事实 司法人员 思维形式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在现今我国的刑法理论上,针对犯罪构成体系,源自苏俄四要件封闭式体系与德国的阶层体系之间形成激烈的交锋。在笔者看来,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的主张很明确,那就是直接引进德日阶层体系,以违法和责任为基础重新构建犯罪论体系,可问题是,究竟如何把握阶层之间的关系才是较为妥当的,这是重构者们必须面对的。

  • 标签: 构成要件理论 违法性 犯罪论体系 陈兴良教授 犯罪构成体系 法益
  • 简介:从理论上对法治之本质、形式与结构特征进行恰当地界定,有助于从整体上总揽法治建设的制度格局.把社会主义法治定位为本质上的"人民之治"、形式上的"宪政之治"和结构上适度的"社会自治",对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主体力量、制度形式和社会结构特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法治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 法史学 法治战略 宪政 社会自治 法治建设
  • 简介:<正>我国企业及民事立法中有关企业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形式的规定尚不完善。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一、忽视以财产为内容的责任形式。在法律责任形式体系所包含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形式中,现行立法对企业经营者法律责任的规定比较注重行政责任,尤以其中的行政处分适用最多。而以财产为主要内容的民事责任则被排除在

  • 标签: 法律责任形式 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处分 民事立法 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