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女性中,月经初潮年龄与一般性肥胖(基于BMI)和中心性肥胖[基于腰围(WC)与腰围身高比(WHtR)]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6 363名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初潮年龄与肥胖的关系类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初潮年龄(分为≤13、14~、16~和≥18岁组,以14~岁组为对照组)与肥胖的关系。结果调整潜在的混杂后,初潮年龄与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均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初潮年龄每增长1岁,BMI、WC和WHtR定义的肥胖风险降低6%(OR=0.94,95%CI:0.90~0.99)、4%(OR=0.96,95%CI:0.92~1.00)和6%(OR=0.94,95%CI:0.90~0.99)。与初潮年龄14~岁组的女性相比,初潮年龄≥18岁组BMI(OR=0.71,95%CI:0.55~0.91)、WC(OR=0.75,95%CI:0.62~0.92)、WHtR(OR=0.76,95%CI:0.61~0.96)定义的肥胖风险分别降低29%、25%和24%。结论中老年女性中,初潮年龄与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风险随初潮年龄的增长呈线性降低趋势,初潮年龄较晚与肥胖存在负相关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单中心较大样本年龄≤45岁的年轻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患队列,探究其临床特点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发病年龄≤45岁的AMI患者,建立单中心年轻早发AMI队列,获取生活方式、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干预方式、临床预后等方面数据,全部患者随访1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分析该类人群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手段对远期预后1年主要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AMI、再次血运重建、需要住院的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卒中)发生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03例AMI患者,男575例(95.36%),女28例(4.64%),中位年龄41(37,44)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2例(69.98%),以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206例(48.8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81例(30.02%)。吸烟是早发AMI患者最普遍的危险因素(77.45%),其次是高脂血症(48.42%)、高血压(48.09%);吸烟是男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80.35%),高脂血症是女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35.71%)。302例患者(50.08%)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12 h,行冠脉造影检查563例(93.37%),患者无明显狭窄、单支、双支、三支、合并有左主干病变分别为15(2.66%)、212(37.66%)、153(25.37%)、167(29.66%)、16(2.84%)例;318例患者(56.48%)血管闭塞支数≥1支。男性组患者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女性组(2.41% vs 12.50%,P=0.026),男性组的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高于女性组STEMI患者(87.31% vs 70.00%,P=0.040)。早发AMI患者1年MACE发生共45例(7.46%),男性1年MACE发生率低于女性[6.96%(40/575) vs 17.86%(5/28),P=0.03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R:4.184,95% CI:1.583~11.064,P=0.004)、SO-to-FMC≤12 h(HR:0.447,95% CI:0.224~0.889,P=0.022)、LVEF≤40%(HR:3.727,95% CI:1.876~7.405,P<0.001)、LDL(HR:1.315,95% CI:1.041~1.662,P=0.022)、Hcy(HR:1.011,95% CI:1.002~1.019,P=0.011)是早发AMI患者1年内MACE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吸烟是年青男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年轻女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且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男性,但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比例低于男性,年轻女性长期预后较差。促进年轻男性戒烟,提高年轻女性的治疗依从性是早发AMI防治的关键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单中心较大样本年龄≤45岁的年轻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患队列,探究其临床特点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发病年龄≤45岁的AMI患者,建立单中心年轻早发AMI队列,获取生活方式、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干预方式、临床预后等方面数据,全部患者随访1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分析该类人群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手段对远期预后1年主要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AMI、再次血运重建、需要住院的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卒中)发生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03例AMI患者,男575例(95.36%),女28例(4.64%),中位年龄41(37,44)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2例(69.98%),以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206例(48.8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81例(30.02%)。吸烟是早发AMI患者最普遍的危险因素(77.45%),其次是高脂血症(48.42%)、高血压(48.09%);吸烟是男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80.35%),高脂血症是女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35.71%)。302例患者(50.08%)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12 h,行冠脉造影检查563例(93.37%),患者无明显狭窄、单支、双支、三支、合并有左主干病变分别为15(2.66%)、212(37.66%)、153(25.37%)、167(29.66%)、16(2.84%)例;318例患者(56.48%)血管闭塞支数≥1支。男性组患者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女性组(2.41% vs 12.50%,P=0.026),男性组的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高于女性组STEMI患者(87.31% vs 70.00%,P=0.040)。早发AMI患者1年MACE发生共45例(7.46%),男性1年MACE发生率低于女性[6.96%(40/575) vs 17.86%(5/28),P=0.03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R:4.184,95% CI:1.583~11.064,P=0.004)、SO-to-FMC≤12 h(HR:0.447,95% CI:0.224~0.889,P=0.022)、LVEF≤40%(HR:3.727,95% CI:1.876~7.405,P<0.001)、LDL(HR:1.315,95% CI:1.041~1.662,P=0.022)、Hcy(HR:1.011,95% CI:1.002~1.019,P=0.011)是早发AMI患者1年内MACE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吸烟是年青男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年轻女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且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男性,但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比例低于男性,年轻女性长期预后较差。