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用于评价上前颌骨后部齿槽嵴高度小于5mm患者的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术的疗效,尽管这种方法基于过去的经验曾不被推荐使用。共有160个羟基磷灰石表面喷涂的种植体被植入齿槽嵴高度为3-5mm的63名患者的63个上颌窦中。患者在固定修复后被追踪观察2-4年。术后未发现有上颌窦的并发症。术后9个月暴露种植体,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没有证据表明种植体周围有齿槽嵴的吸收。从植骨区取得核心骨块进行组织学检查,显示已形成了骨结合并有高度的细胞构成。在随访中患者的种植修复体都保持了稳定。这些发现表明,术前齿槽嵴高度小至3mm,利用羟基磷灰石喷涂的种植体和自生骨,采用一步式手术方法行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是可行的。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生物膜应用于齿槽裂植骨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9年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单侧齿槽裂患者108例,年龄9~13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单纯应用髂骨松质骨行植骨修复,试验组48例应用髂骨松质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覆盖行植骨修复。术后1周及3、6、12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试验组植骨成活率和临床成功率(97.9%、79.2%)高于对照组(86.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膜联合应用于齿槽裂植骨修复中,可有效提高植骨成功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好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作者简介王思明(1971-08),男,山东枣庄人,硕士,主治医师。摘要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2(BMP-2)复合β一磷酸三钙(β-TCP)在齿槽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包括12例齿槽裂患者,齿槽裂的修复首先运用局部黏骨膜瓣形成袋状受植囊,同时关闭鼻、唇、腭间的软组织裂隙,恢复解剖形态;去除裂隙两侧上颌突的部分骨皮质;根据裂隙大小、形状及与健侧的对称性,植入BMP-2/β-TCP。结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植入物排出,外形恢复理想,局部饱满。术后3个月x线片可见局部骨性愈合,术后1年x线片可见植入人工骨部分被自体骨取代。结论BMP-2复合β一磷酸三钙修复齿槽裂,具有恢复形态准确;修复创伤小的优点;植入物组织相容性好,具有骨引导性,可降解,能被自体骨完全取代,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齿槽裂修复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评估齿槽外科中针刺伤的风险,并探索有效的防护措施。鉴于这类伤害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本研究致力于为医疗从业者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医疗相关的意外伤害。方法: 采用综合分析法,评估了针刺伤发生的频率和原因。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现场观察以及医护人员的反馈,详细了解了齿槽外科中的针刺伤发生机制。接着,对当前采用的防护措施进行了评价,以及探讨了可能的改进措施。此外,还进行了模拟实验,以测试新提出的防护策略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发现,虽然目前的防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针刺伤的风险,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仍然存在不足。提出的新防护策略,如改进的手术流程、更安全的工具设计和增强的团队协作,显著提高了防护效果。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新措施能够显著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结论: 综合分析表明,通过改进手术操作流程、使用更为安全的手术工具以及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可以有效降低齿槽外科中的针刺伤风险。建议医疗机构考虑采纳这些策略,并进行定期的复审和优化,以保持手术室的安全性。未来的工作应关注如何将这些策略有效地整合进日常的医疗实践中,并持续监测其效果,以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最大安全。此外,鼓励进一步研究以优化这些策略,并在更广泛的医疗领域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骨中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单侧唇腭裂牙槽嵴裂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自体髂骨松骨质移植联合口腔修复膜,观察术后效果,并分别于术后7d、1个月、3个月与6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正常愈合19例(82.6%),另4例(17.4%)术后7d近牙龈边缘局部存在小裂缝,但在之后1周愈合;术后3个月行X线片,患者牙间高度均达到I级或II级;阻萌牙均在2~3周内开始萌出,发育正常。结论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骨中,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成骨效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对齿槽外科中GBR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将40例在我院齿槽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20例通过常规方法展开治疗为一般组,20例通过GBR技术展开治疗为GBR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经1年随访,GBR组平均骨高度、平均骨宽度、平均骨密度、新骨占面、粘膜面积变化均显著较一般组高,P<0.05;治疗后GBR组语言功能评分是(12.3±2.6)分,咀嚼功能评分是(10.3±1.1)分,美观度是(90.3±3.4)分,分别与一般组的语言功能(8.2±2.0)分、咀嚼功能(7.3±1.4)分、美观度(70.2±4.8)分对比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牙槽外科中,GBR技术有较大应用价值,可促进患者语言、咀嚼功能、美观度的提升。
简介:摘要牙槽嵴萎缩最常见的原因是天然牙齿的缺失、拔除、增龄性变化和各种手术切除。正常人咬合力通过牙周膜传到牙槽突,这是一种生理性刺激,可刺激牙槽突骨质的生长,调节骨的吸收与再生,使其保持相对平衡。各种原因导致天然牙缺失或拔除后失去上述生理性刺激,1年之内牙槽骨的高度至少自然吸收减少25%,且过程会持续进行,最终导致50%甚至全部牙槽骨骨量丧失,造成不同程度的牙槽嵴萎缩。牙齿拔除后剩余牙槽骨的吸收是影响缺失牙患者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和应用了各种方法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综述了即刻种植、植骨术、牵张成骨术等几种主要的技术,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同时指出了防治牙槽嵴萎缩的发展方向。
简介:虽然牙槽嵴牵引成骨术是个很有前途的骨增量方法,可以用于上下颌骨吸收情况下种植,但适用于狭窄牙槽嵴的水平或斜形牵引成骨的技术还没有建立,这里报道一例用钛网板加牵引螺丝进行水平牵引成骨及种植的病例,患者为下前牙牙槽嵴极度萎缩。用水平截骨术准备两块移动骨段,植入两套水平骨牵引器,7天的等待期后,开始使用骨牵引器进行牙槽嵴唇向增宽(每次牵引0.225mm,一天两次,连续14天),巩固3个月后去除骨牵引器,牵引区完全由新生成的坚硬骨组织充填。去除牵引器后2个月,牵引区植入4枚骨内种植体并以种植体支持义齿进行最终修复。这种水平骨牵引技术可以用于临床上医院或刃状牙槽嵴的种植。
简介:【摘要】对比传统的电机技术,永磁电机的优点在于效率高且质量轻,性能稳定。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技术发展,永磁材料技术也对我国的电机生产和制造垫底了基础。虽然永磁电机的优点明显且在电器产品、工业国防以及交通等产业方面获得了理想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依旧存在着性能问题,其中齿槽转矩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针对永磁电机设计中的齿槽转矩削弱情况进行研究,针对其位置结构的特点和方法进行探讨,力求找寻削弱齿槽转矩,提升电动机整体性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