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比较不同阶段冠心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ICM)、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方法用酶联免疫荧光法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析,对133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ESR、BNP、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1年后,观察不同阶段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率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CM组、AMI组、UAP组患者血浆中ESR、BNP、CRP水平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ICM组与AMI组升高更明显(P<0.001);而SAP组患者血浆中BNP、CRP水平较正常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ES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CM组、AMI组血浆中ESR、BNP、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s患者(P<0.01),ICM组升高更显著,且较AMI组升高(P<0.05)。除此之外,在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情况下,冠心病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病情发展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ESR、BNP、CRP贯穿整个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指标;在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越严重,冠心病病情发展越严重,其1年内再住院率越高。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采集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望京医院心内科CHF患者的信息,并对经规范治疗缓解出院的CHF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预约病人门诊随访。完成数据整理及录入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HF患者388例,最短随访6个月,最长随访5年半,平均随访3年。半年内再住院者192例,占49.48%。与再住院率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未使用中药能影响CHF患者再住院率;本研究中CHF患者平均住院次数2.8次,其中院外服用中药者平均住院次数1.9次,不服用中药者为3.4次;第2次住院距离首次住院平均间隔时间为183d,其中院外服用中药者为221d,不服用中药者为145d。结论积极规律辨证使用中药能够降低CHF患者的再住院率,减少平均住院次数,延长再住院间隔时间。
简介:摘要探讨跌倒防范措施对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3.12月~2014.11月所有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床日数为647672,2014.12月~2015.11月所有住院患者为干预组,床日数为657395。干预组采用跌倒防范措施进行干预,跌倒防范措施包括制定各项跌倒相关制度,设立跌倒质量改进管理小组、运用跌倒风险评估表对跌倒高危患者进行提前预防,加强全院职工跌倒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完善健康教育资料等分析比较两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跌倒发生例数为59例(发生率为0.091‰),干预组跌倒发生数为38例(发生率为0.058‰),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患者的情况,实施各项干预,提高病陪人防跌倒意识,可有效的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外渗率。方法由本病区8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选定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静脉输液外渗率,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静脉输液外渗率由5.24%下降到1.23%。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改善静脉输液外渗的有效方法。
简介: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医院≥65岁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对2011—2013年该院医院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调查出院病例47626份,发现医院感染病例1068例,均为单个部位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及例次发病率均为2.24%,<65岁组(2~65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8%(234/23998),≥65岁患者为3.53%(834/236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4.44,P<0.001)。<65、65~、70~、75~、80~、85~、≥90岁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98%、1.59%、1.28%、2.77%、5.20%、6.93%、9.4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500例次,占59.95%),检测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9.43%)、大肠埃希菌(18.72%)为主。结论老年住院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医院感染发病率也随着升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4年10月~11月中某日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诊断,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经调查,8组共1938名患者,实查率100%,医院感染患者共54例,感染率2.72%;在医院感染部位中,第一位为呼吸道感染55.5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31.48%,上呼吸道感染为24.07%,其次为腹盆腔组织感染为16.67%。在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中,主要为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且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感染病例发生最多的科室为肝炎病房比例为61.11%(P<0.001)。结论通过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能够发现我院感染情况,为我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感染工作进行总结,进一步降低现患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升高对心衰再住院患者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衰再住院患者300例,根据入院3天内血糖平均水平分为两组,将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为150例。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有108例,心衰再住院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为72.00%,对照组中组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有66例,心衰再住院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为4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1年内的死亡患者为17例,死亡率为11.33%;对照组患者中死亡的患者为9例,死亡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高低与心衰再住院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随着空腹血糖增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所以应将心衰再住院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简介:【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和天麦消渴片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初发T2DM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麦消渴片,疗程1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低,[FBP(6.3±0.9)mmol/Lvs(7.1±1.2)mmol/L;2hPG(6.7±1.0)mmol/Lvs(8.9±1.2)mmol/L;HbA1c(6.3±0.5)%vs(7.0±0.6)%;TG(1.54±0.31)mmol/Lvs(1.51±0.35)mmol/L;TC(4.09±1.24)mmol/Lvs(5.11±1.30)mmol/L;胰岛素用量(21.0±3.0)Uvs(26.1±4.0)U;血糖达标时间(8.4±2.0)dvs(10.1±1.8)d,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天麦消渴片治疗初发T2DM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血糖、HbA1c和血脂水平,且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亦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升高对心衰再住院患者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衰再住院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11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心衰再住院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高低与心衰再住院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随着空腹血糖增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所以应将心衰再住院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