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据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调查研究,2019年我国人均阅读量达到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与一些发达国家人均阅读量还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家庭缺少浓厚的文化氛围。其次,升学指挥棒在起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个年龄段有每一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每一个年龄段有每一个年龄段的阅读需求,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的阅读应当是阅读符合自己年龄段特点的读物,因为这种阅读与阅读者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时的阅读才能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才能有“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展开阅读活动,加强阅读氛围以及科学的引导作一些研究。
简介:摘要:儿童天生活泼好动,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 大自然就是活教材 ”。大自然是最真实、最生动、最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创造条件,带孩子们走向公园、农场、自然风景区,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尽情地看、听、想、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渴望探究的心理,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学会观察,学会创造。
简介:摘要根据1982、1992、2002和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7~17岁儿童的体格测量数据,1982—2012年7~17岁儿童身高和体重持续增长。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农村男生、农村女生的身高分别为118.8~171.1、117.8~159.9、113.3~168.2、111.7~158.1 cm,体重分别为21.3~61.4、20.2~53.1、19.4~57.9、19.0~51.5 kg;城市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高于农村,除青春期外,男生的身高和体重均高于女生。与1982年相比,2012年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农村男生、农村女生的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8.8、6.2、12.9、10.8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9.9、6.2、9.8、7.6 kg;城市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幅小于农村,城乡差异缩小;男生的增幅大于女生,性别差异扩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在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心源性猝死中的应用、不良事件的处理及随访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植入ICD的19例患儿(男12例,女7例)既往住院及门诊资料,包括病史、ICD植入方式、ICD术后程序控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及ICD恰当/不恰当放电和心室电风暴的处理,并做随访研究。结果共纳入19例患儿,植入术前均出现过1次或多次晕厥,植入ICD时的年龄为(12.30±2.08)岁,体质量为(40.00±13.93) kg。11例植入胸大肌下间隙,6例植入胸大肌筋膜下间隙,2例分别植入左侧腹部及左侧腋下。患儿术后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随访时间为3.2年(0.3~11.1年),患儿均存活,无电极断裂、脱位、静脉血栓、心脏穿孔、囊袋血肿、破溃、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2例(63.2%)患儿有放电治疗事件,包括10例(83.3%)恰当识别/治疗事件,2例(16.7%)不恰当识别/治疗事件,其中5例出现心室电风暴。7例(36.8%)ICD具有远程监测系统,其中4例(57.1%)监测到不良反应,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及时处理,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ICD是目前预防儿童及青少年心源性猝死最可靠的方法,需根据年龄、体质量和发育条件选择不同的植入方式;术后恰当/不恰当放电治疗事件,需及时明确病因、优化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