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和非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种植体支抗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结论:对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显著好于非种植体支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到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口腔正畸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色小球法平均分组,参照组45例术中使用口外弓强支抗治疗,研究组45例术中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牙根吸收状况与参照组相比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咀嚼功能恢复效果较参照组更好,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牙根吸收效果,改善患者的面部形态,且可以大幅增强患者的咀嚼功能,使其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微型钛钉种植体锚定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 6月至2022年6月前来我院就诊的60例成年人患者作为正畸研究病例。将病患任意30人分为对照组另外30人确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型钛钉种植体锚定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正畸指标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下牙槽座角度、上牙槽座角度和牙尖顶宽度、磨牙位移、上颌中切牙倾斜度差异和上颌中切齿凸距差异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上颌中切牙的倾斜度差异和上颌中切齿的投影距离差异均增加,而磨牙位移和上牙槽座角均减小,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种植体周炎(peri-implantitis,PI)是指发生在种植体周组织与菌斑相关的病理状态,以种植体周黏膜炎症和进行性支持骨组织丧失为特征。近年来,PI与天然牙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差异在动物实验和一定数量的人体试验中得以描述,本文对现有文献报道的PI与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差异进行综述,并试图寻找两种疾病发生和进展的差异。总体而言,PI中炎性细胞浸润(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e,ICT)范围比牙周炎更大,一直延伸到牙槽嵴,结缔组织内有密集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并含有更多数量的破骨细胞,但ICT内的血管密度小于牙周炎;另外,PI病变组织中发现异物的存在。两种疾病在炎症浸润、血管、骨丧失、异物方面的组织病理学差异,可以部分解释为何PI的进展较牙周炎更迅速,提示PI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PI进展至关重要。此外,针对特定炎症细胞的靶向治疗或可成为PI治疗的新方向;减少因摩擦或电化学腐蚀释放到种植体周组织中的钛颗粒有助于预防PI。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正畸患者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应用价值,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对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常规矫正治疗)与研究组(n=40,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恢复优良率、牙齿功能评分、牙周健康指标、牙齿相关指标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恢复优良率较高,P<0.05;研究组牙齿功能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龈沟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较低,P<0.05;研究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下齿槽座角与尖牙间宽度均较大,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可提高矫正效果,改善牙周健康,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病情恢复,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中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口腔正畸患者,以随机抽签法,把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采用非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磨牙前移较对照组短,同时,对比上中切牙突距差和上中切牙轴倾角差,对照组较观察组小。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与非种植体支抗治疗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取得的效果更加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小。由此可见,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安全系数更高,且操作流程简便,更易于患者接受。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于牙膏成分残留于12种植体周导致12种植体周炎及其治疗方法,并分析种植体菌斑控制的特殊性。对该例患者进行累加阻断性支持治疗“A+B+C”方案,拆除12上部修复体后发现种植体周沟内存在异物,清除异物并行机械除菌、局部应用氯己定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同时建议患者进行短间隔(<6周)维护治疗。治疗后1个月,12种植体周炎得到良好控制,黏膜色粉质地韧,探诊深度恢复至3~4 mm。经比对治疗中取出的异物与患者常用牙膏内摩擦剂成分形貌特征高度一致。随访6个月患者未诉牙龈肿痛、溢脓,12种植体周黏膜健康,锥形束CT示种植体周边缘骨位置稳定。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种植治疗的推广,种植体周围炎日益增加。调查显示种植患者术后5 年内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发生率达43%,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可达22%。本文主要探讨不同因素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影响,包括种植体位置、种植体长度及直径、唇颊侧软组织水平、血糖水平、吸烟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