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性,探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联合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CIM)的临床应用,为有效防控院内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临床样本的非重复CRE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另随机选取124株美罗培南敏感性降低[最小抑菌浓度(MIC)≥2 μg/mL]的CRE,联合mCIM与eCIM判断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情况。结果 共检出747株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59.97%),分布科室广泛,其中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分别占51.67%和22.09%,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道(57.30%)。CRE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2%、30.6%),对其他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对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类及头孢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90%。随机选取的124株CRE中有110株产碳青霉烯酶,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CRE 91株。结论 CRE感染情况严峻,需加强管理,有效降低院内CRE感染率。eCIM联合mCIM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表型筛选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封管溶液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长期导管堵塞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入住本院血液透析室,通过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封管液进行封管,观察组的45例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液定期进行封管,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导管通畅情况和透析血流量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导管畅通度高于对照组、因堵塞更换导管的次数少、透析血流量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深静脉长期导管中使用尿激酶溶液进行封管,有利于保持导管通畅、减少因导管堵塞而更换导管的次数、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合立体定位微创手术与尿激酶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从医院接纳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中随机抽取150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联合治疗组与普通治疗组,每组75人。联合治疗组实施了立体定位微创手术并辅以尿激酶治疗,而普通治疗组则接受了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两组间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较普通治疗组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血肿吸收速度、血肿周围水肿范围以及首次血肿清除量方面,联合治疗组均优于普通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仅为1.33%(1/75),显著低于普通治疗组的9.33%(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4,P=0.029)。结论:采用立体定位微创技术与尿激酶相结合的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肿影响,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结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救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34人。两组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尿激酶,观察组使用依达拉奉结合尿激酶,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总概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32.38%,P<0.05。结论: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使用伊达拉奉结合尿激酶进行治疗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有效地提升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还减少了患者服药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促进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2019年4月到2021年2月30例在我科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肝素封管,试验组接受小剂量尿激酶封管,对患者封管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流量、静脉压的变化情况、凝血酶原时间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情况、凝血酶时间情况、纤维蛋白原情况、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情况、尿素清除指数(Kt/V)情况、导管功能良好率情况、导管功能不良率情况、更换导管率情况、导管相关感染率情况、导管平均寿命情况、提前拔管率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封管后1个月,两组的血流量、静脉压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封管后6个月、12个月,试验组的血流量均较高,静脉压均下降,同时试验组的Kt/V、导管功能良好率、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导管功能不良率、更换导管率、导管相关感染率、提前拔管率明显较低,导管平均寿命明显较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尿激酶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不仅能够提升血流量、Kt/V、导管功能良好率、护理满意度,同时可降低导管功能不良率、更换导管率、导管相关感染率、提前拔管率,延长导管平均寿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患者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212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将患儿分为单纯菌群失调组、轮状病毒组、非轮状病毒组,其所含例数分别为102例、91例和19例,另选同期45例非腹泻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上述儿童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数,比较其平均水平以及异常率情况。结果:四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以及异常率情况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临床检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检测可以为小儿腹泻的诊断提供一定的指标依据。
简介:摘要: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心肌梗死病人70例作为心肌梗死组和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浆样本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CRP、Mb、CK-MB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及健康对照组和心肌梗死组3h、6h、12h、24h内的指标变化。在心肌梗死(MI)患者体内,血清中的肌红蛋白(Mb)、C反应蛋白(CRP)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在发病后的3小时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这种联合检测的方式在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MI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为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2年5月—2023年10月接收的本疾病患者68例,分两组,各34例;基础溶栓治疗为比较组方案,尿激酶溶栓应用在特殊组,分析治疗结果。结果:特殊组的血管再通率高出比较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较比较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对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病情时,予以尿激酶溶栓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提高预后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