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房间隔穿刺术是介入心脏病学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三维电学的发展,临床上对房间隔穿刺术有了新的认识。解剖方面,卵圆窝电位的发现体现了电学方法对解剖学的重建,有助于将“房间隔识别并穿刺”转化为“卵圆窝识别并穿刺”。器械方面,新近出现的射频针和穿刺导丝可以易化穿刺过程。方法学上,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和X线方法相比,前者呈现三维化视角,通过电位标测能够精确定位卵圆窝,提升了穿刺成功率;后者不需配备电解剖标测系统,不需要预先标测,操作较为简洁。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和超声方法相比,前者能够标测卵圆窝最中心位置,定位精准,同时也能实时追踪穿刺针尖;后者解剖层次清晰,但只能展现二维界面,由于需要增加超声设备,花费也较多。虽然大多数情况下X线指导的房间隔穿刺术是安全有效的,而超声的辅助定位作用能够提高安全性,但新近出现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是更适用的无射线房间隔穿刺方法。
简介:摘要59岁女性患者,发现心脏占位5天。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占位性病变。2019年6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肿瘤切除术。常规病理提示脉管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电话随访半年,恢复良好,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肿瘤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心房颤动患者10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参照组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予以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内径(L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校正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校正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变化及卒中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LAVImin、LAVImax小于参照组,LAEF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卒中发生率3.70%(2/54)较参照组16.67%(9/54)低(P<0.05)。结论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可明显改善左心房大小、功能,降低卒中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大小、封堵伞型号及封堵伞释放后形态变化等因素是否影响ASD患者在封堵术后出现头痛症状。方法纳入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成功行ASD封堵术患者567例。根据患者封堵术后有无头痛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采用X线下导管校准法测量释放后封堵伞展开直径(d)、厚度(L)、封堵伞左侧伞面的最大直径(D2),并计算i值(计算公式为i=D2/L)。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缺损大小、i值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对有组间差异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D封堵术后出现头痛症状的影响因素。在无症状组中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封堵伞型号与ASD直径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67例成功置入单封堵伞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其中男性148例(26.1%),年龄(34.4±19.4)岁。随访时间为(12.7±2.8)个月。有症状组51例,无症状组516例。有症状组患者通过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有29例术后头痛症状消失或有不同程度减轻。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ASD最大直径(TTE测量)和封堵伞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症状组的d值[(19.80±6.67)mm比(17.40±7.28)mm,P=0.041]、D2[(43.29±7.41)mm比(39.20±9.59)mm,P=0.013]、L值[(13.06±3.72)mm比(10.19±2.90)mm,P=0.025]均大于无症状组,i值小于无症状组[(3.54±0.88)比(3.99±0.93),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值(OR=1.286,95%CI 1.176~1.406,P=0.002)和i值(OR=0.916,95%CI 0.867~0.968,P<0.001)为ASD封堵术后患者出现头痛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而d值和D2值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在非症状组患者中得到线性方程:封堵伞型号=1.121×ASD最大直径(TTE测得)+6.414。结论ASD封堵术后的头痛症状与封堵伞释放后展开直径及左侧封堵伞面的最大直径无关,而与封堵伞的厚度与i值有关,提示选择过大的封堵伞增加伞的厚度是引起术后头痛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头痛的发生,应尽量选择合适的封堵伞,术者不宜因担心封堵伞脱落移位而加大封堵伞型号;对封堵伞偏大者术后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或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封堵伞型号=1.121×TTE测量ASD最大直径+6.414,可以作为临床选择ASD封堵伞型号的参考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纯超声引导经股静脉途径封堵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进行经皮介入的继发孔型ASD患儿306例,其中男137例,女169例;年龄2.1~15.0岁[(6.18±2.45)岁];体质量10~63 kg[(23.05±9.97) kg]。306例患儿中,单发中央型ASD患儿259例,缺损直径5~25 mm;筛孔型ASD患儿47例,心脏彩超测量分流范围为11~31 mm。患儿心功能正常,无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8例患儿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其中5例并漏斗胸,4例并鸡胸,4例并脊柱侧弯,3例并唐氏综合征,2例并癫痫。另有8例患儿并心律失常,其中并预激综合征3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3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及1例预激综合征患儿具有射频消融手术指征,与ASD封堵同期进行,所有手术在基础麻醉下经股静脉径路,在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图像不满意的患儿)引导下行ASD封堵术。