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模式下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为主要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情况、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发生情况,评估疗效与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认知能力改善情况、不良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式,综合护理模式可作为优先选择,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噎食的原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制定预防噎食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案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噎食受智力,自理能力,精神症状和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且年龄越大发生噎食的风险越高。结论引发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噎食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护士应做好饮食观察和指导,做好家属饮食宣教,制定落实相关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杜绝噎食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全体患者均为男性,所有患者均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给予抗癫痫药物、情感稳定剂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均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全程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涵盖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生活技能训练等。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对症治疗,精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并发癫痫的患者癫痫发作已得到良好控制,病情基本稳定。经全程护理后,全体患者的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可适应集体生活。结论科学的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鉴于患者的特殊性,临床务必要对此予以足够重视,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保障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齐拉西酮)和对照组(30例,口服氟哌啶醇),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治疗8周。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显效率70.0%,有效率86.7%,氟哌啶醇组显效率63.3%,有效率80.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氟哌啶醇组为2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都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因此,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100例医院收治的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对症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家属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精神发育迟缓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能够满足家属对于临床护理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患有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进行分析,选取治疗时间介于 2022年1月-2024年3月且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出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后者实行常规护理法;前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减轻,精神状态改善明显,社会功能障碍水平较低,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治疗环节,若其存在精神障碍,应注重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升护理水平,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社会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中,88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应用表格评定患者各方面能力,分析其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上述患者中精神行为障碍占比最高,其次为生理机能障碍占比、个性障碍占比和伴随癫痫占比,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主要存在精神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需要加强治疗和干预力度,以促进病情改善。
简介:摘要 目的 给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予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选择于我院64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而给试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以实施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BPRS与SDSS均有显著的下降,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给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予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不仅提高了临床效果,还使患者及其家属均满意于该护理模式。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病人治疗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其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通过对比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来判断其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突出(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69.23% (P<0.05)。结论 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病人加强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较好,可以明显增强临床护理疗效,大幅度改善病人的智力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20年01月~2022年03月,选择我科收治的58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对照组(n=29)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29)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2个月后,对两组康复效果(SDSS、BPRS评分)及患者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①干预前,两组SDSS及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SDSS及BPR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依从性优良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及依从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均有35名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SDS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以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并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降低患者相应病症的评分,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进行研究时,随机抽取了60名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增加人性化护理的同时,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了随机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以后,经过SDSS、BPRS量表评分显示,与护理前相比产生了明显的下降;研究组改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结论 通过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融入人性化护理模式,产生的护理效果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用于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择取 2016.7-2019.4时段我院接纳病患 86例,随机分组,研究组及常规组各 43例,研究组人性化护理,常规组常规护理,对照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 SDSS、 BPR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结论:给予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障碍者人性化护理应用成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分析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的患者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护理,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人性化护理服务(护理组),分析护理后康复情况和SDSS、BPRS量表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后,SDSS、BPRS量表评分护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康复情况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其康复效果,使得患者对护理满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