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的无菌生产工艺风险。方法应用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使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的风险管理工具评估确定麻腮风疫苗生产工艺中所有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潜在风险。采用定量方法,计算风险系数,对此进行风险评估。结果风险评估后各工艺环节的风险系数均小于40。结论麻腮风疫苗无菌生产工艺风险可控,可不采取措施。
简介: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CSM)建议在给予首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后6周内,出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患者,在接受第2次MMR注射前需进行血清学检查。首剂接受MMR后6周内出现ITP的患者,其第2次用药需权衡利弊。根据最近的研究,药品控制局(MCA)报告ITP的绝对危险度为1/22300例(2/3的ITP可归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受者术后易于感染许多疫苗可预防疾病,存在预后不良的风险,甚至可因严重感染而威胁生命。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麻腮风)系列疫苗能有效降低器官移植受者术后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此文综述了器官移植受者接种麻腮风系列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器官移植受者制定个性化麻腮风系列疫苗免疫接种程序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MMR)在儿童接种中出现的接种反应,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抽取我市四个县(区)在2014年8月到2015年9月期间达到MMR免疫起始月龄的12280名适龄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行MMR接种,观察儿童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儿童的临床反应情况,并通过IgG抗体检测分析儿童冻干MMR的接种反应与免疫原性。结果所有接种儿童(12280名)中,有87名儿童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08%,其中弱反应45名(0.366%),中反应21名(0.171%),强反应21名(0.171%)。结论儿童接种中应用减毒活疫苗的效果显著,能够具备一定的免疫原性,且安全性较高,实际应用中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 MMR)在儿童接种中出现的接种反应,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抽取 武汉市黄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
简介:目的观察在8月龄儿童接种MMR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为在该年龄组用MMR替代麻疹单苗提供依据。方法选定部分合适对象开展MMR接种,在免前和免后6周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1ml,分别作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的抗体滴度测定;同时对受种对象跟踪观察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8月龄儿童中开展MMR三联疫苗的接种在免疫效果上麻疹和风疹的免疫效果较好,免疫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61%和100%,而其中的腮腺炎抗体阳转率和免疫成功率不高,仅分别为23.21%和31.25%。从接种的安全性来说,发生的局部反应轻微,也未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结论在8月龄儿童开展MMR接种安全性较好,尚需提高MMR中的腮腺炎的免疫应答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及18月龄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3~5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2016年分别在河北省招募8月龄时接种过1剂MR疫苗的18月龄儿童作为研究组1,在山西省招募8月龄、18月龄时分别接种过1剂MR疫苗和MMR疫苗的4岁儿童作为研究组2,在内蒙古自治区招募8月龄、18月龄时分别接种过1剂MR疫苗和MMR疫苗的5岁儿童作为研究组3,在北京市招募8月龄、18月龄时分别接种过1剂MR疫苗和MMR疫苗的6岁儿童作为研究组4。每组采集静脉血3 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IgG抗体。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3个研究组(研究组2、研究组3与研究组4)间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阳性率。结果本研究共有650人纳入统计分析。150名18月龄儿童在接种1剂MMR疫苗后30 d的麻疹、腮腺炎与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1.33%、100%,抗体GMC分别为1 846.87 mIU/ml、299.91 IU/ml、111.33 IU/ml。8月龄接种1剂MR与18月龄接种1剂MMR疫苗后3~5年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4%以上,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均在79%以上,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在71%以上,且3个研究组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3~5年的麻疹抗体GMC均在830 mIU/ml以上,腮腺炎抗体GMC均在240 IU/ml以上,风疹抗体GMC均在31 IU/ml以上,3个研究组间麻疹与腮腺炎抗体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疹抗体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8月龄接种1剂MR与18月龄接种1剂MMR疫苗后3~5年的麻疹、腮腺炎与风疹抗体水平保持平缓趋势,未见明显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MMR)在儿童接种中出现的接种反应,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抽取武汉市黄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期间达到MMR免疫起始月龄的12280名适龄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行MMR接种,观察儿童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儿童的临床反应情况,并通过ⅠgG抗体检测分析儿童冻干MMR的接种反应与免疫原性。结果所有接种儿童(12280名)中,有87名儿童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08%,其中弱反应45名(0.366%),中反应21名(0.171%),强反应21名(0.171%)。结论儿童接种中应用减毒活疫苗的效果显著,能够具备一定的免疫原性,且安全性较高,实际应用中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2018年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IgG抗体P水平。方法抽取四川省9个区县,分7个年龄组选择1 901名健康人抽取血标本,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流腮IgG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901名监测对象麻疹、风疹、流腮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69%、71.59%、63.12%,抗体平均几何浓度(GMC)分别为1 289.92 mIU/ml、87.63 IU/ml、425.62 U/ml。