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8年1月,《文化批判》创刊,成为创造社同鲁迅进行革命文学论争的中心。《文化批判》登载了多篇文章对鲁迅进行"笔尖的围剿"。鲁迅冷静地理性思考,写下一系列文章对《文化批判》一些近乎谩骂式的攻击进行了尖锐中肯的反批评。值得关注的是围绕着"趣味文学"二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的批评与反批评。这对中国现代文学、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使知识分子有了论争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其有了更多的思考与进步,通过论争,鲁迅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更具睿智的战斗。

  • 标签: 鲁迅 文化批判 关系
  • 简介:鲁迅与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一方面,由于“五四”特殊的时代原因,鲁迅从“立人”、“立国”的终极关怀精神出发,采用文化——历史批判视角,对儒家文化的各个层面作了整体性批判;另一方面,本着文化重建的目标,鲁迅对儒家文化又加以批判性继承。正是将颠覆与重构,整体批判和正本清源两相结合,使得其批判更易触及实质与要害,更全面和深刻,也为民族文化的重建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 标签: 鲁迅 儒家文化 历史语境 整体批判 文化抉择
  • 简介:冯雪峰的杂文和鲁迅的杂文都写于言论极端不自由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又因为两人写作杂文时的心境相似,所以冯雪峰杂文思想内涵中有鲁迅因子。冯雪峰杂文思想内涵中的鲁迅因子主要表现在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猛烈程度上,反对帝国主义侵华、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对内疯狂镇压对外卖国求荣的爱国情操上,批判国民劣根性、颂扬人民革命性的爱民情怀上,纵论古今文化的责任感上。

  • 标签: 冯雪峰 杂文 鲁迅因子
  • 简介:非议、贬损鲁迅的言论这几年时有出现,去年《收获》杂志发表王朔的《我看鲁迅》和林语堂在30年代写的《悼鲁迅》等一组带有明显贬抑鲁迅倾向文章的做法,更是被传媒称为“屠鲁事件”。可我以为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而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股具有历史渊源和深层文化背景的社会思潮。

  • 标签: 鲁迅现象 文化透视 思想解放运动 学术民主
  • 简介:国内外零星出现的一些关于鲁迅的文学语言研究的成果,或仍在传统美学的范式中辗转,或套用西方语言论美学而失却了汉语的固有特征。目前,这方面尚未有较为系统的、开拓性的成果问世。本文拟在西方语言论美学的框架中,同时尊重汉语象形会意的特征,在考察鲁迅创作与汉字文化的关系方面,作一点初步的尝试。

  • 标签: 鲁迅创作 汉字文化 汉语 言说 文学语言研究 传统美学
  • 简介:<正>没有比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更骁勇善战的了。作为文化巨人,鲁迅同旧文化的搏斗,近乎是青年式的;作为青年导师,鲁迅对新青年的启蒙,又多半是文化性的。本文注意到,尤其是在1925年-1926年前后的时期,正是鲁迅对封建传统文化抨击最猛烈的时期,也是前期鲁迅作品最多、思想最

  • 标签: 鲁迅思想 青年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 封建传统文化 国民性 文化传统
  • 简介:鲁迅接触域外文明,学界过去关注较多的是日本、德国、俄国、北欧、东欧和“巴尔干诸小国”,往往忽略鲁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比如鲁迅和意大利的关系就缺乏系统的梳理。其实主张“拿来主义”的鲁迅毕生“拿来”的范围几乎覆盖世界文明所有成熟形态(他还经常提到非洲等“蛮地”),文艺复兴以后的意大利以及和意大利现代文化关系密切的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也在他的视野之内。

  • 标签: 文化关系 意大利 鲁迅 眼光 “拿来主义” 世界文明
  • 简介:鲁迅是20世纪最具时代意义和代表性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了解鲁迅,就难以理解上一个100年时代思潮所达到的深度.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始终采取的是开放的文化态度,既吸纳异域文化营养,又培植本国文学新人,同时也成就了东西方文化撞击下的文学大师.

  • 标签: 《比较文化研究中的鲁迅》 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比较研究
  • 简介:鲁迅的走上左翼道路,与译介俄苏的文学作品有相当大的关联.他由对"同路人"的关注而进入到对革命的思考,呈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某种逻辑过程.鲁迅对革命与文学的关系的思考,不同于同时代的左翼青年,他更看重知识群落自身的有限性,即人应如何通过自我超越,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左派文人倘不注意现实问题,很有可能走向右翼,因此,革命文学应当是远离概念与口号的具有人间暖意的存在.鲁迅的这一思想得到毛泽东以及延安左翼文学工作者的肯定,这一遗产的丰富性和对旧文明的破坏性,成了中国红色文学的一种强音.鲁迅的问题意识虽受到了俄苏文化的暗示,但要比俄国人的思想更让人亲近,他是植根于中国土地上的一面旗帜,并深切地影响着后来的人们.