结果306例封堵术中,单纯超声引导成功301例,余5例患儿术中超声缺损较大,尝试超声引导未成功,后改用射线下左上肺静脉法释放封堵器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开始麻醉至鞘管拔除)17~45 min[(21.25±8.84) min],封堵器型号10~30 mm,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股静脉穿刺径路的ASD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零射线损伤的手术方式,在儿童ASD封堵中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小儿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和观察介入治疗对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107例ASD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5.03 ± 2.86)岁,术前均经TTE检查,确诊为继发孔型ASD,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并且满足以下条件:ASD边缘距上、下腔静脉入口和冠状静脉窦至少5 mm,二尖瓣距离≥ 7 mm(所用封堵器≥ 12 mm)或≥ 6 mm(所用封堵器≤ 10 mm),房间隔总长不小于缺损最大直径+14 mm。术中TTE对ASD多切面观测,测量ASD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据此选择相应封堵器。术前及术后3 d、1、3、6及12个月行TTE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缩短分数(FS)。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进行封堵治疗,首选封堵器不合适并进行调换4例,无封堵器脱落、移位等并发症发生。ASD最大直径(8.60 ± 4.72)mm,最小直径(7.00 ± 3.69)mm,封堵器直径(10.56 ± 5.01)mm。术前LVDD和LVDS分别为(33.01 ± 4.63)mm和(20.72 ± 3.50)mm,术后均有所增加,LVDD在术后3、6和12个月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95 ± 4.02)、(34.63 ± 4.17)、(35.47 ± 4.50)mm比(33.01 ± 4.63)mm](P<0.05或0.01),LVDS在术后1、3、6和12个月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59 ± 2.74)、(22.16 ± 2.91)、(21.77 ± 2.87)、(22.60 ± 3.51)mm比(20.72 ± 3.50)mm](P<0.05或<0.01);LVEF和FS术前分别为(68.12 ± 5.78)%和(37.47 ± 6.28)%,术后各时间点改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可以较准确地指导小儿ASD的介入治疗;治疗后左心室内径有所增加,收缩功能保持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下腔型或边缘极短等非经典适应证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进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合并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上述非经典适应证的多孔型ASD术前先行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检查及3D模型打印,对其中缺损大小合适者10例行介入治疗并收集其临床及随访数据。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0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9例植入动脉导管未闭(PDA)和ASD封堵器各1枚,1例植入2枚ASD和1枚PDA封堵器。10枚PDA封堵器型号为(16/14~32/30) mm,平均为(23.80±5.85)/(21.80±5.85) mm;11枚ASD封堵器型号为(10~36) mm,平均(23.27±7.91) mm。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的X线心胸比(0.44±0.02)较术前(0.50±0.03)明显降低(t=5.670,P<0.05)。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右室前后径[(26.60±3.69) mm]较术前[(33.20±6.00) mm]明显降低(t=5.2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PDA封堵器和ASD封堵器封堵非经典适应证的特殊类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bpMRI)的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前列腺活检患者中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19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RADS评分≥3分同时行bpMRI-经直肠超声(TRUS)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6(60,73)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8.73(6.52,11.93)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9.25(29.26,58.39)ml,体质指数(24.02±2.60)kg/m2。分别由2名泌尿外科医生独立对每例患者行bpMRI-TRUS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主要研究终点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A[CsPCa-A,定义为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组≥2组]的检出率;次要研究终点为CsPCa-B(ISUP分级分组≥3组)和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IPCa,ISUP分级分组=1组)的检出率。通过McNemar检验和χ2检验比较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诊断CsPCa-A、CsPCa-B和CIPCa的差异。结果220例中112例(50.91%)诊断为前列腺癌,其中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42.73%(94/220),系统穿刺阳性率为46.82%(103/220)。220例中84例(38.18%)诊断为CsPCa-A,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0%(66/220)与34.09%(75/220),P=0.120]。如仅行靶向穿刺,则有8.18%(18/220)的CsPCa-A会被漏诊;如仅行系统穿刺,则有4.09%(9/220)的CsPCa-A会被漏诊。CsPCa-B的阳性率为26.36%(58/220),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CsPCa-B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44/220)与23.18%(51/220),P=0.190]。如仅行靶向穿刺,则有6.36%(14/220)的CsPCa-B会被漏诊;如仅行系统穿刺,则有3.18%(7/220)的CsPCa-B会被漏诊。靶向穿刺+系统穿刺、仅靶向穿刺或系统穿刺诊断CIPC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均为12.73%(28/220),P=1.000]。9例活检后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感染,2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尿潴留,均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bpMRI-TRUS认知融合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对CsPC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可在不增加CIPCa阳性率的前提下提高CsPCa的检出率。