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对道德教育本体认识的偏差,当前的道德教育简约为道德行为规范的植入、接受和行为训练,遮蔽了道德规范所依赖的价值取向及其合理性论证,道德教育没有实现其工具功能和本体功能,陷入了无效的困境。其根源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道德教育走出困境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以实践思维方式思考道德教育。实践思维方式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的生存,因而要求道德教育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取代德目的灌输。培养道德选择、判断能力的策略是:教学生以公正作为道德判断的原则;采用“+1示范法”,即用高于学生原有道德判断水平1个阶段的观点和论据引起道德认知冲突:奉行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运用“公正团体”策略。

  • 标签: 道德选择能力 能力的培养 道德教育 实践思维方式 道德判断 道德行为规范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认识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道德评判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我国传统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造成道德能力培养中的错位和缺位现象。主体意识的凸显、新的交往形式的形成及德育的不断发展,为道德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诸多可能性条件。现代德育应面向生活世界,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结合,以“生成的人”的方式培养人,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

  • 标签: 道德能力 德育 培养
  • 简介:摘要:小学生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有表象性和不稳定性。加强小学生的道德体验活动,在体验中深化道德认知,丰富积极的道德情感,对促进他们道德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搭建道德体验平台 、开拓道德体验天地、优化道德体验环境、把握道德体验机会、增强道德体验驱动力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通过深化小学生道德体验,促进小生道德能力的发展。

  • 标签: 小学生 道德体验 道德能力 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代社会生活中,道德教育往往被简化为道德规范的接受和行为训练,而对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面临生活中真正的两难选择时不能或不会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文章从道德选择的含义出发,分析了道德选择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阐述了道德教育要走出这样的困境需要改变知识灌输的道德教育模式;采用道德两难问题激发认知冲突;实现规范约束和教会选择的同步共进。

  • 标签: 道德选择 教育灌输 认知冲突理论
  • 简介: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判断能力,在规范人际关系上发挥着法律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对此进行研究为中国学校道德教育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手段.使道德教育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德国道德心理学家林德设计的“道德判断测验(MJT)”界定了道德认知和情感。对湖北省青少年的研究发现,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总体相对偏低。在政治面貌这一特征上出现了显著差异,而性别职业学历、是否为独生子女、家住农村或城镇等方面的不同不会带来显著差异。具体到各特征内部,出现了年龄、政治面貌等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 标签: 道德判断测验 道德教育 C分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强化法规制度建设的“刚性约束”,更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能力的“软性提升”。基于是非感的道德判断力、基于正义感的道德选择力、基于善恶感的道德自制力、基于责任感的道德实践力是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能力的基本构成。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能力旨在实现制度补益、个体提高、群体提升。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能力,既要加强政治制度伦理建设以提供“制度依赖”,又要强化官员道德教育以进行“主体浇灌”,还要建立道德行为纠偏机制以实施“外科矫正”。

  • 标签: 党员领导干部 道德能力 执政能力 从严治党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性主体道德理想的基础。现代社会寻求正义的社会制度所需要的道德能力,是一种超越了心理学意义上的能力,是一种更为高级的道德哲学意义上的能力,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即合理的价值观、正义感和仁爱心、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在实践中确立价值观、树立正义感、培养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构成了公共行政道德能力的内涵。

  • 标签: 公共行政 道德能力 价值观 正义感 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
  • 简介:基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道德失范、价值取向多样化所引起的价值选择的失据、市场经济对德性伦理的消解的事实,我们需要通过整合来规整我国的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整合以及相关道德教育资源的整合达到提升个体道德能力的效果。

  • 标签: 整合 个体道德能力 提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直以来,思辨能力都是指思考辨析的能力,而学生思辨能力则是基于生活实践出发,合理利用具备的知识,理性分析问题、看待问题,进而创设性的应对实际中问题的综合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调的思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最后用严谨的语言表达出结论的能力。文章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及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 标签: 思辨能力 道德与法治 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公共组织快速发展但同时其道德能力缺失问题凸显.在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的视角上分析,我国公共组织道德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有:社会自制理念滞后,公民参与极其不足,公共精神严重缺失等.探寻提高公共组织道德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公共组织治理理念,提高公共组织公益性和公信力,扩展公共领域和弘扬公共精神.

  • 标签: 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道德能力 公共领域 公共精神
  • 简介: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应从改变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教师良好的榜样形象,突出实践的教育环节等方面入手,使大学生在道德冲突面前能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在实践中做出正确道德选择,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标签: 大学生 道德选择能力 培养途径
  • 简介: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为平凡,时代需要我们培养的未来人才要具有合作交往能力与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与同伴交往的道德实践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互助交往的心理障碍,探索了小学生互助交往道德行为的心理构成,探索了培养小学生互助交往道德实践能力的对策。

  • 标签: 互助交往 心理障碍 对策思考
  • 简介:摘要:思辨力是一个人思考、分析和辨别能力的综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的思辨能力是指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在出现问题时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不追随他人,有正确的价值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加理性。目前,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思辨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论证能力

  • 标签: 初中道德 法治课堂 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