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病人在序列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5例GAgP病人,依次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和光动力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继续行手术。检查并记录治疗前后全口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牙齿松动度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前全口探诊深度均数是(3.89±2.18)mm,牙龈探诊出血阳性位点占总比例的87.65%;序列治疗一年后病人的全口探诊深度平均值是(2.28±1.26)mm,探诊出血阳性位点下降至8.9%,治疗前后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GAgP病人在有效的序列治疗和定期维护配合下,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探诊深度 探诊出血
  • 简介:牙周组织附着水平的探查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传统的手用探诊方法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探诊力量难以标准化,使探诊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电子探针将固定的探诊压力、精确的电子化测量和储存数据于电脑中几个特点融为一体,可以直观地将数据展现给患者和同行,对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牙周探诊深度 临床附着水平 电子牙周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血风险评估系统对患者支持治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予以基础治疗的7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风险评估系统结果确定患者复诊时间,比较规律复诊组和不规律复诊组两组的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百分比、失数及复发风险的变化。结果本组70例患者规律复诊者共29例,不规律复诊者共41例。规律复诊组在T0时间其PD、BOP(+)%与不规律复诊组经比较(t=0.250,0.568,P=0.803,0.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1时间的PD、BOP(+)%值与T0时间相比均明显减少,且规律复诊组在T1时间其PD、BOP(+)%与不规律复诊组经比较(t=2.215,2.333,P=0.030,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规律复诊组在T0、T1时间总数均为732颗,TL=0。不规律复诊组在T0、T1时间总数分别为1080颗、1077颗,TL=3。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复发风险升高,其中规律复诊组共24.14%(7/29)患者由高复发风险度向中复发风险度转变,而不规律复诊组仅14.63%(6/41)。结论风险评估系统能有针对的确定支持治疗期间的复诊时间,而规律复诊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牙周风险评估系统 牙周患者支持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牙周炎和牙髓根尖病的发病因素和病理过程虽不完全相同,但牙周袋内和感染的牙髓内都存在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它们所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有相似之处。因此,二者的感染和病变可以互相影响和扩散,导致联合病变的发生。本文对其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牙周牙髓 联合病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硝唑治疗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6例牙髓病患者,随机方法分组。氢氧化钙组患者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奥硝唑组患者用奥硝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奥硝唑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氢氧化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硝唑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氢氧化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治疗牙髓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奥硝唑 牙周牙髓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87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牙齿松动比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达到II度、III度的明显减少。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基础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牙周组织状况,固定松动牙齿。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AgP患者60例,进行全口基础治疗。经过基础治疗1、3、6个月后复查,检查患者口中所有天然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BOP)、牙龈退缩(GR),记录松动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牙龈组织炎症好转,牙龈色泽、形态在多数位恢复正常。治疗3个月PD、CAL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R增多、松动度明显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PD、CAL与治疗前相比降低,GR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松动度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6个月,≥3.5mm牙周袋和BOP所占比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础治疗治疗AgP的有效手段,中短期疗效可靠。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附着丧失
  • 简介:摘要目的对122颗牙髓联合病变患进行综合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源不同,采取不同治疗计划,通过综合治疗,主要有根管治疗基础治疗,光固化树脂夹板固定等。结果综合治疗1-2年后复查,总有效率为88.5%。结论牙髓联合病变采用综合治疗,疗效肯定,最大限度保存患

  • 标签: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通过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48例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添加口腔正畸,研究其观察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在通过口腔正畸干预后,病患的牙周膜间隙、牙齿咬合、牙齿松动、牙齿复位等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提升了口腔的实用功能与美观度。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通过口腔正畸的治疗有效率高,其效果高于传统治疗,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和美观度。

  • 标签: 牙周疾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治疗后患者PLI、SBI、PD等指标和TNF-α、IL-6等炎症因子指标均明显下降。结论基础治疗治疗侵袭性牙周炎中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66例(患214颗)临床资料,经明确诊断和相关检查后,积极给予基础治疗,并对患者基础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和牙齿松动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探诊深度等相关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经基础治疗后的牙齿松动程度有所好转,其中无松动的牙齿颗数明显增多,可达58.88%,且松动度为Ⅰ、Ⅱ、Ⅲ度的牙齿颗数则呈明显减少,仅为30.37%、6.07%、4.6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同时对于提高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87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情况和探诊的深度情况。结果治疗之前,患者出血指数为(3.69±1.32),菌斑指数为(1.89±0.91),临床附着丧失情况为(4.23±1.66)mm,探诊的深度(3.39±1.83)mm;治疗后患者出血指数为(0.71±0.43),菌斑指数为(0.81±0.43),临床附着丧失情况为(1.98±0.63)mm,探诊的深度(2.14±1.04)mm,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础治疗应用于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中具有极强的临床可行性,炎症控制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临床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校附属医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牙髓联合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清胃汤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28例、2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牙髓联合病变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中西医结合 清胃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伴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与种植治疗的疗效。方法于2013年6月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伴重度牙周炎患者15例,给予其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种植术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4后患者全口的出血面积、出脓面积均有降低,上颌大部分牙齿的探诊深度明显降低;手术治疗维护一年后,患者的槽骨高度和致密度、出血点和化脓区、牙龈正面的颜色和张力以及咬合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糖尿病伴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与种植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糖尿病伴重度牙周炎患者 牙周治疗 种植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程序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位龈沟液(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蛋白(OPG)系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继发性咬合创伤患者21例纳入研究,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研究结束时1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A组9例,咬合创伤位共计18颗,包括9颗前牙及9颗前磨牙;B组9例,咬合创伤位共计18颗,包括7颗前牙及11颗前磨牙。基线时,A组先实施全口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SRP)治疗,B组实施咬合创伤位咬合调整治疗;第28天,A组接受咬合创伤位咬合调整治疗,B组接受全口SRP治疗。其中,咬合调整治疗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完成。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基线、第28天和第56天咬合创伤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两组组内SRP治疗前后、咬合调整前后咬合创伤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咬合创伤位GCF中IL-1β水平在第28、56天时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SRP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位GCF中IL-1β水平降低,RANKL/OPG比值升高,与SRP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调整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位GCF中IL-1β水平、RANKL/OPG比值降低,与咬合调整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调整治疗可降低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位GCF中IL-1β水平及RANKL/OPG比值,提示咬合调整治疗可能有助于抑制骨组织破坏。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咬合创伤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9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共412颗患)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抗生素治疗以及松动牙齿固定术、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以及菌斑控制等一系列基础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PD)以及牙齿松动改善等情况。结果经基础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BI、菌斑指数、CAL、PD等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牙齿松动比率,松动I度(21.8%)、松动II度(4.9%)、III度(5.6%)等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35.4%、23.8%、15.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周组织状况,松动牙齿的固定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护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分析及患者依从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80例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60例、对照1组60例和对照2组60例,对三组患者矫正治疗前、矫正治疗3个月、矫正治疗6个月进行检查,同时在矫正治疗3个月、6个月评估依从性。结果矫正治疗3及6个月时,实验组的牙龈、菌斑、龈沟出血等指数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的牙龈、菌斑、龈沟出血等指数与对照组1组相对比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实验组口腔卫生明显优于其他对照两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矫正治疗装置损坏率明显低于对照两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维护有助于正畸治疗患者的保健,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牙周维护 口腔卫生健康教育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