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应激(chronicmildstress,CMS)抑郁模型大鼠局部脑区RES1(RattshomologofzebrafishES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合行为学改变,探讨RES1基因在抑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抑郁的发病机理。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应激模型组,利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行为学表现。提取大脑海马组织中的RNA,以GAPDH为内参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鼠大脑海马内RES1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活动能力下降,兴趣丧失,与临床抑郁症的精神抑制症状相似。模型组RES1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1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简介:目的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进展性的肾脏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目前的研究表明,miRNA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miR-18a、miR-19a、miR-194及TSP-1在高糖与TGF-β1刺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miRNA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监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低糖组(终浓度5mmol/L)、高糖组(终浓度30mmol/L)及高糖组+TGF-β1组不同时期TSP1mRNA、miR-18a、miR-19a及miR-194的表达水平。结果TSP1mRNA的表达水平随血糖浓度的升高及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miR-194成逐渐下降的趋势,但miR-18a和miR-19a的表达水平并未随血糖浓度改变有明显变化。通过TGF-β1处理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48h,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经TGF-β1处理的高糖组相比,TGF-β1+高糖组能进一步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mRNA的表达水平,使肾小管上皮细胞miR-194的表达进一步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TGF-β1对TSP1的表达水平起正性调节作用,对miR-194的表达水平呈负性调节作用,而针对TSP1是否为miR-194靶向调节基因,还需后续试验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肝纤维化相关差异表达mRNA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构建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化动物模型,分为胆管结扎模型组、只开腹不结扎对照组以及胆管结扎并且赖氨大黄酸(RHL)治疗的赖氨大黄酸组。2应用芯片技术分别检测模型组组与对照差异表达的mRNA、赖氨大黄酸组与模型组差异表达的mRNA。3对差异表达mRNA进行整合分析,确定对肝纤维化有影响的差异表达的mRNA。4应用MoleculeAnnotationSystem(MAS)软件对差异表达mRNA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1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635个基因表达上调,366个基因表达下;赖氨大黄酸组与模型组相比,59个基因表达上调,43个基因表达下调。2重合分析共43个差异表达的mRNA。3GO分析显示43个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器参与结合、分子调节器、代谢调节过程等功能。4KEGG分析显示43个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PPAR信号通路、代谢途径、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传导通路。结论差异表达的mRNA可能影响肝纤维化进程。
简介:目的:探讨人肝癌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法测定8例人正常肝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及10例肝癌组织中SOCS-3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相比较,肝癌组织SOCS-3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肝硬化组织与正常肝组织SOCS-3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OCS-3表达下降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RNA-seq技术检测脓毒症大鼠24h、48h脾组织mRNA的表达变化,从而分析脓毒症脾功能障碍可能的机制。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等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来建模。对照组仅行开腹、关腹。2组术毕均肌肉注射平衡液5 mL/kg。术后24 h、48 h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取脾组织提取RNA后采用RNA-seq进行mRNA检测,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脓毒症大鼠脾组织mRNA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差异及涉及的相关通路。结果大鼠建模后24、48小时,相对于对照组,脓毒症大鼠脾脏组织mRNA表达上调数分别为1 030个,1 354个,下调数分别为935个,1 763个。其中,脓毒症大鼠脾组织随时间变化,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及凋亡相关通路相关mRNA表达差异明显。脓毒症大鼠脾组织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相关信号通路的mRNA表达情况为脓毒症24 h大鼠脾组织mRNA表达上调,而48 h转为下调的基因有2个,上调转为正常表达有22个,正常表达转为下调有30个,表达下调转为上调有1个,下调转为正常表达有2个,正常表达转为上调有10个。细胞凋亡相关通路中,脓毒症大鼠24 h脾组织mRNA表达上调,而48 h转为表达下调有1个,从表达上调到正常表达有5个,从正常表达到表达下调有9个,从正常表达到表达上调有10个,从表达下调到表达上调有1个,从表达下调转为正常表达有1个。结论早期过度炎症反应,晚期免疫抑制是脓毒症重要机制之一。其机制可能跟细胞-细胞因子受体、凋亡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ⅡA型磷脂酶A2(PLA2GⅡA)mRN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评估PLA2GⅡA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病程监测和预后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配对组织(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肿瘤远端切缘组织)中PLA2GⅡAmRNA的表达水平。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3组组织中的PLA2GⅡAmRNA水平的差异及结、直肠癌组织中PLA2GⅡA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①PLA2GⅡA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及远端切缘组织,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癌组织组90.91%,癌旁组66.67%,肿瘤远端切缘组51.52%(P〈0.05)。②女性组、早期组和无转移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的PLA2GⅡAmRNA表达水平比男性组、晚期组和有转移组高(P〈0.05)。结论PLA2GⅡA基因可能参与了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ABCG2mRNA的表达水平与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3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TE方案化疗(多西他赛+表柔比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BCG2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定量表达,明确ABCG2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30例乳腺癌患者经3个周期化疗后CR3例,PR18例,总有效率为70%(21/30)。