促进年轻男性戒烟,提高年轻女性的治疗依从性是早发AMI防治的关键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在60岁及以上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的预后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山西省肿瘤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249例≥60岁喉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34例,女15例,年龄60~88岁。收集患者临床特征、治疗信息以及随访数据,并采用ACCI对患者的合并症进行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根据ACCI的临界值划分ACCI分组为高ACCI组和低ACCI组,同时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249例喉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4.6%,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为59.4%,癌症特异性生存(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率为58.6%,中位生存期与PFS均为60个月,根据ROC曲线确定ACCI最佳临界点为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ACCI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FS、CS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53、1.499、1.534,P值均<0.05)。高ACCI组中手术+放疗、单纯放疗的OS(χ2=4.120、4.115,P<0.05)、CSS(χ2=4.510、5.009,P<0.05)优于单纯手术,低ACCI组3种治疗方案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ACCI是60岁以上喉鳞癌患者重要预后信息,并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
简介:摘要: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围绕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多,呼吸衰竭尤其是术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仍然是食管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围绕食管癌围手术期制定合理的围手术期肺保护,可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异位胰腺是有独立血管及导管系统的一种不常见的胰腺组织,多因出现临床症状或术中、术后意外发现而诊断。本文报道了1例误诊为壶腹癌的异位胰腺病例。患者男性,53岁,术前出现黄疸及消化道梗阻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壶腹癌可能性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黏膜下异位胰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0岁女性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数目的选择策略,为降低双胎率、提高围产期临床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年龄>40岁、接受冻融囊胚移植的377个移植周期患者,根据囊胚移植数目分为单囊胚和双囊胚移植组。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双胎率及单胎分娩率。结果⑴两组取卵年龄、移植年龄、BMI、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Gn启动剂量、Gn天数、Gn用量、优质胚胎数、D3可利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两组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双囊胚组早产率(31.71%)明显高于单囊胚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⑷双囊胚组临床妊娠率、双胎妊娠率高于单囊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双囊胚组单胎分娩率(75.61%)低于单囊胚组(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40岁女性囊胚冻融移植,可选择单囊胚移植,保证活产率相当的情况下明显降低双胎率、提高单胎分娩率等围产期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0岁女性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数目的选择策略,为降低双胎率、提高围产期临床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年龄>40岁、接受冻融囊胚移植的377个移植周期患者,根据囊胚移植数目分为单囊胚和双囊胚移植组。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双胎率及单胎分娩率。结果⑴两组取卵年龄、移植年龄、BMI、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Gn启动剂量、Gn天数、Gn用量、优质胚胎数、D3可利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两组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双囊胚组早产率(31.71%)明显高于单囊胚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⑷双囊胚组临床妊娠率、双胎妊娠率高于单囊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双囊胚组单胎分娩率(75.61%)低于单囊胚组(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40岁女性囊胚冻融移植,可选择单囊胚移植,保证活产率相当的情况下明显降低双胎率、提高单胎分娩率等围产期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征和电子支气管镜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就诊的234例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资料,并对人口学、临床特征、内镜诊疗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34例有效病例,其中<14岁组39例,14~64岁组126例,≥65岁组69例。3组中男性均多于女性;误吸史在<14岁组中占76.9%,而在14~64岁组和≥65岁组中仅占32.5%和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1,P<0.001);病程≤7 d的患者在<14岁组患者中占64.1%,而在14~64岁组和≥65岁组仅占19.0%和21.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8,P<0.001);临床症状方面,14~64岁组和≥65岁组患者以咳嗽、咳痰为主,而71.8%的<14岁组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无症状方面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7,P<0.001)。食物是最常见的异物类型,包括花椒/辣椒类、骨头和有机物,在<14岁组和≥65岁组中,塑料类和牙齿类也是重要来源。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7.4%,且66.2%的异物取出术采用局部麻醉方式。右下叶支气管是≥14岁组异物最常发生的部位,而<14岁组异物最常见部位为右中间段支气管,肉芽增生是常见镜下表现。大多数异物使用单一辅助工具即可取出,使用2种或2种以上辅助工具的仅占21.5%。结论异物的发生与性别及年龄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因无明确的误吸史或无明显症状而易误诊。异物最常见于右肺下叶,肉芽组织增生是最常见的镜下表现且随病程增加发生率也增加;大多数异物可使用鼠齿钳、活检钳或鳄口钳等单一工具取出,对取出难度较大的异物需要联合支气管镜下其他治疗手段。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治气管、支气管异物最直接而有效的办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 63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5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复发模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9%、34.2%和27.0%,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8%、25.0%和18.5%。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9.4个月(95%CI为18.0~20.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4个月(95%CI为9.3~11.3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卡氏体力状态评分(KPS)、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与食管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KPS、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后,其生存率有明显提高。性别、KPS、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