麻疹、风疹、流腮IgG抗体阳性率在各年龄组及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GMC在各年龄组及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麻疹完全保护能力(GMC≥1 000 mIU/ml)的个体仅占34.19%,风疹和流腮GMC在年龄组及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腮的抗体水平整体较低,应加强薄弱地区及重点年龄组疫苗接种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轮状疫苗)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 MMR)同时免疫与单独免疫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差异。方法选择出生后未接种过轮状疫苗和MMR疫苗的8~9月龄儿童共1 752人,分为研究组(轮状疫苗和MMR疫苗)652人、对照组1(轮状疫苗)723人、对照组2(MMR疫苗)377人。观察接种后30 d内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在免疫前及免疫后35~42 d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抗体浓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间的轮状、麻疹、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免疫后的轮状、麻疹、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均高于免疫前。研究组腮腺炎病毒抗体浓度高于对照组2(P<0.05),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免疫后的腮腺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均高于免疫前。1 752名婴幼儿受试者中,发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54%(27/1 752),腹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63%(11/1 752),同时未观察到其他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结论单独接种及同时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20年上海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毒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抗体变化趋势。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上海市10 828名未患麻疹、风疹和流腮的健康人群纳入研究,分为0~7 月龄、8~11月龄、1~2、3~4、5~6、7~9、10~14、15~19、20~29、30~39、40~49、50岁及以上12个年龄组。采集血清样本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水平,并分析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10 828名对象年龄M(Q1,Q3)为8岁(9月龄,20岁);男性占48.34%(5 234/10 828),女性占50.92%(5 514/10 828),性别信息不详者占0.74%(80/10 828);MMR免疫史不详者占27.03%(2 927/10 828)。10 828名对象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76.78%、64.46%和64.29%,各年份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麻疹=1 049.50,P<0.001;χ2风疹=1 103.11,P<0.001;χ2流腮=782.59,P<0.001)。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IgG抗体GMC分别为541.45 mIU/ml、31.76 IU/ml和133.73 U/ml,各年份麻疹、风疹及流腮病毒血清IgG抗体GM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麻疹=180.74,P<0.001;F风疹=189.95,P<0.001;F流腮=122.40,P<0.001)。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高于风疹和流腮病毒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09,P<0.001)。结论上海市健康人群麻疹病毒IgG抗体水平较高,风疹和流腮病毒IgG抗体水平略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6岁儿童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的加强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方法分别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市招募曾有8月龄和18月龄接种过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免疫史的4~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5、6岁组,进行MMR疫苗加强免疫研究。接种MMR疫苗前与接种后35~42 d各采集血标本3 ml。在研究期间,主动监测疫苗接种后30 min、1 d、2 d、3 d、4~12 d,以及13~42 d的不良事件。血清采用酶标法检测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IgG抗体。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研究组间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500名完成免后采血儿童纳入免疫原性分析,535名儿童纳入安全性分析。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37%,轻度不良事件最多。局部与全身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0.00%。局部不良事件的症状以接种部位发红为主,全身不良事件以发热症状为主,其次为咳嗽、皮疹、流涕等。在4~6岁进行1剂MMR疫苗加强免疫后,麻疹抗体、腮腺炎抗体与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9%以上,3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仅腮腺炎抗体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麻疹与风疹抗体相关结果均无差异。免前阴性者的麻疹、腮腺炎及风疹抗体GMC均低于免前阳性者。结论在4~6岁儿童中进行MMR疫苗的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在4~6岁之间的加强免疫效果相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90例从2015年10月—2018年4月的儿童分一次疫苗接种组和两次疫苗接种组。一次疫苗接种组予以一次疫苗接种,两次疫苗接种组则予以第一次疫苗接种后第18个月给予疫苗复种。比较两组接种疫苗免疫应答效果、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结果两次疫苗接种组接种疫苗免疫应答效果高于一次疫苗接种组,P<0.05;两次疫苗接种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低于一次疫苗接种组,P<0.05。结论两次疫苗接种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接种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应答效果,降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