30例乳腺癌患者中化疗前ABCG2mRNA阳性表达率为63.33%;化疗后阳性表达为33.33%;根据化疗结果将3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有效组21例与无效组9例,比较两组ABCG2mRNA阳性表达结果显示,有效组ABCG2mRNA阳性表达11例,阳性表达率为52.38%,无效组ABCG2mRNA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率为88.89%,两组阳性率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G2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XCL12/CXCR4/CXCR7 mRNA及其蛋白在子宫腺肌病(AM)患者子宫内膜与肌层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子宫全切及次全切术或病灶切除术,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M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n=30)。选择同期于同一家医院接受子宫全切及次全切术,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术中留取在位子宫内膜及含异位病灶子宫肌层组织,对照组患者术中留取在位子宫内膜及子宫正常肌层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子宫内膜及肌层组织中CXCL12/CXCR4/CXCR7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者CXCL12/CXCR4/CXCR7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5-KY004-08),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子宫肌层组织CXCL1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05±0.01)与(0.24±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2±0.01)与(0.11±0.0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7、P=0.014,t=3.196、P=0.009)。研究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CXCR7 mRNA表达水平为(0.007±0.0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02±0.00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P=0.035);而在2组患者子宫肌层组织的表达水平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子宫肌层组织CXCR4 mRNA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子宫肌层组织CXCL1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CXCR7蛋白表达水平为(0.88±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2±0.17),而在子宫肌层组织的表达水平为(0.69±0.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0.29),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6、P=0.046,t=-2.807、P=0.019)。研究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的CXCR4蛋白表达水平为(2.08±0.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9±0.8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8、P=0.036),而2组患者子宫肌层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L12/CXCR4/CXCR7在A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XCR7有关。CXCL12在AM发病中存在转录后调节。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胃癌(GC)患者外周血TWA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7例GC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外周血TWA1表达量,随访并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TWA1 mRNA的阈值,分组比较TWA1 mRNA不同表达患者的PFS情况。Cox回归模型评估TWA1 mRNA水平对G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0.91±5.76)个月,随访率为94.79%(91/94),平均PFS(21.83±5.13)个月。TWA1 mRNA对GC患者PFS判定的曲线下面积为0.781(95% CI:0.687~0.875,P<0.001),截断值为1.27。TWA1 mRNA高表达患者的PFS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χ2=14.415,P<0.01)。淋巴结转移(HR=3.328,95% CI:2.098~5.971,P=0.044)、TNM Ⅲ~Ⅳ期(HR=3.400,95% CI:1.114~4.795,P=0.011)及外周血TWA1 mRNA高表达(HR=7.429,95% CI:1.711~32.263,P=0.007)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TWA1的表达与GC患者PFS显著相关,TWA1 mRNA水平对GC患者随访预后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及肺栓塞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及肺栓塞患者的共同信号通路,筛选两对比组共同的差异mRNA。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单纯肺腺癌、单纯肺栓塞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每组4例,共计16例),采用RNA测序技术检测16例入组人群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将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组与单纯肺腺癌组基因表达谱数据作为一个数据集,单纯肺栓塞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数据为另一个数据集。经R语言筛选两数据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经Excel软件取交集,获得两对比组共同差异mRNA。并通过基因本体(GO)注释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两对比组共同的功能聚类及信号通路。结果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组对比肺腺癌组、肺栓塞组对比健康对照组的共同差异mRNA有14个,其中上调10个,下调4个,差异最明显的下调mRNA是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SLC9A3);GO分析表明两对比组均与细胞生物过程、补体反应、炎性反应等相关,KEGG通路分析表明两对比组的共同富集的通路包括补体和凝血级联、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显著下调的差异mRNA SLC9A3或可作为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的生物标志物。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的发生可能涉及补体反应、炎性反应等分子功能,也可能与补体和凝血级联、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肺特异性X蛋白(LUNX)基因的mRNA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理类型及分期的相关性及其对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89例患者为NSCLC组,以同期收治的5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BCRP、LUNX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外周血中BCRP、LUNX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NSCLC患者BCRP mRNA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其LUNX mRNA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类型无关(P>0.05);BCRP mRNA表达组与LUNX mRNA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无表达组(P<0.05);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BCRP mRNA表达、LUNX mRNA表达均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中BCRP、LUNX mRNA的水平显著偏高,且BCRP mRNA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LUNX mRNA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TEN、VEGF和RRM1mRNA表达水平的体系,并对表达水平进行评价。