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代以来,以梁启超为代表我国思想界展开了公德与私德争论。梁启超认为,无论公德、私德,本质都在于为公共利益服务,他试图以构建公德来促使个人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献身,而将公德培育又纳入私德范围,强调个体道德实践。梁启超公德观以日本公德思想为中介,有其西方思想渊源。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边沁首次提出私人伦理与公共伦理区分,密尔进一步将之发展为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公共道德是不同于私人道德外在规范,主要由社会制裁加以维护,其培育则依靠国家引导。中国古代公共道德理论是强调理想与现实相统一应用哲学,把公共道德看作是一种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生活艺术。在这一视野下,由于商业在当代经济活动居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以商业契约原则为核心,通过社会监督和国家引导,在上层建筑领域中构建公共道德。

  • 标签: 公德 私德 社会契约
  • 简介:康德自然观一直受到广泛误解,“人是创造终极目的”这一命题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典型代表,他二元论哲学框架也被指责为人与自然对立罪魁祸首。然而人们只注意到康德对理性主体高举,却忽视了他在美学和历史哲学关于“自然主体性”阐发;在其中,自然不但不是僵死、对象性东西,而且被认为在人之成为人过程以及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康德所努力探索是一种现代版“天人合一”蓝图,使得自然科学和人类自由都得以保全。

  • 标签: 康德 自然观 现代 天人合一
  • 简介:一问题提出:道德治理究竟"治什么"?党十七届六全会首次提出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歪风邪气"。此后,道德治理问题开始受到学界关注。党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由此,道德治理问题更成为学术界和实践工作部门共同关注和探讨热点问题。

  • 标签: 道德治理 内在统一 范式 伦理 经济 极端个人主义
  • 简介:“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时,有人担心这一方略是否会带来人治后果,也有一些法学家则对其合理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最好治理方式是法治,因为法治实质是法律家之治,而且我们也可以培养充分而全面的法律人才,制定完备法律,建立完备法律制度。简而言之,法治具有极大可操作性,相反,德治却不具有。所以“在法治正在全面推行社会里,德治应该缓行”。面对这一质疑,伦理学工作者必须做出解答,当然这

  • 标签: 《法治社会中的伦理秩序》 书评 德治理论 李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以德治国
  • 简介:<正>我们祖国,是历史悠久文明古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义之邦”盛誉。我们祖先,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文化,有着优良道德传统。这些宝贵历史遗产,认真地加以清理、审查,有批判地加以吸收和继承,这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整个中华民族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早在民

  • 标签: 道德遗产 毛泽东同志 中华民族 批判继承 历史遗产 文化遗产
  • 简介:在《实践理性批判》,由于意识到先验自由实在性不能从一个思辨理性设想理知世界获取,康德于是先肯定道德律令存在,再以此出发去设定自由。康德直接肯定道德律客观有效性,认为我们理性可以直接意识到这一点,具有自明性。阿多诺指出,康德这种严格道德命令,这种简单绝对应当,绝不是自明,康德绝对应当其实是一种压制,是对复杂现实条件归约。阿多诺对康德道德哲学批判,是为他设想伦理寻求第三条道路做铺垫。

  • 标签: 阿多诺 康德 道德律 自明性
  • 简介:在荀子看来,儒家之道既包含了"天人合一"形而上旨归,也吸纳了政治(礼、法)和伦理(仁、义)多重维度。在儒家之道,外在礼法制度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必要手段,也是培养仁义等伦理道德情感教化方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既包含了在心灵活动层面的理论思辨,也涵盖了在实践活动层面的德性实践活动和外在善。对二者而言,设立法律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坏人和维护社会秩序,更重要是能够促进人们德性塑造。

  • 标签: 德性 礼法 幸福 荀子 亚里士多德
  • 简介: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原初关系考察,列维纳斯构建了一种以绝对责任和爱为基础好客伦理。这种好客伦理是对自我中心主义解构,它包含了利他主义与自我牺牲伦理品质。这种好客伦理为人与人之间和平奠定基础。人类和平不能通过战争与建立帝国来实现,只能通过个体面对面的伦理善来实现。由个体间伦理善延伸到族群、国家关系,才能构建和平世界。好客伦理告诉我们:新世界政治秩序基础应该是伦理,责任与爱是个体、民族、国家之间差异而和平地共处基础。

  • 标签: 列维纳斯 无条件好客 伦理 和平世界
  • 简介:公正之于社会,恰如真理之于思想,公正不仅跟法律和制度有关联,从更大意义上说,它更是一个哲学话题,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完善制度,更代表着一种完美的德性。一般来说,公正是涉及社会全体成员相互间关系一种理想状态。从社会和个人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内在美德和良知;从社会制度层面讲,公正则是人们获得理想社会秩序手段。

