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药品制剂生产中需经过起始物质、半成品(中间体)、散装品、终产品这四个过程[1]。在药物制剂发展过程中,以小丸(pellets)、微囊(microcapsules)、微球(microspheres)、微泡(1ipospheres)和微颗粒(microgranules)技术和产品为代表的多元制剂(muhiparticulatedosageforms)因其具有的优点发展迅速,而且其在上述制剂过程中有些药物已经以制剂中间体的形式在我国获得批准。显然,在多元制剂中,分成小丸和微粒(Pelletsandmicroparticles)两大类,小丸被称为大颗粒(1argerparticles),粒径以毫米计,而微粒包含微囊、微球、微泡和微颗粒[2],其粒径一般小于1mm,故粒径以微米计。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介绍蒙药水丸的泛丸操作方法,讲述蒙药水丸泛丸的特点、泛丸过程中的关键操作环节和相关注意事项,并讲述蒙药水丸泛丸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完整性。方法:首先按处方要求配料,粉碎成细粉,备用泛丸;起模:按药粉的理论出成率计算模子数量,用适量的药粉制成球形小丸粒,经过筛选的均匀模子备用泛丸;泛丸:在合格的模子上反复加纯化水湿润,加药粉形成球形丸,随时对湿丸进行筛选,制成大小均匀的标准药丸;干燥:干燥温度一般控制在70℃以下,含挥发性成分的水丸干燥温度控制在60℃以下,注意干燥温度分布均匀,保证干丸的水分均匀;包衣:将干燥的素丸先加纯化水润湿,再加包衣粉进行包衣,包衣丸颜色均匀、表面光滑时取出,干燥,即得。
简介:摘要1例63岁女性患者因腱鞘炎口服木瓜丸30丸、2次/d,追风透骨丸6 g、2次/d。服药10 d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并进行性加重;服药22 d后,患者发热、恶心、干呕、上腹轻度疼痛、全身浮肿、皮肤瘙痒,精神、食欲、睡眠状况不佳。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45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46 U/L,碱性磷酸酶(ALP)133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70 U/L,直接胆红素(DBil)12.8 μmol/L,谷氨酸脱氢酶17.3 U/L。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和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停用木瓜丸、追风透骨丸,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治疗。患者肝功能逐步好转。12 d后,患者ALT 62 U/L、AST 49 U/L、γ-GT 38 U/L、DBil 7.2 μmol/L。调整用药为复方甘草酸苷3片、3次/d(服药2周)。4周后复查,患者ALT 31 U/L,AST 26 U/L,γ-GT 30 U/L,DBil 5.0 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