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国际阅读测评项目基本都提供阅读水平表现量表,用以报告特定年级或年龄阶段学生阅读水平的层级表现。解析“NAEP阅读表现水平说明”和“PISA阅读精熟度水平描述”,可获两点启示:其一,阅读水平描述维度应源于阅读测评框架中设定的阅读测评领域或目标,以此保证试题和结果报告的内在一致性;其二,只要研究并洞察阅读能力隐性发展的规律,阅读能力发展的轨迹就是可测量、可描述的。阅读水平表现量表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
简介: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承载人们阅读和写作的外部环境,数字化文本阅读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们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对PISA数字化阅读素养测评框架及题目设计的分析,可见PISA数字化阅读所评价的认知要素主要可以分为“获取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大范畴,并按照“文本处理”和“导航”这两个轴线设计了四种不同的题目类型。“文本处理”意味着读者所要处理的文本篇幅长度为何或文本内容是否复杂;“导航”则代表着读者需要访问的文本数量的多少或导航形态是否复杂。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字化文本阅读能力以帮助他们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国今后的阅读教学及评价需注意以下几点:关注超文本阅读中“方向感丧失”与“认知过负荷”问题;强化学生对多重文本(Multi—text)信息的综合能力;重视对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简介:以PISA数据为依据,研究东盟四国学生的家庭藏书量、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材料类型及其与学生阅读素养水平的关系,我们发现学生的藏书量低于国际均值,与所在国当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致;阅读时间和阅读积极性整体高于国际水平;日阅读30-60分钟的成绩效应最明显;书籍类型与阅读素养水平的关系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非虚构类书籍、报纸、虚构类书籍、杂志和漫画;课外阅读时间的成绩效应高于家庭藏书量.针对这亿结果,笔者建议各级图书馆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服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加报纸和非虚构类书籍的提供量和方便度,消除家长对阅读课外书影响成绩的担忧.
简介:本文通过对PISA2000阅读素养测验的不同语言组的DIF检测,发现中文版出现DIF标记的项目较之其他语种版本而言,数量较多,在"反思评价"认知过程中尤其突出。日语与英语、芬兰语版本的DIF项目数量只有中文版本的二分之一左右。本文最后对DIF产生原因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简介:传统“小学”对于声调的描述定性而模糊,五度标记法出现之后,使得声调有了定量的标准。五度标记法在纵向的相对音高走势上简明易用,是有其优势的。在横向坐标轴(时间)上,该法却没有任何标记来表明声调内部时间与音高的关系。根据五度标记法的创制原理,在praat中绘制音高曲线,并将之按照对应关系表示到五线谱中。如此,可以清晰地看出五度标记法为求简洁所忽略的音高变化,也可大致看出音高开始变化的时间点。再根据此时间点与五线谱中的音高曲线的关系,结合声调曲线中的2-3个关键点,即可确定声调内部的节奏。描述音高的细微变化与声调的节奏变化对更深入研究与传播汉语有重要意义。
简介:基于PISA2009的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使用两水平线性模型,考察阅读投入对15岁学生阅读素养成绩的影响,并分析该影响模式在中国上海、韩国、芬兰和美国之间的异同。结果发现:(1)总体上,在四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阅读投入均与阅读素养表现关系密切。(2)具体到构成阅读投入的各个变量,阅读兴趣、控制策略、理解和识记元认知策略以及总结元认知策略均对阅读素养表现有正向预测作用,这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表现出基本一致的模式;阅读时间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网上阅读活动的多样性、校内阅读变量、记忆以及精细化加工策略对阅读素养表现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此外,本研究探讨了从增加个性化阅读时间、增加阅读文本的多样性以及进行有效学习策略的指导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投入。
简介:摘要:国际性教育评估项目PISA指出,阅读素养是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发掘潜能、有效参与社会生活,而对文本进行理解、运用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应该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PISA测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真实,所有试题情境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要以PISA为导向,将真实有效的情境化教学方法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