  • 标签: 俄苏文化 鲁迅 革命文学 阶级性 左翼文学 文学创作
  • 简介:鲁迅主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来研究侠文化,注重研究国民性及其病根所在。他对待侠文化或侠义小说的态度并不是全盘否定的,而是以现代意识重新观照侠文化传统,着眼于批判其表现出来的奴性,同时汲取真正的侠文化精神并将其注入国民灵魂,旨在改造国民性,建构健康自由的文化和重塑国民的理想人格,把个性解放思想、人格独立意识和大胆反叛精神同推翻封建制度的艰巨任务结合起来,维护生命尊严,最终建立人人都有个性自由、人性都能得到健全发展的理想之国。

  • 标签: 鲁迅 侠文化观 思想革命
  • 简介:整个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泰斗鲁迅最近也受到重重灾难.其实并不能说鲁迅受难是一件耳目一新的事情.在鲁迅去世后的几十年中,对鲁迅进行的误导解释代替了鲁迅自身,结果鲁迅自身反倒一直被排除在外.毛主义(Maoism)对鲁迅的神圣化解释正属于此类情况.但这些解释都是以肯定鲁迅的价值为前提的,尽管我们说,这些评价有可能是有所不当的.80年代以后的启蒙主义否定了之前被神圣化的鲁迅像,尝试肯定凡人鲁迅和文学家鲁迅.固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思维所包含的错误读解侧面,也无法否认它在某种程度上同意识形态也是相关联的,但我们同时也不能否认它是对鲁迅自身的一种认真探讨.但是最近的情况却大有不同,中国的网民和作家作为主要力量批判了从前的鲁迅解释法,这种批判用最近的流行语来说,是对鲁迅文本的经典性(canonicity)进行的批判.尽管对毛主义所定义的经典化和80年代之后启蒙主义所定义的经典化进行批判是必要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必要性会自动地赋予批判一种正当性.批判要想具备正当性的话,首先要以尊重文本本身为前提,而且还要进一步有新的诠释,既要肯定以往观点相对有价值的部分,同时又要将自己的相对价值合理客观化.

  • 标签: 鲁迅观 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 文字文化 启蒙主义 相对价值
  • 简介:点检我们二十世纪的文化遗产,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注到两位大师身上——他们就是:鲁迅与钱钟书。如果说鲁迅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标志着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的话:那么,1998年钱钟书的逝世——用海外学人余英时在《我所认识的钱钟书先生》一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他的逝世象征了中国古典文化和二十世纪的同时终结。”他们二人在二十世纪一头一尾宿命般的出现和逝去,为我们这个世纪的丈化画上了一个圆满而悲怆的句号。

  • 标签: 文化太极 鲁迅 钱钟书 中国古典文化
  • 简介: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择取”是与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顽固以及民众的愚昧、麻木相关联的。他的“择取”往往是矫枉过正,而非“全方位”否定。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鲁迅毕生都致力于:彻底批判传统文化;“改造国民性”和从外国“拿来”进步文化。这实际上是鲁迅“择取”的具体表现。面对80年代海内外出现的新儒学、文化热和现实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鲁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批判精神,尤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以保持清醒的头脑。

  • 标签: 鲁迅 传统文化 价值观
  • 简介:鲁迅──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的经典李德尧1在现代的儒学复兴热中,作为“五四”文化经典的鲁迅的思想及其著作再次接受着历史的考验。当我们在本世纪末讨论文化的民族传统与现代化之关系时,重行检省发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的新文化运动及其旗手鲁迅的著作是题中之义,是为...

  • 标签: 现代民族文化 鲁迅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文化 急进主义 价值世界
  • 简介:<正>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是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战线上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文化上的交融碰撞,冲垮了封建中国闭关锁国的障壁,促进了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统一体的崩解,也正是在多种文化的撞击之中,一切中国的知识分子,由于他们的不同抉择,走上了各个相异的道路。因而,近现代中国的知识界便呈现出一种空前纷繁复杂、多向发展的新局面。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鲁迅、周作人兄弟,由于他们对中西文化态度的不同演变,由于他们在摄取和

  • 标签: 周作人 文化心态 鲁迅 中西文化 中国思想文化 闭关锁国
  • 简介:学术研究要经受历史的检验,时间会无情地淘汰掉平庸之作,而将那些对学术发展乃至文化建设有重要价值的著述凸显出来。重读《鲁迅和中国文化》。进一步感到这是鲁迅研究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力作。

  • 标签: 鲁迅研究 分析 诠释 开拓 研究思路 思考空间
  • 简介:鲁迅一生对封建文化的彻底否定,并非对外来文化认同的结果;而是植根于对封建文化铭心刻骨的体认,其中含蕴的却正是对民族生命的至爱;他勇敢地“拿来”外来文化作战斗武器,却并不存有五四反传统思潮普遍认同的乐观精神,而保持着冷静和对以此建陶未来的怀疑;因为他始终对中国封建文化“极强的生命”及独特的存在方式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形成了他“否定—绝望”悖论式的深层心态结构。鲁迅的自我在这二难选择的“绝地”中表现为自审式的深刻裂变形态:无法摆脱精神的“遗传”而彻底绝望的清醒;在希望“绝望”的速死中实现的最彻底的否定。因此形成了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作品意蕴至深的真正原因。

  • 标签: 论鲁迅 鲁迅精神 文化心态 深层结构 悖论式 艺术风格
  • 作者: 吕继红(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文科爱好者》 2009年第2期
  • 机构:【摘要】二十世纪初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鲁迅接受了西方科学的理性精神和非理性主义的思潮,并以近代西方文化为参照来反叛传统,摧毁旧的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在接受与反叛的整个过程中,鲁迅始终处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当中,在矛盾中他进行着痛苦地审视、反省与选择,这一过程使鲁迅在思想文化观念上完成了现代性质的转变,建立了全新的现代的文化思想体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3