因此,在首次活检患者中,bpMRI-TRUS认知融合靶向穿刺是必要的,同时系统穿刺也是必不可少的。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房间隔膨出瘤并发心房扑动早产儿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患儿男,胎龄35周+2,因"心动过速、气促、呻吟15 min"入院。患儿母亲胎心监护提示胎动过速,胎心率230~240次/min,急诊剖宫产分娩。患儿入院心电图显示心房扑动,心房率440次/min,心室率220次/min,呈2∶1传导;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膨出瘤、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用去乙酰毛花苷、胺碘酮24 h,未恢复窦性心律,后用同步电复律电能为4 J(1.8 J/kg),患儿恢复窦性心律。随访至2019年12月18日(纠正胎龄41周+4),患儿心房扑动未再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房间隔造口术在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治疗中的左心引流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9例接受V-A ECMO治疗时以房间隔造口手术进行左心引流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2~72岁。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记录患者基础资料、手术数据、转归与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经皮房间隔造口术,平均手术时间42.2 min。术后出现前纵隔血肿1例。ECMO辅助期间无肺水肿或血栓形成事件,无再做治疗关闭房间隔造口。结论经皮房间隔造口手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左心引流,利于严重左心衰患者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大连市儿童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3例,患儿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手术顺序为先封堵后球囊扩张。其中20例患儿房间隔缺损封堵及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均成功,3例患儿房间隔缺损封堵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35 mmHg(1 mmHg=0.133 kPa),未行球囊扩张。术后随访,所有患儿肺动脉瓣跨瓣压差均<35 mmHg[(19.5±1.9)mmHg],与术前[(62.0±7.8)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P<0.01),其中少量反流3例,余20例患儿未见肺动脉瓣反流;房间隔水平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良好。提示单纯经胸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同期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先封堵房间隔缺损,部分患儿肺动脉瓣狭窄可缓解。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传统 X线和 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 效果 。方法: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6 月选取我院接受诊疗的肋骨骨折患者 80 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 DR 与传统 X 线检查。总结两组患者的诊断、确诊情况。 结果:DR 检查准确度相对于传统 X 线具备明显数据优势,病理诊断、 DR 检查结果与传统 X 线检查结果相比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DR 诊断技术对于肋骨骨折具备较高的诊断效益,确诊率较高,值得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成人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治疗118例先天性ASD患者,男31例,女87例,年龄15~72(40.3±15.3)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得117例ASD为继发孔型,1例为A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通过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并评价封堵效果,对术前三尖瓣关闭不全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结果114例成功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皮ASD封堵术,3例因封堵器与ASD同轴性问题,改行右侧第4肋间小切口ASD封堵术成功,1例患者术中出现右心室损伤转正中行ASD修补术。选择12~38 mm封堵器。1例筛孔型病例采用双封堵器封堵成功。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封堵成功患者无封堵器移位,无明显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10例拔管后直接转回心外科普通病房,手术后住院(2.3±1.1)天,总住院时间(4.5±1.7)天。术前7例轻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患者,封堵后反流减少至轻度6例。术前51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肺动脉压力由(50.4±11.4)mmHg降至(38.9±12.9)mmHg(1 mmHg=0.133 kPa,P<0.05),封堵器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在成人心外科中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的损伤。
简介:摘要: 主变间隔智能试验系 统软件设 计主要 实现集成 设备综合处理功能,结合变电站间隔为单位,实现一次性接线完成间隔上所有设备的例行性试验。大大降低的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对 220kV 以上的变电站尤其明显。测量速度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实现最真实的人机交换界面,达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帮助文档与图片结合提示用户操作,实现试验数据与电力系统的 PSM完美对接;电力综合试验车是电力检修发展的趋势,在完成电力例行试验中既有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势,让停电时间大大的缩短,是单台检修设备的升级的完美产品。本文档描述了本系统的项目背景,接口,主要数据结构、需求定义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124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62,给予传统绳梯式取位穿刺法穿刺)和观察组(n=62,给予零压力改良穿刺法穿刺),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4.62%,高于对照组的89.25%,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穿刺点渗血、区域性狭窄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内瘘穿刺采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