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海马体积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入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DNF;西门子Skrya3.0T超导磁共振机测量其海马体积。结果 血清BDNF与海马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BDNF与海马体积改变之间存在关联,可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奥氮平治疗,观察不同时期神经营养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予以单一奥氮平治疗,另外,在同一期间,还征聘了60名健康检查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后4周、8周、12周BDNF水平进行了比较,(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可改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认知功能。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奥氮平治疗,观察不同时期神经营养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予以单一奥氮平治疗,另外,在同一期间,还征聘了 60名健康检查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前后 4周、 8周、 12周 BDNF水平进行了比较,( 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治疗后 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05), 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 P< 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可改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认知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59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GAP-43水平,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清GAP-43水平(1.13±0.65μg/L)低于对照组(1.92±0.78μg/L)(P<0.01),其中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血症(LGAP-43<0.5μg/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P<0.05)。GAP-43水平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总分呈负相关(r=-0.47/-0.4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AP-43水平的降低与精神病理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有关,与精神分裂症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rs4658971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及首发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DISC1基因rs4658971位点多态性与脑结构的关系。方法1.选择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577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16例健康儿童少年,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其DISC1基因rs4658971多态性,采用χ2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儿童少年DISC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2.选择118例首发、病程≤12个月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1例健康儿童少年进行3.0T磁共振成像(MRI)检测,采用协方差(年龄作协变量)分析不同DISC1基因型患者的颅脑结构。结果1.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儿童少年比较,DISC1基因的rs4658971位点基因型频率(TT 6.6%比5.2%,TC 37.4%比38.4%,CC 56.0%比5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1,P=0.63);等位基因频率比较(C 74.70%比75.58%,T 25.30%比24.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2.与健康儿童少年比较,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第三脑室横径扩大[(4.68±1.41) mm比(4.06±1.3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4,P=0.004);侧脑室前脚间距、尾状核头部宽度、海马厚度均缩小[(30.69±2.51) mm比(32.02±2.41) mm]、[(8.17±1.01) mm比(9.22±1.14) mm]、[(8.93±0.97) mm比(9.93±1.1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35、40.201、44.650,均P<0.001)。用协方差分析(用年龄作协变量)显示,DISC1 CC基因型患者与CT+TT基因型患者之间尾状核头部宽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3±0.85) mm比(7.39±0.61) mm,F=41.376,P<0.001]。结论首发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存在多个脑结构改变,患者DISC1基因rs4658971位点等位基因T携带者可能与尾状核头部缩小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的基础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及治疗前后PRL、GH水平的变化,以及利培酮对PRL、GH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周末的PRL、GH水平进行测定,并与32名正常人对照,同时分为利培酮组32例和氯丙嗪组3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总样本的基础PRL、GH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PRL显著升高(P<0.01),GH无显著变化(P>0.05)。女性患者治疗后PRL水平升高明显,为男性的2.3倍。利培酮治疗后6周末PRL水平为122.33±73.27μg/L,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较氯丙嗪组PRL水平(102.06±65.61μg/L)为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支持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抗精神病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抗精神病药物所致PRL升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利培酮有明显的致PRL升高的作用,有较强的拮抗中枢多巴胺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与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rTMS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森田疗法。观察患者护理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AQI)量表、精神护理康复量表(NO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HAMA评分及NO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MBP、EGF含量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血清NGF-β含量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森田疗法结合rTMS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血清MBP、EGF、NGF-β水平。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未明确的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之一,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认知受损的程度,特别是执行功能。脑影像学客观地反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和功能及代谢改变,既往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脑结构异常可能是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病基础之一,通过学习探究脑影像学,可以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标志物,并应用到精神分裂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本文通过结构磁共振、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方面来探究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与脑影像的关系,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脑影像学上较健康人群发生改变,主要表现有前额叶形态异常,海马体积减小,脑白质完整性受损,前额叶等皮层激活减少,脑网络传递异常,大脑谷氨酰胺、多巴胺代谢紊乱等,且执行功能受损与其改变存在相关性。通过研究这些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脑影像学的改变,未来可以探究出新的精神分裂症生物学标志物,精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认知障碍,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简介: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约为7%-13%,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我国登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大约500万。然而,说起精神分裂症,很多人并不了解,不利于该病的临床诊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精神分裂症,更全面的认识一些精神分裂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以患者治疗前后PANSS(精神分裂症症状量表)评分,及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GF-β1(转化生长因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6(白细胞介素-6)、IL-17(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作为观察指标。以治疗前后患者PANSS减分率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分成A组(减分率<50%)、B组(减分率≥50%),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相应治疗后,患者IL-1β、IL-6、IL-17水平显著下降、hs-CRP水平升高、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以不同治疗效果为依据的A、B两组,患者IL-1β、IL-6、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但A组较B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TGF-β1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IL-1β、IL-6、IL-17水平可以直接反应治疗效果,如果其因子水平下降则证明治疗有效果,但治疗效果高低不与因子水平下降幅度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