方法以正常人外周血构建PTEN、VEGF、RRM1和管家基因actin的定量标准曲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中的“双标准曲线”模型对80例肺癌患者和200例正常人的上述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TEN和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正常组织,PTEN、VEGF基因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P-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两者的基因表达呈负相关。RRM1基因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组织学类型以及P-TNM分期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能够较好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PTEN、VEGF和RRM1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给予客观评价,为后期的治疗和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131I不同时间照射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取放射性碘(^131I)水平的变化以及检测是否影响NISmRNA表达。方法:分化型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GTHW3)培养在DMEM培养基中,应用同一活度(20μCi)的^131I对培养癌细胞进行不同时间(6h、12h、24h、48h)的照射。γ计数仪测定放射性碘(^131I)摄取率。采用RT—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的NISmRNA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的放射性^131I照射使甲状腺癌细胞摄取^131I降低;凝胶电泳显示放射性^131I照射24h后GTHW3细胞NISmRNA表达降低;照射组各时间点的^131I摄取率及24h和48h的NISmRNA表达与未照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31I照射可使DTC细胞的NISmRNA表达降低,提示^131I照射致DTC细胞失分化及其摄碘能力降低可能与DTC细胞NISmRNA表达降低有关。
简介:采用含有亚抑菌浓度(1/2×MIC)山梨酸钾的LB琼脂平板连续传代的方法,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进行诱导,获得具有一定耐受性的大肠杆菌菌株;通过定量竞争性RT—PCR检测诱导后的各个菌株与未经诱导的各个菌株的acr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个菌株经过含有亚抑菌浓度山梨酸钾的LB琼脂连续培养10代后获得的诱导菌株,与普通LB琼脂平板连续培养10代后获得的菌株相比可以耐受更高浓度的山梨酸钾,并且acrA-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后的各个菌株中比未经诱导的各个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大肠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中acrA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可能与大肠杆菌对山梨酸钾的耐受程度增加有一定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实验组)及3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中LUNX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实验组NSCLC患者外周血中LUNXmRNA阳性表达率为58.93%,而对照组无表达(P〈0.05)。②NSCLC患者外周血LUNX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以及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LUNXmRNA的检测可作为评价NSCLC发生、发展潜在指标,对判断病程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50例胃溃疡患者中19例(38.0%)检测到hTERT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hTERTmRNA表达水平(12.78±0.97)copies/ml, 96例胃癌患者血清样品中均检测到hTERTmRNA上调表达(96/96
简介:目的探讨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nm23基因mRNA和bcl-2基因mRNA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33例乳腺癌组织中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nm23基因mRNA和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对患者生存率进行了回顾性随访。结果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和nm23基因mRNA在乳腺癌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4,P=0.0033,P=0.0226)。腋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与阳性组生存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05)。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和nm23基因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cl-2基因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最具价值的指标是Src基因mRNA和wtp53基因mRNA。此外,nm23基因mRNA、腋下淋巴结转移也是重要的预后指标。多种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判断的正确性。
简介:目的观察烫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切痂其骨骼肌解偶联蛋白(UCP)2、UCP3mRNA表达水平的异同.方法选用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112只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后分成4组:A组不切痂,分别于伤后8、24、96、120、168h处死;B组伤后8h切痂,于伤后24、96、120、168h处死;C组伤后24h切痂,伤后96、120、168h处死;D组伤后96h切痂,伤后120、168h处死.测定各组大鼠各时相点的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及腓肠肌UCP2、UCP3mRNA表达水平.结果(1)血清瘦素水平:A组大鼠伤后24~168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B、C、D组伤后120h和(或)168h均高于A组(P<0.01).(2)血清TNF-α水平:A组伤后各时相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伤后各时相点均低于A组(P<0.05或0.01).C组伤后168h低于A组(P<0.05).(3)腓肠肌UCP2mRNA的表达量:A组大鼠在烫伤后8h即已明显升高(P<0.01),24h到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B、C组伤后168h时分别为0.32±0.20、0.35±0.15,明显低于同时相点A组0.71±0.12(P<0.05).各组腓肠肌UCP3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UCP2类似.结论大鼠严重烫伤后UCP2、UCP3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代谢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休克期切痂可降低这一表达,降低代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