  • 标签: 公正思想 理想状态 德里达 社会秩序 反思 制度层
  • 简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公共管理到行政管理再到公共管理历程。人类伦理关系普通性决定了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研究伦理问题必然性。但是,20世纪行政学发展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否定了伦理研究可能性。随着行政学理论发展,以及公共行政从政府管理推广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伦理学建立已经成为时代课题。揭示公共管理伦理产生可能性,对于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

  • 标签: 公共管理伦理学 行政学 威尔逊-韦伯范式 西蒙范式
  • 简介:人类社会不存在无价值政治。政治伦理产生,正是根源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价值选择。从政治伦理发生看,人类社会政治活动对政治实质和政治形式价值分析、对“政治是什么”与“政治应当是什么”价值取向、对政治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抉择,是政治伦理发生和建构基础和前提。

  • 标签: 政治伦理 价值前提 政治实质 政治形式 实质价值 形式价值
  • 简介:孔孟有自己生死观.他们将人生死与“命”、(生死)祸福与“德”联系起来确立了“乐天知命”、“修身以俟之”生死态度.以“德”取福延伸就是生死以“义”生死价值观.这种生死价值观最终决定于生死目的.孔孟认为,人目的在于“仁”,修德行义都来源于对“仁”追求.

  • 标签: 生死 祸福
  • 简介:在现代国家法治化进程,公民服从法律是一项政治义务,而不是单纯法律义务。公民不是简单地服从法律,而是能独立运用自己理性辨认和确认法律正当性,在服从法律过程推进法治健全与完善。因此,在现代国家推进法治发展过程,作为公民政治义务,公民对法律服从至少需要思考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公民自愿性,如何提升公民守法意识;其二是法律正当性,即法律必须是正当,符合正义要求。

  • 标签: 法律服从 自愿性 法律正义
  • 简介:信任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理论热点之一。不同学科从不同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研究成果,但依然有深化和提升空间。从哲学视角研究信任问题,除了当前伦理学维度之外,还可以从人学维度出发围绕利益、自由和责任等范畴进行探讨;从价值论维度研究信任本身蕴含价值观念和价值原则。其核心问题是社会生活中值得信任行为和品性,即交往实践自由和责任问题。

  • 标签: 信任 哲学视角 自由与责任
  • 简介:作为一个伦理政治问题雾霾治理所关注核心问题是:面对共同环境危机和不同个人利益诉求,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正义原则来界定各种环境参与者所应承担治理义务,并决定不同环境治理参与者应当承担多少减排责任或受到多大程度权利限制。人们试图运用污染者付费、获利者付费、人均平等责任等原则来决定谁该承担治理雾霾成本。但这些原则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这篇文章尝试提出一种基于机会成本平等家务负担原则,为分配雾霾治理成本提供一个不同版本方案。

  • 标签: 雾霾治理 责任原则 负担分担 机会成本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认识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道德评判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能力,是促进人发展重要因素。但我国传统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对学生道德能力培养,造成道德能力培养错位和缺位现象。主体意识凸显、新交往形式形成及德育不断发展,为道德能力培养提供了诸多可能性条件。现代德育应面向生活世界,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结合,以“生成的人”方式培养人,提高学生道德能力。

  • 标签: 道德能力 德育 培养
  • 简介:尊严是人之为人基本属性和内在价值,它在哲学上具有两个向度,即人尊严一方面是簪遍性,这是确保人生存地位基本尊严,是人之为人根本标志。作为普遍性的人尊严是授予性,是平等、客观,这是人所兵有的生物性使然。另一方面。人尊严又是独特性,是我之为我特殊符号,这是由于每个人在后天自我发展中都会凸显个我性.作为独特性的人尊严是获得性,是差异、主观、相对,这是人所区别的社会性使然。作为独特性尊严,既可获得,使之丰厚、高尚,也可丧失,使之薄寡、卑劣。

  • 标签: 人的尊严 向度 普遍性尊严 独特性尊严
  • 简介:<正>古代社会家教凝结了封建社会各种生活准则、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它是家长对子女所进行有关道德、礼节、生活规范教育。历代世家,名门望族和统治阶级思想家、文人学者都制订过有利于家门兴盛教子方法,因此它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宣扬统治阶级伦理道德规范。首先,古代家教强调严格遵守封建伦理纲常,“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子.忠孝》)。这“三纲”说是做大臣

  • 标签: 统治阶级 子方法 文人学者 颜氏家训 名门望族 伦理道德规范
  • 简介:<正>马克思公平观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组成。(一)公平物质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认为,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具有公允性,即商品生产奉行等价交换原则,其基础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和个人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基础就在于物质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生产条件,即劳动力。”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发生

  • 标签: 公平观 马克思 行等价 资本主义社会 全体劳动者 简单商品经济
  • 简介:<正>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当他13岁从中学肄业后,就确定了处世要则57条。其主要摘录如下:1.交友无失敬意.2.不轻侮他人.3.不谄媚他人.4.对待自己宜常快乐.5.遇重要事项,宜出之以真挚.

  • 标签: 华盛顿 少年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