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中,探究SSP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本院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74人,按照教学手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SSP(观察),常规教学(对照组),然后探究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对比DREEM评分,观察组学习知觉、教师知觉、学术知觉、环境知觉、社交知觉为(35.69±1.15)、(21.58±1.69)、(26.67±2.36)、(33.79±1.32)、(22.83±2.13),对照组为(29.36±1.28)、(16.39±1.15)、(20.37±2.31)、(25.96±2.38)、(15.69±2.25),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中,探究SSP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本院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74人,按照教学手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SSP(观察),常规教学(对照组),然后探究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对比DREEM评分,观察组学习知觉、教师知觉、学术知觉、环境知觉、社交知觉为(35.69±1.15)、(21.58±1.69)、(26.67±2.36)、(33.79±1.32)、(22.83±2.13),对照组为(29.36±1.28)、(16.39±1.15)、(20.37±2.31)、(25.96±2.38)、(15.69±2.25),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混合式教学资源的翻转课堂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广东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6级护理专业本科层次3个自然班级学生纳入实验组(n=94),3个自然班学生纳入对照组(n=93)。对照组按传统的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翻转组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通过技能考核成绩,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同度和意见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单项技能考核平均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抢救配合考核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学生对翻转课堂有较高的认同度。结论翻转课堂可促进学生达到高级别的教育目标;混合式教学资源提高了学习的便利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同时,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0例急危重症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机体功能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升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危重症病患接受诊疗过程中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产生的应用效果。方式: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对我院重症科急危重症病患进行筛选,筛选的时间为2020年2月-2020年12月,筛选的人数为96例,采用随机法将96位病患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方式为常规肠外营养护理方式,研究组病患所接受的护理方式为肠内外营养护理方式,对两组病患的营养状况,以及病患接受诊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接受诊疗后研究组病患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比组病患,在接受诊疗过程中,研究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比组,两组病患之间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本次研究在统计学范畴内具有研究意义。结论:在急危重症病患接受诊疗过程中,给予病患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措施,病患的营养状况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也能够降低急危重症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在急危重症临床诊疗中推广使用。
简介: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资源的不断改进,国家二级及以上医院都有设置重症监护区域,急危重症也逐渐形成一门新兴学科。为了更好的向急危重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院将此类患者集中在一起,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人文关怀下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成果,为危重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加强病室环境建设、增强患者对人文关怀的认可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技能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简介:摘要:近几年,老年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比例正在迅速增加,由于其生理功能的减退,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疾病的反应性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老年人容易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造成患者出现多病并存,从而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不到及时的保障和预防,所以,对于老年内科急危重症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逐渐成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如何制定老年内科急危重症病人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方法,做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专家将根据内科急危重症病人的疾病类型划分,给予疾病的常规处理方法,并在常规处理方法上应用一些疾病的防治与护理,对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方便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他们对于并发症的认识。首先在加强对急危重症病人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方面,依照目前不同类型的疾病,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其次在对急危重症病人救治方面,应当加强并发症的防治护理干预,及时发现与规避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贯彻落实快速康复服务理念,实现医疗资源优化与高效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将精细化护理运用在老年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此次筛选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2例老年急危重症患者,将所纳入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方式进行护理治疗研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2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取急诊常规护理措施、精细化护理模式,将两组最终急诊护理救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救治后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抢救时间、救治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和护理不良事件均较少,最终患者家属对护理救治满意度评分较高,两组指标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危重症急诊急救护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急诊护理效率,尽早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急危重症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72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包括: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休克;精准判断,有效镇痛;安全转运,避免二次损伤;卧床制动期间皮肤精细护理;权衡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胸廓损伤后的肺部护理方法。结果本组69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95.83%。所有患者转运过程中均未发生主动脉破裂或骨折部位移位,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肺不张患者:1例入院时病危,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不能维持有效的生命体征而死亡,其余4例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均恢复良好。1例术前患者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1例患者术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例因肢体护具固定骨折部位出现压力性损伤。结论重视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维持稳定、精准镇痛、安全转运、皮肤护理、权衡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和术中出血、胸部损伤后的肺部护理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急危重症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72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包括: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休克;精准判断,有效镇痛;安全转运,避免二次损伤;卧床制动期间皮肤精细护理;权衡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胸廓损伤后的肺部护理方法。结果本组69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95.83%。所有患者转运过程中均未发生主动脉破裂或骨折部位移位,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肺不张患者:1例入院时病危,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不能维持有效的生命体征而死亡,其余4例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均恢复良好。1例术前患者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1例患者术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例因肢体护具固定骨折部位出现压力性损伤。结论重视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维持稳定、精准镇痛、安全转运、皮肤护理、权衡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和术中出血、胸部损伤后的肺部护理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急危重症治疗中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该种护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参考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结果:(1)试验组和参考组情绪状态和住院时间对照中,试验组分别为91.18±3.44(分)、14.17±2.33(天),参考组分别为78.24±3.61(分)、20.64±2.45(天),(t=7.223,p=0.000),两组有差异。(2)试验组和参考组并发症和护理效果对照中,试验组分别为5.88%、96.07%,参考组分别为31.37%、82.35%,(x2=7.920,p=0.000),两组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